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泥联合粉磨系统改为半终粉磨系统的经验

 大漠孤烟直ch 2018-05-13

水泥粉磨工艺和设备的配置对水泥生产效率及经济效益影响极大。为提高水泥粉磨效率水平,我公司和江苏吉能达建材设备有限公司共同探讨,结合原有条件制订由联合粉磨改造成半终粉磨系统的工艺。重点是采用“多级分选、分段粉磨”的原理,将一台预粉磨系统成品分离专用选粉机(以下简称专用选粉机)设置在辊压机预粉磨系统中的V型选粉机出风口处,将辊压机系统挤压预粉磨过程中产生的合格品、粗颗粒及时分选出来。通过安装调试与生产运行证明,改造后水泥产质量得到提高,为公司水泥粉磨系统的节能降耗探索了一条新路。

1 水泥半终粉磨工艺流程

  系统由180-120辊压机+ V型选粉机+专用选粉机+Φ4.2m×13m双仓管磨机组成。其具体工艺流程为:物料经过配料站由高速板链斗式提升机输送至V型选粉机再入稳流称重仓,进入辊压机挤压后通过V型选粉机分级出细粉,V型选粉机细粉出口连接侧进风形式的专用选粉机,首先分离出≤30μm的成品,30~200μm中等粉状物料进入管磨机粉磨,>200μm的颗粒回辊压机,出磨物料经提升机喂入O-Sepa(N-4000)选粉机分选,选出的成品与辊压机挤压过程中产生的成品共同进入水泥库,粗粉回磨头入磨机再次粉磨。

  该半终粉磨工艺系统仅增加一台喂料、分选能力大的专用选粉机,并与V型选粉机共用一台循环风机。该系统取消了原系统中部分管道和输送设备,直接采用4个旋风筒收集由辊压机段挤压所产生的水泥成品,避免了大量<30μm细粉进入管磨机内部,导致细磨仓出现“过粉磨”所引起的研磨体及衬板表面严重黏附现象,使管磨机系统始终保持较高而稳定的粉磨效率。由于水泥成品经过4个旋风筒收集,后续管道与系统风机中的粉尘浓度及水泥温度显著降低,消除了原粉磨工艺系统中导致管道与循环风机叶轮磨损严重的因素,降低了系统设备磨损,设备运转率明显提高,系统粉磨电耗明显降低。

2 主要设备参数

  粉磨工艺系统主、辅机设备配置及技术性能参数见表1。

表1 粉磨系统主、辅机设备配置

3 生产调试中遇到的问题

3.1 新增选粉机过料问题

  投产调整初期,选粉机通风阻力非常大,进口与出口之间阻力高达3000Pa,辊压机挤压出来的物料进磨量较少,满足不了磨机需求,投料量也小。

3.2 辊压机工作压力偏低

  受辊压机工作辊缝偏小的影响,工作压力上不去,挤压效果较差,辊压机工作压力在6.5~8.0MPa左右波动,挤压后细粉明显偏少。

3.3 管磨机做功能力差

  一般来讲,带有选粉机的水泥半终粉磨系统,由于预先分离出成品,入磨物料中的细粉量极大地减少,能够较好地避免细粉在磨内产生的“过粉磨”以及细磨仓研磨体与衬板表面的黏附现象,研磨体磨细做功能力提高,每米磨机长度粉磨出物料比表面积能力至少应≥10(m2/kg)/m。

  而我公司由专用选粉机分离出成品后的入磨物料(粗粉)比表面积平均在130m2/kg左右,在管磨机有效长度12.5m范围内研磨体做功少,出磨水泥比表面积仅在220m2/kg左右,计算得知:每米磨机长度粉磨出的比表面积为7.2(m2/kg)/m,说明管磨机段研磨能力相对不足。

3.4 选粉机用风量小

  辊压机段与管磨机段做功能力均不理想,即挤压处理与研磨两段的成品量相对不足,以致不能增加V型选粉机与高效选粉机的拉风量,一般在50%左右。中控操作增加系统风机风量时,造成水泥成品比表面积低、细度粗。由此判断:辊压机与管磨机两段创造成品量低时,系统风机拉风量必须降低,导致系统产量降低。

4 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4.1 导风叶片调节距离不够

  新加装入磨前的选粉机导风叶片调节距离只有25mm(厂家规定)造成选粉机内部通风阻力大,影响物料进入选粉机转笼进行分级分选,针对这个问题决定把导风叶片调节距离调整到50mm 后开机拉风,阻力明显下降,物料也能随着投料量的比例进入选粉机内部分级分选,同时能够满足磨机的粉磨需求。

