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6日,中国报业发展大会在京西宾馆隆重召开。会上,中国报业协会委托中国报业融媒研究中心,主办了“融中对·直击痛点——报业转型闭门座谈会”。闭门会后,很多社长在探讨,党报在这次深化事业单位改革中,到底怎么改?是否会转企?能否再投资办公司?最近,一个会议和一本书传递的信息,可以帮助我们作出思考,从中找出“标准答案”。 一个重要的会议: 5月11日下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地方机构改革有关问题的指导意见》,审议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进展情况报告》。 此前,2月28日,《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在十九届三中全会通过。算算时间,两个多月已过,正如会议通稿所说,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较短时间里取得重大进展”、呈现“气势如虹、势如破竹的良好局面”。 一本重要的《辅导读本》: 4月上旬,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辅导读本》一书,这本书是此次全国深化机构改革的唯一官方解读文本。其中,中央编办副主任牛占华在《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一文中,透露了不少实施要点。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从2011年正式实施以来,已有8个年头。之前是将现存的事业单位分为四类:行政类、生产经营类、公益一类、公益二类。此次借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东风全面推开,重新驶上改革的快车道,又提出了新的要求。 《决定》提出:“全面推进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改革,理顺政事关系、实现政事分开,不再设立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中央和地方各级所属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要实现行政职能回归行政机构。 解读:行政类指承担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监督等职能的事业单位。如劳动仲裁机构、渔政、盐政、海事、动物卫生监督等,改革是将事业编制置换为行政编制。报业不是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肯定不在这一改革范围内。 《决定》提出:“加大从事经营活动事业单位改革力度,推进事企分开。”把从事经营活动事业单位真正转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平等竞争、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 解读: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是指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可以由市场配置资源、不承担公益服务。主要有:技术开发、科研设计、出版印刷、广告传媒、咨询服务、招待培训等。之前,有文章认为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都属于从事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也有一些地方就是这么划分的。按这一标准,党报党刊大多是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都会转为企业。但笔者认为,这一改革步子太大,也不符合党管媒体的要求,此类改革不会在党报的面上推开。 《决定》提出:“区分情况实施公益类事业单位改革,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理顺同主管部门的关系,逐步推进管办分离,强化公益属性,破除逐利机制;主要为机关提供支持保障的事业单位,优化职能和人员结构,同机关统筹管理。” 解读:这类事业单位情况比较复杂,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强调:“赋予省级及以下机构更多自主权,允许地方因地制宜设置机构和配置职能”,各地报业的情况不太一样,各地也会区分情况实施不同的改革举措。据笔者调研,有的地方如重庆,将党报划为公益一类;有的地方如四川,将党报划为公益二类,差别较大。从公益类事业单位的属性来看,党报更偏向于此类事业单位的属性。笔者试从公益一类、公益二类分开解读。 1、公益一类:公益一类是指,承担义务教育、基础性科研、公共文化、公共卫生等,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单位。公益一类改革重点是创新体制机制。一是去行政化,逐步推进管办分离。二是去营利性,除党中央国务院赋予特殊职能的以外,政府举办的公益性事业单位要禁止投资办企业,禁止开展竞争性经营活动,同时完善财政、人事、收入分配等各项政策,使其真正回归本业。 解读:这就是说,划为公益一类的报社由财政供养,收支两条线,不能投资办公司,不能由政府购买服务。在广告经营和产业发展上,这些报社可能要提前做些顶层设计了。按照中央的改革精神,这一类事业单位会完善财政、人事、收入分配等各项政策,薪酬激励机制会有大的变革。 2、公益二类:公益二类是指,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按照政府确定的价格收取费用,其资源在一定区域或程度上可通过市场配置。如普通高等教育机构、非营利医疗机构等。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的工资有一部分财政补贴有一部分靠单位营收。 解读:公益二类的改革是剥离经营职能,改制为企业经营,自负盈亏,行政管理和公益服务职能由其它单位承担。人员按具体情况对待,可自主择业,也可随职能划转,保留事业编制。 此次改革,辽宁省是试点省份,5月4日,辽宁省委深化机构改革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其中,对园区实行“管委会+公司”管理模式。这一做法,对报社的改革应会参照。 按笔者之前的研究,建议报业事业单位改革从以下四个步骤做好准备工作: (1)党报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成立理事会或管委会,专业从事新闻出版,对舆论“四力”负责,不用拉广告,总编辑也不用去做总经理。 (2)事业单位员工实行岗位管理、绩效工资拉开差距,用人签定事业单位用工合同,进行聘用制管理。 (3)党报出资成立集团公司,设立董监高,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纳入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管体系,专业从事报业经营,真正实现采编经营两分开。 (4)理顺报社和公司的机制,公司上交利润给报社,加上财政给报社的拨款,用于创新传播手段,打通舆论引导的最后一公里。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强调,推进中央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试点,要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理顺中央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同所办企业关系,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实现企业健康发展和经营性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解读:可以预计,报业下一步改革,必定会在治理体系上有大的突破。推进报业治理结构的完善,在诸如:事业单位出资、产权设置、激励和制衡机制建立、传媒经营者选定、绩效考评、权力约束等方面要有一整套制度安排。这些都需要报业顶层设计来全面推进。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强调:地方抓改革要坚持问题导向,对一些起关键作用的改革,要加强形势分析和研判,抓住机遇、赢得主动。指导和推动地方改革要注意分类指导,既要有全局的统一性,也要有局部的灵活性,发挥好导向和激励作用。 解读:可以预计,报业下一步改革,各地在中央统一布署下,会摸着石头过河,创新性非常大。各地报社要想赢得先机,要向主要领导汇报,争取更大的支持;要主动对接相关牵头部门,争取更好的发展环境。按照党中央部署,在2020年年底要基本完成事业单位改革,还有两年时间,小伙伴们,得做好准备了。 在这之前,我们首先要准备好适合报业生存和发展的改革方案,期盼大家共同研讨,你可以在文末留言,也可以加笔者微信私聊。微信号:zhoujin54321 中国报业融媒研究中心将对大家关注的话题深入讨论,为中国报业转型发展出谋划策。 (作者系中国报业融媒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 转发文章,即获赠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