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材在建筑设计中的细部表现

 stwym 2018-05-13


摘要:石材作为一种古老的传统建筑材料,在工业革命前担负着主要的建筑材料的任务,承担着表面装饰和结构的双重使命,而在工业革命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兴起,建筑的结构体系的更新,石材焕发出新的活力,有着更富内涵的创新表现。本文通过研究石材作为建筑材料,在建筑设计中的各种细部表现和以及应用表达方式;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来研究石材在建筑中所呈现出来的自身魅力。希望能够激发起建筑设计师从石材使用的细节入手发现这种材料的灵魂所在,推动石材在建筑中的应用与创新,从而带给我们更多的欣赏的愉悦和心灵的感知!


前言石材研习社(IDstone5A)

对于建筑的细部,很多的优秀建筑设计大师都对其有充分的注意,强调其重要性。斯卡帕说: “上帝存在于细部中”。贝聿铭也说: “一个好的设计,不仅要求有好的构思,而且细部也要到位”。细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可以是单元构件,也可以是局部的空间或界面。对建筑来说,任何一个部分,无论大小,能够独立完整的体现一定的功能,表达一定的意义,都可以称之为细部。因而细部是石材在建筑中的艺术表现的重要方法,对建筑形象设计具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它能够丰富观者的视觉感受,石材在应用过程中,通常采用大面积的挂贴,而这种大面积的单调的建筑表皮会让整个建筑感觉乏味,精致的细部处理能够改变这种印象,从而使建筑更具可读性,愉悦观者的视觉神经;但这种细节的处理方式则要注意把握度,过度的精细只会陷入烦乱。我们在当今的石材建筑中常常能够看到这样的情节,很多建筑的外表皮只是单调的使用大面积的花岗岩铺设,其中没有任何的细部过渡,这种建筑远观能够体现出洗练的建筑形象,但往往不能够经的住观者的细部推敲,没有让人品味的灵魂存在,苍白而荒凉;而如此相反,更多的建筑往往是细节的罗列,繁琐的线脚或符号也让人厌烦。其次,能够提高建筑的品味,提升建筑的质感;我们崇拜大师们的建筑,往往这类建筑能够给我们足够的震撼力,这种震撼不仅是表现在建筑的体量之中,往往很大程度上表现在建筑的质感,精细的细部特征给人以特别的视觉冲击力,这种细部的力量是一个建筑师经过多时间千锤百炼的凝结的精华,而这种精华并不是靠抄袭或篡改就能够突破的了。设计师的品味修养直接决定了建筑的高度,而这种高度也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够炼成的。以贝聿铭的日本 MIHO 博物馆为例(如图1),同样的石灰岩建筑,充分的利用石材的质感、色彩和纹理以及光影,使得建筑无论外部或内部,都能够做到简洁,与日本的文化神韵相吻合。

图 1 贝聿铭的 MIHO 博物馆


再次,能够充分体现建筑的尺度感;石材在建筑中的运用方式很多,细部表现最典型的是石材材料尺寸的划分,以外墙花岗岩为例,使用多大的板材除却施工技术和经济的因素外,很大程度上在于建筑设计师的设计,设计师对尺度感的把握往往能够决定一个建筑的外观感受,不合适的板材面积除了增加施工等因素外,同样能够使建筑缺乏精神。当前,石材在工艺美学的引导下,展示着精致的细部表现,这种表现从建筑的构造、表皮或节点,每一个细小的局部,无不体现着设计者的深入构思和石材自身的魅力。石材建筑的细部表现通常在于建筑材料的质地展现、构造节点展现、对传统工艺的尊重等几个方面来进行表达。


1 细部质地展现

石材拥有丰富的表面色彩、纹理和形状肌理,这种优越的质地特征使建筑外表面的形象也很丰富,因而在应用方式上也无非是清水砌筑和饰面,或砌筑或饰面,不同的使用方式形成不同的艺术形象。对于天然石材依靠自身的材质特性来运用的,有很多优秀的建筑,如标准营造设计的雅鲁藏布江小码头,建筑的材料,从墙面到坡道的地面,全部是来自附近的石头,墙体的砌筑全部由当地的工匠采用他们熟悉大的方式完成,这种自然的材料使用方式和周围的环境融合在一起,建筑就如天然生成一样,没有半点突兀,同时也很好的展示了石材的自身特性。

但是,现代的工艺技术的运用,同样也表现在石材中,使得天然石材除了自身的质地,还有表面进行的二次加工带来的不同的表面肌理感受,这种表面肌理感受,同时也给参观者不同的心理感受。所谓的石材表面的二次加工,也就是传统石材表面的现代处理方式,由于采用的加工工艺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肌理变化。常见的石材表面加工方式(如表 1.1)

