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小小瓦片大有学问

 聰哥的寶藏 2018-05-13

我国古建筑的屋面构造,一般包括:面层(瓦)、结合层(坐瓦灰)、防水层、垫层、基层(望板、望砖、柴栈、苇箔等)。官式建筑做法较考究,层次多一些;民间建筑及南方地区建筑根据具体条件,层次少了一些。
《营造法式》卷十三载:'其柴栈之上先以胶泥编泥,次以纯石灰施瓦'。这里纯石灰是用来结瓦,而胶泥的作用则是作为防水层和垫层。同书料例部分还可看出,泥中掺有破碎的麦壳麦秆等纤维材料,以防龟裂(图6-4-1)。






明清的官式建筑,屋面防水处理很讲究,除青灰背之外,在望板上也做了防水(防腐)处理:或是刷桐油,或是铺一层护板灰(麻刀青灰或桐油灰),故宫太和殿等处还有加铺2毫米厚铅背的做法(图6-4-3)。








板瓦屋面宋时用压四露六方式铺萁。各垄仰瓦分别形成汇水沟,两垄仰瓦间的空隙为一行合瓦所覆盖,合瓦上的雨水大都汇集到仰瓦上排出屋面。这种瓦屋面的排水情况是十分流畅的。我国南方气候温暖,风力较小,因此有些地区往往不用结合层和保温层,而是将仰瓦直接铺放在椽子(或桷子)上,再盖以合瓦,这样的屋面,仍能起到很好的遮雨作用,其检修也十分方便(图6-4-4)。





北方地区雨量较小,不少民间建筑为经济原因,屋面铺瓦只用仰瓦而不用合瓦,各行仰瓦密铺,上面不再覆盖合瓦(北方称为'单撒瓦')(图6-4-5)。较仰瓦屋面稍进一步者为仰瓦灰梗屋面,即每垄仰瓦交接出用灰泥抹成一道窄灰梗(图6-4-6)。





●★  还有一本好书:《中国古建筑瓦石营法》刘大可。内容也有讲屋面做法的变化。
分为两大类:
一:琉璃瓦屋面。
二:布瓦屋面。布瓦屋面又有:①筒瓦屋面;②合瓦屋面;③仰瓦灰梗屋面;④干槎瓦屋面;⑤灰背顶;⑥石板瓦屋面;⑦棋盘心屋面;⑧焦渣背屋面;⑨滑秸泥背屋面;⑽草顶;⑾金瓦顶;⑿明瓦作法。
重点引述一下布瓦屋面中的' ①筒瓦屋面、②合瓦屋面  ',其他略过。


①筒瓦屋面:筒瓦屋面是用弧形片状的板瓦做底瓦,半圆形的筒瓦做盖瓦的瓦面作法。筒瓦屋面的传统作法是:要用灰把底瓦垄与盖瓦垄之间抹严,叫做“夹垄”。还要用灰把每块筒瓦的接缝处用灰勾严,叫做“捉节”,合称“捉节夹垄”。筒瓦表面不再裹抹灰浆。近代出现了“裹垄”作法,即在筒瓦的外表面用灰裹抹成筒状。裹垄作法最初是作为修缮手段,这种作法不如“捉节夹垄”后的瓦垄清秀,但可以弥补由于筒瓦的质量造成瓦垄不顺的缺点。介于两者之间的作法叫“半捉半裹”,这种作法既能弥补某些筒瓦的参差不齐,又能保持“捉节夹垄”作法的风格。
②合瓦屋面 :合瓦在北方地区又叫阴阳瓦。在南方地区叫蝴蝶瓦。合瓦屋面的特点是:盖瓦也使用板瓦,底、盖瓦按一反一正即“一阴一阳”排列(图5-10)。合瓦屋面主要见于小式建筑和北京、河北等地的民宅,大式建筑不用合瓦。在这些地区,只要看屋面是合瓦还是筒瓦,就知道是民房还是王府庙宇。江南地区无论是民宅还是庙宇,均以合瓦(蝴蝶瓦)屋面为主。其中包括铺灰与不铺灰两种做法。不铺灰者,是将底瓦直接摆在木椽上,然后再把盖瓦直接摆放在底瓦垄间,其间不放任何灰泥。故京城匠人多称此为南方干槎瓦。






