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枯的化学结构模型如上,化学式C12H14Cl2N2,首次合成与1882年,不过直到1955年才被发现有很好的除杂草的作用,而且见效非常快,对农作物基本无害,不会造成土壤的板结和土质退化,在自然环境下会在短时间内分解或被土壤中的钙离子螯合转换成其他物质,因此也不会有残留,因而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也为农业生产做出了巨大的阶段性贡献。单从除草剂的应用上来看,百草枯可谓是无可挑剔。 但是,百草枯虽然是一种低毒农药,但对人类和动物却有很强的毒性,而且即便到了今天,百草枯仍然没有特效解药。百草枯既溶于水也溶于脂肪,经口摄入后在胃肠道中有5%-15%的吸收率,一般在摄入后2小时血液中的药物浓度可达到最大值,全身广泛分布,但是最主要的还是集中在肺部,因为肺泡上皮细胞可通过某种未知的机制主动摄入百草枯,而百草枯在体内基本不会与别的物质发生反应,肺部又是血流量特别大的器官,因此百草枯被摄入后会很快在肺部富集,百草枯在肺中的浓度可以达到血液中的10~90倍。 百草枯会引起肺部不可被逆转的纤维化作用,这也是百草枯导致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目前对于百草枯诱发肺纤维化的研究尚未形成定论,还有很多未知的机制可能发挥着作用,得到最普遍认可的是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造成的损伤,可以简单理解为百草枯有着很强的氧化性,而肺的纤维化就是对这种氧化损伤的一种保护措施,但这种保护措施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虽然缓解了百草枯造成的强烈的氧化损伤,但是另一方面也会让肺的气体交换功能逐渐丧失,被纤维化的肺泡细胞是不具备气体交换功能的。所以百草枯病人最终的死亡原因基本都是窒息而死,这是极其痛苦的一种死亡方式。 之所以死亡率高一是没有找到特效解毒药,二是没有目前尚未弄清百草枯导致肺纤维的具体机制,只有一些推测,如可能与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诱导有关,可能和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活化的有关,也有针对这些推测的一些治疗手段应用在临床上,但目前来看,效果都不理想。 220评论 木木瞎扯 5分钟前赞 踩 首先他能极快的被人体吸收。你吃个饭可能只能吸收一部分营养,还要消化好几个小时,但百草枯几秒钟就吸收完了。常规的洗胃方法根本来不及救治。你在icu门口喝可能都来不及。 其次,一旦吸收就基本没救了。为什么呢?不知道你知不知道催化剂这种东西。催化剂就是一种,可以加快化学反应很多倍,但自身不损耗的物质。百草枯就是类似这玩意。 他会催化肺组织快速的纤维化,就是把你的肉变成草一样的东西,但是其本身并不会损耗,不像别的农药会慢慢消耗。也就是哪怕你换了个肺,它还是会继续纤维化你的肺,而且这个过程是不可逆转的,你总不能把变成草的肺再变回来吧。所以最后大部分人都窒息死亡。 而且这个过程往往持续数天,非常痛苦。就是救活了下半生也会非常痛苦 致死计量特别小,几毫升吧,而且可以通过皮肤,呼吸吸收。算是最危险的农药之一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