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后来的我们》13亿又怎样,它才是我想要看的青春片丨毒药推荐

 浮生偷闲 2018-05-13


第71届戛纳目前正在法国如火如荼进行当中,今年的评审团颜值不要太高。


大魔王和张震,以及维神和小K,都是大爱~



今年主竞单元科长的《江湖儿女》成功入围,虽然不知道最终能否获奖,不过还是默默祝福一下。


万一中了呢?



说起来,国产片在这项顶级电影奖项的角逐上已经哑火了一段时间,对于一个泱泱大国来说,真的不应该。


要知道当年被公认竞争激烈的第53届戛纳,国产片可没现在这么蔫儿。


三驾马车,哪架比国外差?



讽刺的是,为了延缓如今的乏力局面,我们自己花钱在戛纳办了个野鸡奖,吃相有多难看,喏,感受下名字吧——


戛纳中国电影荣誉奖,厉害不厉害?




再看看今年余下的提名名单,如伊朗和俄罗斯这样审查同样严苛的国家,也有数部作品入围。


而圈内一致认为已经衰落的日影,同样有重量级作品进入主竞赛单元。


▲《小偷家族》


和邻国相比,除了贾樟柯,还有人能真正带领我们走向国际吗?


远的不说,看看近来在争议中拿下近13亿票房的《后来的我们》吧,处处散发着馊鸡汤的味道,幼稚的人设和故事,全都出自一个步入中年期,沉溺于小确幸而无法自拔的歌手导演。


国产青春片现在已经走偏了位置,矫情、做作、夸大事实、滥用情怀已经成为通病。最要命的是,为了过审,通篇主旋律+正能量。


拜托,每个人的青春一定是积极阳光的吗?


北野武告诉你:我觉得不是,并一定要衰给你看


《坏孩子的天空》

Kids Return


作为北野武自编自导的作品,电影《坏孩子的天空》请来的都是熟面孔。


寺岛进、石桥凌,这两位在北野武不同时期的电影中,都出演过各种占据分量的角色。



此外,作为北野武的御用搭档,久石让,同样贡献了精彩配乐。



因为题材本身涉及青少年题材,所以北野武当时请来两新人担当主演,其中一位,正是日后拥有成熟演技的人气明星,安腾政信。



有趣的是,北野武的这部电影,和他的前辈——侯孝贤的《风柜来的人》存在部分相似之处。两部作品相隔10多年,也许恰好应验了那句“谁的青春不迷茫”。


青春期的躁动和迷失,是跨越国境和文化的。


▲《风柜来的人》


《坏孩子的天空》一开始就为观众带来两位问题少年,真嗣和小马。


学校中,人人都在为升学努力复习,他们俩却成天无所事事在户外闲逛。



不光自己浪,他们还通过各种方式影响他人学习。


于是顺理成章的,他们在老师眼中成为了没有前途的渣滓。



这种一开始就明确树立起来的对立关系,让人很容易联想到北野武的固有风格:简单粗暴


有别于《死亡诗社》和《心灵捕手》这类帮助学生改邪归正的鸡汤片,《坏孩子的天空》并不打算给主角以任何救赎。


相反,在接下来的时间,北野武用其招牌的元素——暴力,进一步强调了真嗣和小马“无可救药”的坏学生本质。


比如向弱势学生勒索。



无视校规以下犯上。



这些劣行,乍一看很容易让人以为这是北野武打着暴力名号,宣扬一种反传统的电影观。


不过和昆丁这类喜欢消费暴力的导演不同,北野武的暴力,并不完全是没来由的随着故事推进,你能从中找寻到蕴含其背后的意义


拿影片涉及的校园霸凌来说,小马尽管喜欢通过暴力解决问题,但对于旁人对弱者的欺凌,他也不会完全听之任之。


必要时,他会站出来保护对方。


▲原本扮演欺压者的小马瞬间转换角色成为保护者


通过小马这个角色,观众能够明显看到一个人物身上的矛盾性,这也是北野武想要传递的讯息:坏孩子也许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坏,他们只是缺少恰当的引导