4.2 增大辊压机工作压力及辊缝

  辊压机段做功越多,对系统增产节电越有利;辊压机的吸收功耗越多,一般在8~15kWh/t,后续管磨机段节电效果越显著。在相对稳定的工艺条件下,辊压机工作压力越大,挤压处理物料过程中产生的粉料越多,成品量显著增加,被分离出的合格品也越多。

  措施:1)对入辊压机熟料采取先入V型选粉机的措施,多采用颗粒状料,减少粉状料;2)称重仓必须保持一定的仓容,料位比例一般控制在60%~70%,以有效形成入机料压,实现过饱和喂料,确保挤压效果;3)将辊压机工作压力由6.0~8.0MPa调整至8.0~9.0MPa;4)辊压机工作辊缝由原25mm左右调整至40mm左右;5)入料斜插板比例拉开至85%以上,以实现过饱和喂料。

  调整后辊压机主电动机工作电流(额定电流89.2A)由50~60A(56%~67%)提高至70~80A(78.5%~89.6%),挤压做功能力显著提高,合格品比例大幅度增加,<80μm颗粒占70%~85%,<30μm水泥成品占20%以上,而经第一段成品选粉机分选出的水泥比表面积也达到了≥390m2/kg。

4.3 找出细颗粒含量最佳范围

  最大限度地提高进辊压机物料的颗粒均匀性,尤其是细颗粒物料比例应控制在一定的范围,过多的细颗粒(特别是<0.2mm的细料)会极大地影响辊压机的做功。通过调整,专用选粉机的粗料回料量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点,让辊压机多出合格的成品料(确保细度指标)可进一步提高系统产量。

4.4 V型选粉机及专用选粉机用风量增大

  在半终粉磨系统中,由于V型选粉机与专用选粉机共用一台循环风机,在满足水泥质量控制指标的前提下,应尽量采用大风操作方式,最大程度上将辊压机段及管磨机段创造的成品分选出来,系统风机的拉风比例由60%提高至90%以上。

4.5 优化管磨机研磨体级配及通风参数 

  在改造半终粉磨系统的同时,对管磨机内部结构也作了一些优化和改进,把原来设计不合理且存在质量问题的隔仓板、出料筛板更换(原来经常堵塞)。投产初期,由于设备磨合及研磨体级配等方面的原因,管磨机粉磨效果较差,根据入磨物料筛余、比表面积等参数,重新设计、调整了各仓级配。同时,根据磨机主电动机及主减速机的驱动功率富余系数,合理增加细磨仓微段装载量、增大填充率,能够有效提高微段的总研磨面积,提高细磨仓内微型研磨体对物料的细磨能力。调整研磨体级配后,出磨物料比表面积达到300m2/kg,已接近一般成品水泥的比表面积,在管磨机有效长度范围内平均每米磨机长度粉磨出物料比表面积为:(300m2/kg-130m2/kg)/12.5m=13.6(m2/kg)/m,比调整前提高了6.4(m2/kg)/m。

5 效果

  改进前后水泥产量、比表面积及系统粉磨电耗对比见表2。

表2 改进前后系统技术经济指标对比

  由表2可知:系统改进后,生产P·O42.5级水泥系统产量提高70t/h,增产幅度36.3%;粉磨系统电耗降低8.2kWh/t,节电幅度达23.3%;每米磨机长度粉磨出磨水泥比表面积提高6.4(m2/kg)/m。通过合理的改进与调整,该半终粉磨工艺系统增产节电效果显著,水泥实物质量指标较改进前有所提高。以年产150万吨水泥计算,年可节电1200万kWh,按平均电价0.60元/kWh计,粉磨系统改进后,仅年节电效益就可达720万元,经济效益显著。

6 结束语

  水泥生产是一个高能耗的行业,尤其水泥粉磨系统平均电耗与先进水平相比仍然较高。所以,若要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可在水泥粉磨系统中寻求合理的技术改造途径,提升系统增产潜力,通过节能降耗来降低制造成本。一般传统的水泥粉磨系统电耗在35~45kWh/t,而实施辊压机预粉磨分选技术改造后,水泥粉磨系统电耗可降至26~28kWh/t;生产P·C32.5水泥混合材掺量增加5%~10%,水泥制造成本下降15~20元/t。


作者:何活权,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