来一张网上找的清晰的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北京的南新仓,椽条上面封板,不是直接铺瓦片。)



●★  以上理论说了南方的屋面一般是瓦直接铺在桷板上面,而且实际施工会发觉这些屋面做法会互相借鉴。
刚好有几张广州光孝寺的屋面的修复施工图片。



以上两张为拆屋面的图片,下图为修复时的图片。






图为广州光孝寺的大殿的屋面。
《嶺南廣府傳統建築屋面形態及修繕技術》湯國華,论文中描述了这种屋面做法。


4.1.1.斜屋面的坡度
斜屋面比平屋面能更快地排除雨水,縮短雨水停留在屋面的時間,達到減少屋面滲漏的效果。既然要排雨快,坡度越陡越好,但是屋面的外力作用還有風的壓力和屋面瓦的重力,屋面坡度要考慮這二個因素。對於風壓,當坡度大於30度,坡度越大,風壓越大,流體力學稱為“正壓”;而坡度小至30度,風壓為零壓;小於30度,風壓為“負壓”,變為吸力,即有可能把屋面掀起。所以嶺南傳統建築,除高塔屋頂為了展現挺拔氣勢而坡度大於30度外,其他建築的屋頂的坡度都不超過30度。值得注意的是:底瓦與桷板的靜摩擦力足以抵消因瓦件自重產生的下滑力時的臨界坡度也是30度,靜力學稱此角為“摩擦角”。從防雨、防風和防瓦件下滑三功能相結合,嶺南傳統建築斜屋面的坡度取不大於30度為宜。當然,在多雨暴雨地區,屋面除防瓦件自重下滑外,還要考慮到雨水下流對瓦件的附加推力,所以屋面坡度比30度略小,為27度左右。對於多颱風地區,為減少颱風對屋頂的壓力,须減少屋面坡度,使風壓降到最低,所以屋面坡度都小於27度,但又防止負壓把屋面掀起,所以在多颱風的沿海地區,傳統建築的屋面都加“壓簷磚”或“壓頂磚”。
7.1.2.安裝瓦鈸及拉銅線
前述屋面坡度小於27度,瓦件與桷板的摩擦力足以抵消瓦件的下滑力。當坡度稍大於27度時,因大雨對瓦面的衝力增大或者蓋筒砂漿吸飽雨水後軟化至粘結力減弱,都會使瓦件下滑。在簷口和正脊兩側常見瓦件下滑後出現的裂縫。因此,在每行桷板隔桁安裝瓦鈸以及簷口瓦當和滴水拉銅線固定是必要的。除此,正脊兩側的瓦當也要拉銅線固定。
7.1.3.砂漿製作與砂漿不落桷
瓦片與桷板的聯接不是靠砂漿,而瓦片與瓦筒的聯接是靠砂漿。砂漿幹後怕如開裂就會減弱粘結力,所以傳統砂漿採用草筋灰,既可防止開裂,又不粘死瓦筒和瓦片使之可持續使用,這一優點是現代水泥砂漿不能達到的。但是,傳統草筋灰是用生石灰加入稻草杆長時間漚制,而現在是用攪拌機短時間製成,後者粘結力較前者差。
前述砂漿落到桷板上會引起漏雨,不但如此,還會腐蝕桷板上表面,使其承載力下降。所以要想辦法不讓砂漿落到桷板上。前人辦法有:瓦片要足尺,左右瓦片縫隙不多於5㎜;加窄瓦片或銅皮封住縫隙才蓋瓦筒;用竹條封住空隙後蓋瓦筒等。這些做法目的是不讓砂漿接觸桷板。

(直接复制过来,抱歉,懒得打字,繁体字应该都看得懂吧(╯▽╰).)