遗憾的是,这种引导无法在集体教育中获得共存,也因此才有了如《大象》中展示的惨剧。


▲《大象》


除了用暴力强调身份的不可逆转,北野武也试图通过它传递某种道义精神。


这,和黑泽明对他的嘱托是联系在一起的。


▲黑泽明


相传,在黑泽明去世之前,他曾给北野武留下一封手信,要求对方继续继承日本电影的传统。在日本电影的众多传统里,武士道精神即是其中一种。


回看黑泽明的电影,有相当一部分作品就是在表现武士的侠义精神。


▲《七武士》


不光黑泽明,很多日本名导都曾对这种精神进行过不同程度的描写。


比如小林正树的《切腹》,



又或者山田洋次的《黄昏清兵卫》,武士道精神作为日本文化的中坚力量,在日本的各个时期都有一种共通性。



它们或关于对主上的忠诚,或关于对道义的恪守,又或关于同伴间的信任。总之,提到日本,武士道精神一定是绕不开的话题。


当然,在一段时间,武士道精神也曾被军人利用,成为他们进行政治洗脑的工具,而让日本走上极权道路。



通过去其糟粕后,北野武的影片大多保留了武士道精神中关于“诚、仁、忠”的部分,《坏孩子的天空》亦不例外。


小马在暴力中展露的侠义是一方面,片中黑道的克制同样表现了导演对暴力的反思


可以看到,尽管是暴力团伙,但影片中的黑道对于局外人实际上非常“客气”。


在表现小马和雅库扎冲突的戏里,黑帮老大识大体的形象,多少消解了人们对这个存在于社会阴暗面的组织的固有认知。



再次相遇,黑老大甚至告诫年轻人不要误入歧途,同样是武士道精神的外延。


当然,黑帮对外有礼有节,对内却异常冷酷。替人顶罪、利益团伙变更成为牺牲品被人丢弃,这些未尝不是暴力。


通过此类描写,导演呈现了一个残酷的成人世界。而这,是此前天真的小马和真嗣所未曾预料到的。


他们想不到,自己所崇尚的事业,竟然有一天会背叛他们



北野武曾说过:


“暴力就是暴力,我希望用暴力的镜头刺痛观众,让他们知道暴力有多么糟糕,所以我不会顾忌该用什么样的方式,用多野蛮的力度,这就是暴力的本质。我最讨厌那种把暴力拍得很美的电影,还冠以暴力美学的美称,那样的电影才是教坏小孩子的罪魁祸首。”


在《坏孩子的天空中》里,你可以从无处不在的暴力中找到一种破碎感。


它们简单直接,短瞬完成,带来的,却是无比真实的刺痛。



故事中,因为选择了不同的人生道路,小马最后进入黑道,而真嗣则成为一名拳击手在赛场搏击。


与黑道打打杀杀的日常相比,真嗣的比赛一样要见血


拳击本身的残酷性决定了他不可能一直出于竞技巅峰,纵使天赋再高,终会有跌落之日。



和被黑道淘汰的小马一样,真嗣最终也因比赛状态下滑推出了拳击界,二人和当初逃出学校一样,再次变得一无所有。


两人在结尾的对话耐人寻味:



这段经典台词,既可以看作是导演对年轻人给予的乐观期望,同时映照人物自身命运,亦可看作是对小人物的反讽。


离开了各自擅长的领域,真嗣和小马真的可以重新开始吗?对比影片中给出的其他几条辅线,留给人的遐想空间还是很大的:


命运多舛的老实学生,高中肄业后在社会闯荡失败,最终把命栽在了出租车的工作上。



靠漫才出道的学生,由最初的门可罗雀到万人空巷,期间付出的心酸,冷暖自知。



他们无一不是从年轻人而来,但成败与否,既有个人的努力,冥冥中似乎也有运数安排。


就像《蝴蝶效应》中那微不足道的一点改变一样,看似无关的选择,最终也许就决定了这个动作接下来的命运。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坏孩子的天空》似乎又显得有些宿命论。



当人人都在强调“年轻人大有可为”之际,北野武敏锐捕捉到这份乐观背后隐藏的残酷现实:


没有人能预测未来如何


也因为这种独特的反鸡汤叙述,《坏孩子的天空》有了一种超出同类题材的另类气质。它说的仍旧是迷茫的青春,但似乎又不止于此。


那些让人感到绝望的部分,恰好是一个人迈向成熟的必经过程。这,或许是悟到它的人给出高分的原因。



在迎来成败以前,除了莫须有的运气成分,其实导演也安插了很多偶然。


偶然中的选择,当然缺乏对自我更深层次的审视,失败,就在所难免



所以,当重看《坏孩子的天空》时,我才会发现一些此前被忽略的细节,它们只有在你到了一定的人生阶段才会浮现出来。


接受失败,即是其中一条。


因为很简单,今天的你也许拥有一切,而等到明天,你可能什么也没有


当我们都在感叹生不逢时,或许只是因为我们一直没搞清楚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生活中的选择,可远比电影要宽泛。


趁还来得及,不要大意的上就对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