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韩城名人 | 卫先范亲民至诚

 古城隐于市 2018-05-13

精彩内容

卫先范,字象极,自号栎子。明代韩城江李里(今龙门镇李村)人。三岁时双亲亡故,由兄长卫先烈抚养。七岁入学,学绩名列前茅。因家贫,数度辍学,后得师友资助,才得以完成学业。明万历举进士,先后授襄陵、临汾县令,迁吏部主事、郎中。旧时称吏部的长官为天官,卫先范官至吏部郎中,人称“卫天官”。他忠于职守,为人秉性耿直,不畏权贵。后因不苟于权奸魏忠贤的同流合污,被诬陷罢官故里。

卫先范初任襄陵县令,闻听县东有一襄水,激流滚滚,隔断行人,虽有摆渡船只,却时常因船小人多,很不方便。兼有货物转运,上装下卸,更显艰难,也不安全,落水溺死者,时有所闻,当地民众呼吁建造桥梁,以利行人。但多年以来,所酬建桥款项,多落入私人囊中。所谓建桥只是应付交差:支几个木架,搭几根木椽,上苫禾草,铺盖浮土。看似一座木桥,洪水一吹,即化为乌有,所以年年筹款建桥,年年无桥可渡。

卫先范上任后,查知这一情况,决心彻底革除此弊。他晓喻民众要建一座永久性的大石桥,先以自己的俸禄启动,动工后,又募集善款。经过半年的努力,一座坚固宽敞的大石桥落成,民众无不欢呼雀跃,称其为“卫公桥”。

展开剩余57%

卫先范中年去官归故,不甘荒废,致力为乡民办事。先设立龙门学社,以课远近诸生。后改行学医,做了行医郎中。为了济世治病,他专门攻读医书,并拜师求教。经过三年努力实践,渐于医道精通,便云游四乡行医。富者略取医费,贫者分文不取,一心解除人民的疾苦。据传:西庄里有一贫民,患“人面疮”几十年,不能行走;芝川里老妇张氏患“半身不遂”三年,卧床不起;马门里青年杨喜娃患“绣球风”,百疗无效。他内外用药,终使三人得以痊愈。一时名震韩原。卫先范行医四十多年,八十二岁而终。

卫先范故居在城南卫家巷,故居门额题字“进士第”,其门楼宽大,门墩是一对石雕大狮子。原为三重四合院,现存门房5间,北房3间,西房4间。其祖先就是赐进士第吏部郎中的卫先范。其后裔卫勤民现在还珍藏着卫先范亲笔绘画题记个人身世的书画册页,图文并茂,题记均盖有“卫先范印”和“天官郎印”两个图章。这是卫先范自身经历的真实纪录。书画册记:卫先范十四岁父逝。

顺治二年,八王遣官征辟不就,终守丘园,年八十二终于严谷,私谥贞介。父名王道,字宗极,渚北村人,邑诸生,读书紫云观。少治《易》,自号龙门谷子,更号宗极子。平生言动不苟,正襟危坐,虽兄弟妻子亦相敬如宾。家酷贫,环堵萧然,处之自如。邑令马攀龙、督学许敬奄推重,著有《宗极论》,寻祀乡贤。

此巷是卫先范所居之巷,故嘉庆二十四年,卫族建哨门洞楼时,在内面洞额题刻“天官旧址”。

并将陕西巡抚右副都御史石凤台所题“冰壶玉鉴”刻在外面洞额,以颂卫天官人品高尚清正。

@韩城日报

孫郎谈古之浅谈王审知与闽南文化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