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瑞瑞爸,爱贝睿内容主笔,不正经星人,表情包爱好者,科学育儿的家庭实践者与分享者,家有5岁男宝一枚。 从瑞瑞降生,到他学会走路,跌跌撞撞迈出第一步,我看着这个旺盛的小生命用自己的方式在努力地生活着。看着他稚气的小脸,我总会想象他的未来。可作为「过来人」,想到他今后的路会有艰难险阻,他也许会走得磕磕绊绊,可自己只能「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作为一个父亲,我总想在有我陪伴的这短短一程中,为孩子披荆斩棘,带给他足够多的勇气;等有朝一日,在没有我守护的日子里,也希望他能足够幸运,至少,他前方的路能平平坦坦(请原谅我这个当爹的贪心)。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让幸运都降临到我孩子的身上? 什么样的人会幸运? 英国赫特福德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运气」专家 Richard Wiseman 曾做过一个面向400人的实验。在这400个人中,有一类人觉得自己「无敌幸运」:他们觉得自己总能掌握天时地利;而另一类人总觉得自己的人生就是「灾难的连续剧」。 在这个实验中,参加者们被要求浏览一份报纸,并数出上面照片的数量。然而实验者没有告诉他们,这份报纸中有两个大大的「中奖广告」,直接告诉读者报纸上照片的数量。 那些觉得自己可幸运的人,心态都平和放松,更容易关注到大写的「中奖广告」。然而,那些觉得自己是悲剧男主角女主角的人,面对测试都比较紧张,很认真地数着图片。最后,在不知不觉中,他们错失了这个「运气」。 你或许也发现了,「幸运」的人似乎更注意周遭的环境,发现并抓住身边的机会。如果世界是一座巨大的花园,而我们的大脑皮层则像是一个巨大的聚光灯。「幸运」的人倾向于看到美好的事物,他们的聚光灯就只投射在了鲜花上。而觉得自己「不幸」的人引导自己去看那些令人难过的东西,那他们的聚光灯只能照亮杂草和荆棘。 那么问题又来了: 如何引导孩子关注「生活中的小美好」?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幸福研究中心的心理学家 Christine Carter 为我指出了一条明路。她将关于感恩和幸福的心理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可操作的技能,致力于研究如何让孩子「更快乐」。她的总结出了让瑞瑞「更幸运」的大法——让他学会感恩。 感恩可不是单纯的教孩子说「谢谢」。虽然之前瑞瑞也会对递给他零食的姥姥表达感谢,他却没有深刻地体会到这样做的目的,没有想到这样的一句话意味着什么(不然姥姥给他夹西兰花的时候他怎么不说谢谢呢哼)。 幸福研究中心的心理学家认为,可以从孩子上学前就开始培养他们对生活的感激之情。小小朋友拥有了感恩的心,可以与他人建立更好的关系。得到大家的支持和喜爱,他们的小小步伐便迈向了美好生活。这些积极乐观的孩子,就更有可能看到生活中的「中奖广告」,成为那个「幸运儿」。 每周来一个家庭会议,让孩子拥有「感恩的心」听从Carter的建议,根据一家三口的「档期」(无奈大家都很忙啊),我开始设立每周日一次20分钟的聚会。周一,我先在冰箱上贴「会议流程」,并且每天提醒瑞瑞我们的周日会议: 会议流程: 爸爸要感谢的事:______ 妈妈要感谢的事:______ 瑞瑞要感谢的事:______ 主要议题:________ 下周计划:(开会的时候才聊,可以是一起去吃冰激凌,一起玩桌游) 刚开始的几次会议可以说是非常「尴尬」,瑞瑞最初很不习惯,一向话多的他变得极度「冷场」,常常绞尽脑汁思考自己要感激什么。但渐渐的,他明白了这个套路,会把一周发生在他身边美好的事都写下或画下来: 「妈妈今天买了巧克力给我!」(妈妈内心:明明就是你强迫我买的……) 「贝贝的妈妈今天送了我一个小车!」(我的内心:哼我给你大车你都不说!) 「爸爸昨天带我去吃炸鸡!」(此处脑补妈妈的批评) 把自己的「聚光灯」调到了「聚焦美丽新世界」模式,瑞瑞马上拥有了发现美好事物的双眼。他学会反省过去,又对未来充满期待(毕竟每次的「下周计划」都让他超有兴趣)。瑞瑞变得很容易开心,他的开朗和乐于感恩也反过来感染了他周围的人。瑞瑞在学前班里拥有很高的人气,也是老师们最喜欢的孩子。 在这个过程中,瑞瑞妈和我也渐渐变得对世事心存感激,发现自己也悄悄拥有了很多好运气。尽管总有世事不尽人意,但这不是我们不该感到幸福快乐的理由。我真希望我们都能保持这个美好的习惯,学会让自己「幸运」。 正所谓「爱笑的孩子运气都不会太差」,愿你的孩子也被世界温柔相待呀。 参考资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