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超低位直肠癌适形保肛手术之经肛适形切除术(上)

 zhaozhaozhao3 2018-05-14

作者:楼征 张卫

文章来源: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8,21(3)

摘  要

近年来,随着经括约肌间切除术(ISR)的出现和推广,超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保肛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患者术后肛门功能仍可能较差。我们结合肛管部位的解剖特点,提出了超低位直肠癌适形保肛手术(CSPO),一项结合全直肠系膜切除技术(TME)、结肛吻合技术、外翻拖出切除技术、肛管解剖剥离技术、肿瘤局部切除技术以及经自然腔道切除技术(NOSES)等的新型低位保肛术式。

CSPO包括拖出式适形切除术(PTCR)和经肛适形切除术(TaCR)。本文针对超低位直肠癌TaCR相关问题,结合笔者中心的工作体会进行介绍。除符合常规腹腔镜手术要求外,TaCR手术的适应证还应包括:

(1)肿瘤距离齿状线2 cm以内;

(2)肿瘤分化良好(中-高分化);

(3)肿瘤直径不超过3 cm或不超过1/3圈肠壁;

(4)肿瘤浸润深度以T1~2为宜。随着医疗技术和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TaCR适应证也在不断完善,术前新辅助治疗后肿瘤降期和降级十分明显,甚至达到临床完全缓解的患者,也可选择性进行TaCR手术。

TaCR采用腹腔镜5孔法,行常规探查后,先行腹部游离手术,肛提肌裂孔以上的直肠分离与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相同,但一般不需进入括约肌间隙进行分离。

完成腹部游离后,开始会阴手术:牵拉肛门暴露术野,根据肿瘤的位置设计切口,肿瘤侧切口更低,对侧正常肠壁切口的位置更高,保留更多肠管和黏膜;肿瘤侧在肿瘤远端1cm左右作切除线,然后弧形切向肿瘤对侧、侧切缘1cm左右,尽可能地保留肿瘤对侧正常远端直肠肠壁和齿状线。

肠道重建可采用器械吻合,也可采用手工间断缝合直肠残端与近端乙状结肠肠壁。我们团队常规行预防性末端回肠袢式造口术。作为新术式,TaCR需要注意包括吻合口漏、腹腔感染和吻合口出血等术后并发症,术后早期需要加强监控,一旦出现相应临床征象,立即处理。

近年来,随着经括约肌间切除术(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ISR)的出现和推广,超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保肛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ISR经括约肌间分离,切断括约肌间神经并切除部分或全部内括约肌,可能导致患者术后肛门功能较差。

2012年起,笔者团队结合肛管部位的解剖特点,提出了超低位直肠癌适形保肛手术(conformal sphincter-preserving operation,CSPO)。这是一项结合全直肠系膜切除(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结肛吻合、外翻拖出切除、肛管解剖剥离、肿瘤局部切除以及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atural orifice specimen extraction surgery,NOSES)等技术的新型低位保肛术式。

CSPO这一创新术式的特点可概括为:

(1)在腹部按TME标准游离直肠直至盆底肌裂隙水平;

(2)直视下在肿瘤远端切开肠管,并根据肿瘤形状斜行向上设计切除线,使肿瘤对侧的正常肠管得以最大限度的保留;

(3)边切边缝合保留下来的肠管,并在保留较多的肠管一侧进行吻合,使吻合线尽量远离齿状线。

CSPO具体包括两种术式:拖出式适形切除术(pull-through conformal resection,PTCR)和经肛适形切除术(transanal conformal resection,TaCR)。目前,PTCR已逐渐得到国内同行的认可和推广。但TaCR由于开展条件和技术平台、无菌操作和无瘤操作的技术要求以及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等问题,仍然没有达到统一的共识和标准。本篇针对超低位直肠癌TaCR相关问题,结合笔者中心的工作体会作一介绍,希望能为同行提供参考。

一、适应证与禁忌证

TaCR手术的适应证首先要符合常规腹腔镜手术的要求。此外,TaCR术式本身也有其特殊的适应证要求,主要包括:

(1)肿瘤距离齿状线2cm以内;

(2)肿瘤分化良好(中-高分化);

(3)肿瘤直径不超过3cm或不超过1/3圈肠壁;

(4)肿瘤浸润深度以T1~2为宜。此外,医院应具备术中冰冻病理检查条件,以便术中明确远切缘情况。

除超低位直肠癌外,位于近齿状线的直肠胃肠间质瘤、巨大绒毛状腺瘤等也可应用该术式。TaCR术的禁忌证包括肿瘤分化差、肿瘤侵犯肛提肌或外括约肌、术前患者肛门功能差、肿瘤局部病期较晚、病灶较大等。

需要指出的是,随着医疗技术和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TaCR适应证也在不断扩大,比如局部进展期的超低位直肠癌,经过术前新辅助治疗后肿瘤降期、降级十分明显甚至达到临床完全缓解的患者,也可以选择性进行TaCR手术。

二、术前评估

除了常规结直肠手术前评估外,笔者认为,下列术前评估是选择最佳手术方案的前提和基础。


1.直肠指诊:

术前进行直肠指诊,了解肿瘤部位、大小、活动度。根据笔者临床体会,直肠指诊对是否能够进行TaCR手术的术前判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肠镜:

肠镜不仅可以了解肿瘤的部位、大小和形态,同时还可进行活检,明确病理性质。此外,肠镜还可以明确有无同时合并息肉或结直肠同时性多原发癌。


3.盆腔高分辨率MRI:

MRI可以清晰显示直肠肿瘤部位、大小、形态、病灶浸润深度、周围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病灶与周围脏器的关系。T2加权相和弥散相对病灶的判断尤为重要。此外,通过测量骨盆坐骨棘间径、骨盆入口前后径、骶尾间距等指标,可以进行手术难易度及保肛机会的判断。

4.直肠腔内B超:

该检查也能够清晰显示肠壁各层次结构,对病灶浸润深度也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尤其是对T1、T2期肿瘤的判断。


参考文献【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