当然可以举其他的例子:广州的陈家祠和余荫山房。
陈家祠:





余荫山房:



(以上 陈家祠和余荫山房的图片来源于网络)



广州的一些祠堂:





●★  有本书,繁体版是《圖釋香港中式建築》(图释香港中式建筑),简体版是《简明古建筑图解》,介绍的是香港的中式建筑,内容简洁明了,通俗易懂。里面内容也有介绍阴阳瓦(合瓦、蝴蝶瓦)的屋面。我截图好了:



唔入叠的意思是烧坏瓦。瓦片烧制时的弧度不符合规定,不能与其它瓦片叠起,称为“ 唔入叠 ”。
还有其他常识:



(iPad拍的,凑合着看吧。)



●★屋面铺瓦的目的是为了保温隔热通风防水防雨防风,做法是根据地理位置气候环境来决定的。瓦片直接铺在桷板(椽条、桷子、椽子)上面的做法不算少见,最起码在南方算是普遍做法。加砂浆与不加砂浆都有,即使加砂浆也没有把板瓦和筒瓦粘死,是为了方便检修和瓦片的再次使用,这种原则的铺法,揭开几片瓦片难度不大。



只有一部分建筑可以通过掀瓦看到房内情况,前面建筑学的打主说得很详细了。这种建筑主要是南方有,北方就少有,一般中间还有一层,单纯用爪子掏,很难突破。如果硬扒,会比老鼠偷枣的动静都大,达不到“神不知鬼不觉”这个效果。

揭瓦偷窥不是电视剧首创,是自古就有。《子不语》中说一个厨子,“酒醉登楼巅,揭瓦窥之,见台中有三土堆……”万历年间,留都南京有飞贼,“其来也,不由门窦,仅于屋上揭瓦去椽,垂繘而下”。

电视剧里揭完瓦就下去是不行的,一般还得去椽子。





至于瓦片好不好揭,通常是能揭的,即便贴得紧凑,也有缺损处。有时候打起架来,上房的人会直接揭瓦往下砸人,李逵和燕青就这么干过。如果是堂屋死活攻不进去,就有人会爬屋顶揭瓦砸椽而入,反正正门进不去咱就走天上。



编剧写古人偷听这种事,常见的就俩伎俩,一个是舔指戳窗户纸,一个是揭瓦看直播。这两件事本来也不算很好实现,需要各种条件,但只要涉及“偷听”这一项,就很难发现其他办法,所以只要是偷听就去揭瓦,让人误以为所有古建屋顶上就一层瓦。这就考虑到编剧的想象力和人生经验问题了,譬如如果是偷院子里的东西,就拿一个长铁棍别住门环,室内的人无法出来,富裕之家墙厚距离邻家距离也远,喊也没人听见,盗贼可以从容地将院子里的好东西打包带走。如果编剧不了解原来门户是什么样的,就很难想象这如何实现。不是说揭瓦偷听不好,这很适合表现,如果不想这么烂俗,去古建溜达一圈,自己想个办法也挺不错的。



见到很多人在争论到底是直接铺瓦还是先铺望板再铺瓦才是主流,其实二者都不能代表全国的主流,古代官方修订的标准,譬如宋朝的《营造法式》和清朝的《工程做法则例》,都只收录了当时京都通行的做法,外地者建筑用官式者也只是与皇室有密切关联的,绝对不能代表全国的建筑。中国内有多个气候带,每个地区都有适应自身气候、人文、经济以及材料条件的建筑。不仅民居有强烈的地域性,对于大型殿堂来说也是一样。
具体到屋面的做法,中国东部由南至北,大致可以分成四个区域:

1. 岭南:极少用到望板,即使有也只会用在檐口等特殊部位上,而且望板上会另外钉椽承托瓦面而不做泥背。做工讲究的屋顶一般都是直接在桁桷(方而扁的椽)上铺板瓦,看瓦、面瓦各一次,这两次之上再铺一次筒瓦或反扣的板瓦,有钱的话看瓦和面瓦之间还可以加铺一到两次板瓦,同一个剖面上的瓦可多达十几层。而普通民居多数只铺一次瓦。

佛山祖庙对缝平铺的看瓦(上面涂了石灰水)

2. 福建台湾:望板也不多,多数在椽上铺望砖(一种扁平的砖),望砖上再垫灰泥铺瓦。

上面是泉州开元寺的望砖(红砖)

3. 江南:大型建筑里望板望砖都比较常见,民居基本上都是望砖。角部摔网椽上多数会铺望板。望砖可以像广东的看瓦一样用石灰水刷成白色。(多谢

@新水令

补充)


