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DOGTALK-44-】“撕家”到底怎么破(1)—认清“撕家”

 sgltal 2018-05-14


DOGTALK 44:

“撕家”到底怎么破(1)

—认清“撕家”


不知道什么时候,“撕家”这个词诞生了,其涵义是描述了在主人离开家以后,狗狗独自在家时发生的一系列破坏行为。诸如啃咬家具、墙壁、房门、窗帘、主人衣物鞋袜、卷纸,等一系列能够得着的家居生活物品。


当主人辛苦地工作一天回到家里,发现这一片狼藉后,身心都遭到巨大打击和折磨。大多数养狗人通过打狗来宣泄自己的愤怒,企图教懂狗狗牠做了错事,而其结果却收效甚微,“撕家”的行为依然如故;一部分学习了一些养狗知识的人,由于传统理念认为狗并没有联想记忆,现在打狗并不能将现在的惩罚和之前的破坏行为联系起来,所以一时间却也不知如何应对。


财产的损失、家居环境的破坏、主人的愤怒、家庭成员的反对,本来美好的养狗生活却蜕变成这么一副天怒人怨的人狗关系状态。很多的弃养和继发的各种行为问题,也多是因为“撕家”这个行为作为诱因,一点点恶化。


诚然,“撕家”是一个头痛的问题,秉承 “要辅导或纠正一个行为,必先认清这种行为”的一贯原则,正本清源,我们先要从“撕家”这个定义说起。



01

“撕家”其实是“善意破坏”


“撕家”这个词,一开始就定义为一个贬义词,于是一开始,就把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引向了一条弯路。


当“撕家”成为一个贬义词,也就等同于这是一个错误;

错误,就表示这是不该做的行为;

不该做,于是就成了没有权力做;

没有权力做,就该被禁止;

禁止不了,就理应被处罚。


于是,解决问题的落脚点不是放在对源头的开解上,而是放在对结果的针对上。治标不治本,其效果就往往差强人意。


而事实上,“撕家”并不如它字面上看起来那样罪恶,这并不是狗狗以报复的目的、愤怒的情绪去发泄,而是更多地以本能和成长的刚性需要,以及自我的精神满足为基础的,一种“善意”的破坏。


这个“善意”,不是指人类的标准的善意,而是,在懂得狗狗特点,尊重牠们的本能和诉求基础上的一种包容和理解,这样把它定义为善意。


那么,为什么要说这种行为是一种善意的呢?



02

本能和成长的刚性需要


狗是一种四脚兽,牠们没有手。而充当类似我们人类的手的大部分作用的部位就是狗狗的嘴巴了。


人用手来拿取物品,狗用嘴来衔取物品;

人用手来触摸物品,感受物品的质感,分辨物品的形状和功用,狗靠嘴来实现同样的目的;

人用手来社交,表达情感,狗同样用嘴来表达友好、亲密,以及威胁和攻击。


所以,狗狗的嘴对牠们来说,跟人的双手对人类来说,一样的拥有着诸多的功用,对生活起着无比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狗的牙齿也是牠们捕猎的重要工具,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牙齿的练习,也在狗的基因里面被深深地烙印了。


我们不能以看待人类嘴巴的功用的方式来看待狗狗的嘴巴,实际上,狗狗的嘴巴担任了更多的功能。也正因为如此,我们说,“撕家”现象,啃咬毁坏物品,是一种本能和成长的刚性需要。


幼犬期的狗狗处于一种探索的阶段,牠们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对于生命中第一次看到的物品总是需要去进行认知识别。而怎么认识呢?除了第一感觉嗅觉,紧接着就是:咬咬看。


不同的物品,拥有不同的形状;不同质地的物体,咬在嘴里的感觉是不一样的。狗狗的口腔内壁、舌头、味蕾、牙齿、牙龈都是狗狗很重要的感触器官,咬下后,质地不同,力度的反馈不同,带给这些器官的感受也不同,于是就像我们的手指头一样,借助这些器官,狗狗对这些物品进行定义,而留下的感受形成记忆,存储在狗狗脑中,一点点勾勒出这个世界的样子。


所以,咬对于牠们来说,意义非常重大,不通过这个步骤,不进行这样的尝试,就没法学习和成长。认知诉求,是狗狗赖以生存的一种本能。


同时,作为捕猎型动物,尽管诸多犬种都不再有这种功能,但捕猎是狗这个物种的本能,从小进行磨炼是必要的一个学习阶段。在自然界,母犬会叼回半死的猎物,让幼犬进行练习。牠们长出新牙,换掉乳牙,也正需要去适应新的武器,用牙齿去练习如何击杀猎物,撕裂猎物。


