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璧是一种中央有穿孔的扁平状圆形玉器,为我国传统的玉器器型之一,其使用年代之久、品种之多是其他玉器不能相比的,从考古发现看玉璧始于新石器时代中期,此后一直延续到清代,至今已有五六千年的历史。 玉璧的用途有以下四种: 1、祭器:用作祭天、祭神、祭山、祭海、祭星、祭河等。 2、礼器:用作礼天或作身份不同的标志。 3、佩系器:这种玉璧一般较小,往往璧身有穿孔或系痕。 4、葬器:大量的新石器到汉代的墓葬发掘证实了这一点。 玉璧早期多素璧,商多弦纹璧,西周多龙首、凤首纹璧,春秋多剔地龙首璧、云纹璧,战汉时期是我国玉璧的巅峰时期,做工精致、纹饰多样、形制多变,纹饰有龙纹、凤纹、谷纹、蒲纹、云纹等,形制有浮雕、高浮雕、镂空、出廓型等。 小型璧多为佩系器,古代君子讲究的是玉不离身,佩系的玉璧多为当年君子随身佩戴之器,用料讲究、做工精致。 上图中玉璧,和田白玉,籽料,有润光,局部有鸡骨白和褐色沁。璧身饰减地谷纹,谷粒饱满,排列有序,内外缘起边,为战国晚期西汉早期之精品。用18K金包边,上面装饰回形纹,中有扣头,便于佩戴。金镶玉,既保护了玉璧避免磕碰,又衬托了玉璧之美。 玉璧 外径2.9厘米 内径1.1厘米 厚0.38厘米,重5克(不含金) 注:回形纹以纹样如“回”而得名,线条作方折形卷曲。回形纹是由古代陶器和青铜器上的雷纹演化而来一种几何纹样,寓意吉祥,常被作为器物的边饰出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