怡园藕香榭的望砖和望板

上海真如寺正殿望砖

4. 华北:望板的世界。。


越往北越多用望板的规律非常明显,也很容易理解:因为南方气候潮湿多雨多台风,雨水很容易被风吹进瓦之间的缝隙,这样的情况下如果用望板和泥背,不但不能防水,反而会通过泥的毛细作用把水吸到望板处,使望板非常容易腐朽。所以东南沿海的建筑里会避免大量使用望板,并且通过增加瓦的层数减少雨水反渗侵入屋顶木结构的可能。

北方雨水反渗的问题不那么严重,泥背不会太过潮湿,在椽上钉望板要比铺瓦或者望砖简单很多,板瓦可以很牢固地贴在泥背上,只铺一次即可,椽的间距也不用受瓦或望砖的尺寸制约。而直接铺瓦的话屋椽间距和瓦的间距是一致的,有时还要用钉瓦拨(一种卡住板瓦的部件,有竹制和金属制二种,见

@许橙

 回答裏光孝寺正殿的照片,前一张是维修前的竹瓦拨,后一张是维修时换上的铁瓦拨)、绑铜丝等办法来防止板瓦下滑。施工上说,用望板的比不用的还要简便一些。但有一点是很明确的,无论是南方北方,大型建筑的屋面都很厚很复杂很坚固,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揭开的。



刚才说到的绑铜丝是这样的,铜丝一头钉在桷上,一头绑在前头带瓦当的筒瓦后端的小孔上,然后通过瓦当把板瓦挡住。北方的大型建筑檐口也会用钉固定最前端的筒瓦,但钉孔直接打在筒瓦的外露面上,相比之下绑铜丝的防水性能更好,可以把钉藏在筒瓦之下,以免雨水从瓦件上的钉孔下渗,而且应用也非常广泛,不局限于大型建筑物。







瓦拨,用来卡住板瓦防止下滑。













讲下粤中的标准瓦面做法。

下图是顺德一座有钱人的大宅,去年着火烧塌了屋顶。这间屋的铺法是:从下开始,桁桷上直接对缝铺一层看瓦(底瓦,相当于北方的望板或江南的望砖),然后上面重叠地铺一次板瓦,左右两行板瓦之间的缝隙两侧抹砂浆,再用筒瓦覆盖,然后筒瓦上覆盖一层草筋灰,草筋灰上再抹一层黑色的纸筋灰。厚重的屋脊会把压力通过瓦重叠的部分往下传,除了檐口,每块瓦都会被上下两片瓦夹紧。这样做出来的瓦面整体性很好,就是强台风也未必能吹坏。

再讲究的话,可以用足尺的板瓦,叠两到三次,用砂浆填实筒瓦下部(有的人则认为,筒瓦内、两块板瓦之间,应留出空隙以砂浆防渗水落入桁桷),屋面砂浆的重量有时甚至会超过屋面总重量的一半,一旦砂浆干硬,就很难再揭开(亲测有效)。






另外一座大宅的屋顶,近距离看时这样的,中间黑色的表面是原装的纸筋灰,灰色的是后来维修时重新抹上的水泥砂浆,有的砂浆脱落了可以看见里面的筒瓦。




然后偷个图:佛山兆祥黄公祠,土豪的铺瓦方法,(这已经不算多了,见过十四层的),瓦的自重就可以把结构压得非常紧密,要把中间的瓦抽出来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想偷窥,只能使蛮力连凿带撬,等瓦揭开时估计已经锣声震天到处是大喊捕刺客的人了。 






琉璃瓦的做法也差不多,只是筒瓦上不用批灰。






近距离看看,这个已经是年久失修了,砂浆和瓦件松脱。






不过要看屋内也不都需揭瓦,这个屋顶装了玻璃做的明瓦,晚上的话直接看就行了。。(安全警告:房间里无灯的话切勿在有月光或城市光污染的时候行动)






如果想交流仿古砖雕、人造文化石,合作微信:181 3737 2881

想了解更多关于中式砖雕、文化石的资讯,请加上方的微信并备注:中式文化交流,进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