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拜 顺治十八年(1661)正月,年仅二十四岁的顺治皇帝驾崩,遗诏立八岁的皇三子爱新觉罗·玄烨为皇太子,继帝位,是为康熙帝,命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为辅政大臣。这四位辅政大臣曾经在顺治灵前盟誓,表示同心同德辅佐小皇帝玄烨,然而这四人虽然信誓旦旦,但各人却有各人的打算,并不能抱成一团,忠心辅主。位居四辅臣之首的索尼是四朝元老,但已年老多病畏事避祸,在很多事情上往往疏于过问。苏克萨哈和遏必隆两人是互相的看不上,更不要提什么同心协力了,因此,原本身居末位的鳌拜俨然成了四大辅臣之首,由于资格老,军功高,常常气势夺人,朝中诸臣更是敢怒而不敢言,鳌拜也得以更加骄横跋扈,擅权自重,也开始将自己一步步的送上人生的不归路。 鳌拜出身将门,精通骑射,从其青年时代起就效力军中,屡立大功。他曾跟随清太宗皇太极攻打蒙古诸部,颇有战功。皮岛之战中鳌拜更是主动请缨,身先士卒的奋勇冲杀,一举攻克皮岛,拔掉了身后这个隐患令皇太极非常满意,鳌拜以军功晋爵三等男,赐号“巴图鲁”(勇士)。在之后的松锦会战中,鳌拜从郑亲王济尔哈朗进围锦州。率部冲锋陷阵,五战皆捷,配合阿济格、尼堪等率部大败明军十多余万人,鳌拜升为护军统领。之后又横扫退守西安的李自成农民军,随肃亲王豪格等率军进攻张献忠大西农民军。这时的鳌拜不仅是战场上的一员骁将,也是皇太极忠心耿耿的心腹,更称赞他为满洲第一勇士。 崇德八年(1643)八月皇太极驾崩,其长子肃亲王豪格与皇太极之弟多尔衮争立。手握重兵的鳌拜与索尼、谭泰等人密谋拥立豪格,但随着局势的发展,时年六岁的皇太极第九子福临最后得以登基为帝,这其中鳌拜等人功不可没。多尔衮摄政之时,党同伐异,擅权自重,多次打击与自己为敌的鳌拜、索尼等人。所以顺治亲政后,对忠心耿耿的鳌拜极为敬重,视为心腹重臣。之后鳌拜更是随侍顺治身边,直接参与管理国家各类事务。但随着手中权力的增大,鳌拜性格中的不安分也渐渐显露出来。康熙帝即位之时,鳌拜对这个八岁的小皇帝根本就不放在眼里,以“怨望”的罪名杀了康熙帝的贴身侍卫倭赫并籍没其家,又矫旨杀了反对自己圈地的户部尚书苏纳海、直隶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联三人,又以心怀奸诈、久蓄异志之罪杀了同为辅臣的苏克萨哈,并将其满门抄斩,鳌拜在御前攘臂上前,声震殿宇,无人臣之礼。其种种所为让康熙帝更是对其恨之入骨、忍无可忍。 康熙八年(1669)五月,康熙帝在宫中将鳌拜擒拿,康熙在诏书中说道:“鳌拜妄称顾命大臣,窃弄威权。”并列鳌拜30条罪状,应处以革职、立斩。据法国传教士白晋记载,当时鳌拜请求觐见康熙,让康熙看他为救康熙祖父皇太极而留下的伤疤。结果,累累伤痕和对上两代皇帝的功绩,终于使他保住了性命。以其屡立战功,且无篡弑之迹,遂对他宽大处理,免死禁锢,不久后,鳌拜就在禁所死去。 |
|
来自: 昵称VChmUhmv > 《历史人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