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献侯,赵浣。《史记 赵世家》:在赵襄子去世后,本应该他的儿子赵浣继位,但是赵浣年幼,被赵桓子驱逐出去。但是赵桓子在位一年后就去世了,赵国人复迎献子即位。 赵献侯在位一共十五年,《史记 赵世家》:“献子少即位,治中牟”!赵献侯在位期间,把赵都从晋阳迁徙到了中牟(现在河南鹤壁一带)。在步入战国时代,晋阳的地理位置,已经不在适合参与列强的角逐了,诸国的重心都放在中原,晋阳已经不在适合当作一国之都了! 赵氏建立晋阳的初衷,本是保障赵氏的后方安定,也作为赵氏向北方扩张的一个跳板,在控制代地后,晋阳建设的目的已经差不多达到了。现在的赵国已经获得了范氏、中行氏、智氏的大量土地,而这些土地大部分都处于太行山以东。晋阳再作为赵国的政治中心,就没办法更好掌控这些土地!中原地区,尤其是黄河中下游,已经成为诸国的争夺重心,所以把国都迁到中牟,更利于赵国在中原地区的发展! 中牟在晋国的时候,就是一处重要的交通要道,也是晋国在太行山以东较早的一座城邑。中牟最早归邯郸赵氏所有,后来邯郸跟范氏还有中行氏一起跟赵简子对立,中牟就趁机独立,到了赵襄子时候被收复! 赵献侯在位期间,筑城“泫氏”和“平邑”!泫氏在上党地区,处于赵国跟韩魏的交界出,平邑与齐国接壤。赵襄子在位筑造这两座城,加强了赵国边境的城防,而平邑更是为了防止齐国的入侵。关于“泫氏”此城,大家可能不是很熟悉,但是它的另一个名字大家就会如雷贯耳了,泫氏就是长平,后面发生的“长平之战”就是发生在这里。而平邑呢,更是有“田公子居思伐邯郸,围平邑”,在防御齐人方面,平邑起到重要的作用。可见这两座城的建立,为赵国起到了重要的防御作用。 从赵献侯的迁都跟筑城来看,赵献侯可以说的上是一位守城之君,在赵献侯的防守模式的治理下,赵国国泰民安,边防巩固,政治跟经济也发展正常。但是跟旁边的魏国(魏文侯)一比,赵国的发展明显是落后了不少,道赵烈侯即位之前,魏国已经甩开赵国,步入三晋的前端了! 经过赵献侯的发展,赵国虽然没有太大的进步,但是很好的稳固了政权,为赵烈侯的改革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
|
来自: 金色年华554 > 《说说赵国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