表 1.1 石材表面处理工艺


石材所具有的表面特性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在一些建筑大师的作品中,我们已经能够感受到对石材的表面质感所作的细部精致表达,如上面我们提到的密斯的巴塞罗那博览会中德国馆的设计中,对大理石的质感的偏爱。精致的石材的质感和纹理以及表面肌理组织了良好的建筑表皮形象。


2 构造节点展现

石材在建筑中的构造节点展现并不是指它的结构构造,石材作为建筑的外表皮的围护材料,主要是指它的装饰性的作用,它在建筑中的外表皮的节点展现是指表面的细节处理,如建筑外观的转角、收口等。这种细部的展现通常表达了建筑的品质。

座落于西班牙著名的旅游景点特内里费岛(Tenerife)的Magma 艺术和会议中心(如图 2)是西班牙著名建筑事务所AMP 的代表作之一,建造外观形象尽管在外部形体的处理上与盖里和埃森曼的风格有相似之处,特别是在材料的运用上,整个建筑所采用的混凝土都混入了特内里费岛特有的火山岩石灰石,这不仅使建筑的外观色彩和质感与周边环境相统一,也为艺术和会议中心室内提供了极佳的音响效果。这种石灰石材质边角 45 o 倒角,使得顶板和侧板衔接的十分的紧密,密缝的衔接处理也是的建筑外观浑然一体。正如建筑最初表达的意念一样,是从地面生长而成的岩石。我们可以看出,建筑外观的品质跟材料应用的构造方式密切相关,良好的材料构造节点才能够完美的体现建筑所要表达的内容。

图 2 Magma 艺术和会议中心


3 对传统工艺的尊重

石材建筑的细部表现通常以精巧而别致的构造本身为表现因素,以构造细节内部丰富整体形象,传达建筑所蕴含的思想的信息,这样的石材建筑才能够题为到设计的优美和精彩。而精致不是单一,很多时候,精致的细部表现反映了对传统工艺的尊重。

如葡萄牙青年建筑师爱德华多·索托·德穆拉的作品中。德穆拉在受到地方建筑传统影响,运用地方材料如石材,并赋予一种独特性格的技艺处理。他设计的达迪姆住宅具有典型的葡萄牙风格,石材、混凝土、玻璃等几种材料之间精美的工艺展现了建筑师对传统工艺的尊重。瑞士的赫尔佐格和德默隆同样关注地方传统工艺。他们的作品多米诺斯葡萄酒厂 (Dominus Winery,Yountville,Napa Valley, California. USA)中,赫尔佐格和德默隆用特殊设计的构造将石块表现为建筑外墙的一种特殊纹理,赋予了建筑非同寻常的品质和韵味。对于这个作品我们并不陌生,作品较好的体现了对地方传统工艺方法的重视。如在外墙的设计中,他们采用了一种在河流工程中使用的传统装置,即盛满石块的金属筐,作为重质绝缘材料附在玻璃外侧,以隔绝白天的酷热和夜晚的寒冷。石头组成了墙体的肌理,强化了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联系。同时,金属笼内的石块排列疏密不一,形成一种特殊的视觉效果和空间效果,它将光影也融入到建筑设计中去,同时赋予建筑外墙一种渐变的、手工的、粗糙的肌理。这种表皮处理,完美的表达了设计师对墙体的颠覆性的创意,使得墙体如同工艺品一样散发着自身的美感。


4 石材细部创新有石商城(www.5ustone.com)

利用现代技术对大理石进行精心仔细的切割,打磨得很薄,使其变成了类似于毛玻璃的半透明材料。这种处理使得石材从传统意义上的建筑材料解放出来,赋予其新的作用,甚至可以作为采光材料来使用。如隈研吾用一种独创的方法对石材工艺的“轻质”和“透明”进行了探索。在莲屋设计方案中,多层芦野石的厚平板来在墙上造成多孔状,并置这些板层得到一些空缺,自然光可以从这些白色带蓝纹的卡拉拉大理石薄板间照射进来。邻近水池的连续的墙壁被指定—用同样的材料—创造一种透明效果。隈研吾认为石头具有一种与人的感官相熨贴的感触是玻璃、铝、铁等素材绝不能比拟的。但无论是传统的石材建筑还是现代的石材建筑都不能让我们看到内部。所以如果把石头做成百叶,那么看往内部的视线就通透了。对于今天的石材来说,更需要的是这种创新。


5 结语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石材建筑的细部表现主要在于充分的发挥材料特有的性能,从而获得形式上的创新,不仅注重展示材料本身的质感和肌理,同时注意石材构造和结构工艺。现代建筑对细部的重视程度已可以与古建筑媲美,表达了一种日趋理性的建筑审美,反映了时代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姜涌.建筑构造:材料、构法、节点[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沈晓舟.现代建筑立面造型细部设计[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0:178

作者:隋 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