而在人类家庭中,由于主人没有做好环境管控,离开家后,那些幼犬能够得着的,特别是“散落”在幼犬活动区域范围内的物品,都可能被幼犬认定为是人类母亲专门留给牠们练习捕猎的“猎物”,于是,去啃咬和撕毁,作为一种练习。我们扔给狗狗的毛绒玩具,狗狗总是像对待一个有生命的猎物一般,匍匐,跳跃,时而扑咬上去,时而又好像对方发出攻击一下子躲避弹开,咬在嘴里,不停甩头。除了发声玩具会刺激狗狗多多轻咬一会儿,很多情况下都是以玩具被肢解告终。而不容易咬坏的,形状过大或过小,不适合狗狗嘴吻的,往往狗狗没太大兴趣,应该是这种难以破坏的挫败感让狗狗对这种玩具失去练习的热情。


探索、认知、练习狩猎,是狗狗的本能和成长所需,所以,这是一种刚性的需要,我们不应该否定狗狗的这种需求,而相反应该提供和满足狗狗的这种需求。堵,不如疏!仅仅从禁止上想办法,不仅起不到解决的效果,还违背了狗狗的正当本能天性。



03

精神满足


啃咬,同时也表现了狗狗的一种精神需要。


分离焦虑,是我们熟知的一个行为问题表现,但这个词也往往被误用在很多狗狗的行为表现上。我们通常用来描述分离焦虑的行为,更好地表达应该是“分离挫败”或者“分离不安”,而真正的“分离焦虑”,已经上升到严重的与体内荷尔蒙分泌有关的生理病症了,需要兽医介入配合药物才能真正治疗。


而我们说的“撕家”这种行为,也正是“分离焦虑”(此处均选用这个词汇来代表这类行为,以代表全面性,包含真正的分离焦虑以及分离挫败的含义)的其中一个表现。对于更多用到嘴的犬种,表现出撕家更为多见,对于更多用到吠叫的犬种,则表现出嚎叫更为多见。


通过驯化,人类选择了那些对人依赖度高,配合度高的狼一点点衍化,最终把狗的性格“一手定制”为对人依恋的动物。当然,不同犬种由于功能的设计,依恋程度有差异,但总体相对于其他动物,都更加依恋主人。所以,可以说时刻陪伴着主人才是正常的生活状态,与主人分离反而是不正常状态。加上作为群居动物的狗,面临族群成员集体外出而仅仅剩下牠一个,而自然感到孤独和不安。


为了缓解这些挫败和不安,狗狗往往会去寻找那些带有主人气味的物品,借此来感受到主人的存在,排遣孤独带来的不安。而找到这些物品,又开始用啃咬来识别。


这是因为,人体的汗液含有独特的丁酸气味,是属于每个人独有的信息。我们发现狗狗喜欢啃咬拖鞋、手套、毛巾、枕头、沙发靠垫、甚至主人的眼镜腿、电视遥控器,其原因正是因为这些物品上面都沾染着主人的汗液,拥有独特的丁酸气味。


这是狗狗精神层面的一种诉求,通过这些行为,抚平自身的孤独不安,排遣压力,得到满足。



04

额外利益的强化


不得不说,事情发展着发展着,就变味儿了。


额外利益,是其中的关键原因。


狗狗由于成长的刚性需求,或者精神满足,而开始啃咬一些物品,但在啃咬中,额外发现这个物品本身带来了利益,于是,啃咬这个物品的行为就被强化了。


狗狗啃墙,一开始可能是其他原因,但啃了后,牠发现墙面漆里面有着一种类似呋喃酮的物质的甜味,而呋喃酮又是狗狗生存中一种果实类植物里面含有的营养,于是,单纯的啃墙由于得到额外的利益而被强化了这个啃墙行为。


撕纸、撕沙发靠垫,一开始可能是上述的那些原因,但撕咬后,看着棉花纸屑如羽毛般飞落,就宛如猎物身上撕掉的毛发,又像雪地里飞舞的雪花,于是,这种额外利益又把这个行为强化了。


当原本正当的诉求,再配合上出现额外利益的强化,撕家的行为就愈演愈烈了。



05

真的无聊


其实,“无聊”并不能单独算作一个原因,因为这个无聊总是糅合了其他原因,比如因为实在没事干,于是去探索;比如实在分离不安,心里总需求点什么,于是找点事情排遣一下,都算是无聊。


狗本就是喜欢户外的动物,牠们在自然界奔跑、闻嗅、狩猎、玩耍,无比丰富的气味,无比广阔的视野。而在家里,面对的却是一成不变的环境和单调的气味,自然会无聊。(这里需要说明,房子大小并没有决定性的差异,房子再大也不过是一个大一点的笼子而已。)


一旦无聊,而且精力又足够旺盛不想休息,于是,就总得干点啥吧?认识下物品?OK,那就咬咬看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