分享

公益 营销,这种套餐为什么这么多人都爱吃?

 暖栀love 2018-05-13

公益性质营销项目的刷屏,往往会伴随着更多的争议与质疑。


昨天早上,一个名为“理解日”的公益项目刷了不少人的朋友圈,人们通过专门制作的H5,能够把自己身上需要理解的“”简短的表诉出来,并且@你最想得到理解的那个人,此次活动吸引了不少人的参与转发,根据悟空问答官方提供的数据,22日当天就有超过了80万人参与活动。



你所不认识的他们,更需要被理解。



用户每完成一张“理解”海报,就等于完成对自己内心的探索


让更多人参与进来,是活动发起方最主要的考量。所以,每个个体身上需要“被理解”的点,成为整个方案呈现的最核心元素。用户进入H5首先要选取模版并且套用自己的照片,然后在画面中写上自己想要表达的文案,生成并转发海报到朋友圈。


除了真正的罕见病患者外,更多明星,知名人士,包括吃怪群众观参与进来。色盲、瓷娃娃、重症肌无力,渐冻人这些极端的病症也许只有极少数人会有,可生活中的怪癖,如同性恋、强迫症、左撇子等都可以成为被人理解的侧看,这就大大的增加了整个事件的可参与度,让我们每个人身上更多的切面能够表达,而这正是在平时最容易被忽略的点。


悟空问答发起「理解日」,既搞了公益,又做了营销?


公益日在欧美等国比较普遍,英国的“ Red Nose Day(红鼻子日)”,在奇数年的3月份举行,各界人士会顶着红鼻子进行滑稽的喜剧表演,用轻松逗趣的方式为贫困人口募捐,其中,六成善款用于帮助非洲穷人,四成用于英国弱势群体。喜剧演员憨豆先生、理论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都曾现身助阵。


在美国,圣诞节期间消费狂欢节后的周二是全民Givingday,众多知名企业和NGO参与其中。而在中国,尚未有参与度如此之高的全民公益节日。


作为中国一线互联网企业,今日头条一直在思考如何利用互联网信息的公开高效,来让公益运转的更为顺畅,如何利用平台和生态圈的力量将公益的影响力辐射开来,激发更多友善美好的互动。


此次发起的“理解日”,悟空问答借助了今日头条的平台优势,以及众多合作伙伴的力量,连接了更多公益组织与明星名人和数亿用户,唤起了社会各界的关心,“理解”是每个人都会有的需求,通过这个需求,打造一个全民参与的超级公益日,同时,也提高了悟空问答是品牌影响力。


技术驱动互联网公益


通过这几年对公益领域的持续观察,互联网公司提供了技术平台,除了更加高效的链接人与人,让更多的组织和更多的普通人实现了对接,这让整个生态变得更加高效。在这个过程中,技术手段本身还增强了互动性,当公益行为变得有趣时,它也就能覆盖更多的人群了。


阿里巴巴的蚂蚁森林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通过低碳的生活行为在支付宝里养一棵虚拟的树,当积攒到一定程度就能够种下一棵实体的树。这样的模式,在互联网出现之前很难达成。


通过大家的评论以往的公益项目,「理解日」公益活动的成功可能有以下几点原因:


1、普遍性参与:每个人身上都有需要被理解的“点”,即便没有罕见病,也会有其他的小毛病,左撇子,强迫症,都能拿来参与,切入角度多,自然参与的人就多。


2、参与门槛低:选择模版,上传照片,三步就能生成一张个性化海报,


3、社交化方式:生成海报之后@给你最需要被理解的人,更有针对性地道某一个群体或者个体的理解,连接了更多人。


坦率的说,很难衡量这次活动本身能给真正有罕见病的患者带来实际改变。但确实让人们关注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即便是通过开心,搞笑的角度,这无论如何都是一个好的开始。而接下来如何让人们正确的认识这批人,将是头条公益和悟空问答接下来要思考的方向。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