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七点悦读·小低年级》第122期·《三字经》-女娲补天

 昵称55573734 2018-05-14

《三字经》-女娲补天

七点悦读,每天七点,和丸子老师一起走进悦读百花园采蜜吧!

3.8—第122期:《三字经》-女娲补天.mp3 来自广州学而思大语文 04:35

亲爱的小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你们的丸子老师。前几期咱们读的《三字经》都是教大家做人处事的道理的。今天我们来听另外一段,帮助小朋友们了解一些基本的文化知识。准备好你们的小耳朵,一起来听听吧!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夏,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南北,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这段话的意思是:世间有“三才”,是天、地、人;宇宙有“三光”,是太阳、月亮和星星。维持人与人之间的最重要的三种伦常关系,就是:君臣之间的言行要合乎义理,父子之间要相亲相爱,夫妻之间能和顺相处。一年之中春、夏、秋、冬四季,循环运转,永无止息。东、南、西、北是地理的四个主要方向。这四个方位,围绕中央,相互对应。

以上就是这段话的意思。我们可以看出《三字经》中不仅有做人处事的道理,还有对孩子世界观的教育以及一些生活常识。提到世间、宇宙,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我们很自然地就想到中国的各种创世神话,例如之前给大家讲到的“盘古开天辟地”,让我们知道了天地万物的来历。但是天并不是一直安然无恙地高高在上,曾经有一段时间天上出现了一个大窟窿,最后怎么变好了呢?一起来听听“女娲补天”的故事吧!

女娲补天

有一年,水神和火神打仗,水神被打败了,气得用头去撞西方的不周山。结果将这座撑天的大柱撞塌了,天上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窟窿,霎时间大雨倾盆而下。这时候,地面也裂开了一道大口子,地面上洪水泛滥。好多人闪躲不及,都被洪水吞噬了。大火也呼啸着,席卷山林。那些平时躲起来的猛禽怪兽呼啦啦一齐出动,见人就扑。一些老人和小孩来不及跑 都被这些凶猛的动物吃掉了。

人们的哭叫声惊动了女娲,女娲决心要拯救这些受难的人们。于是,她背着砍山斧,从东山采来红砂石,从西山采来白玉石,又从南山、北山、中山采来其他三种颜色的石头,把这五彩石一起放进熔炉里。

过了九九八十一天,五彩石终于熔化成了糊状的石浆。女娲手捧着石浆,一次次地飞上天空去补天,可是每次只能补修一点。经过不断地积累,女娲终于把天上的窟窿给补好了。

女娲又捉来一只大鳌,把它的四条腿砍下来,当做四根柱子,分别竖在大地的四角,支撑住了天地的四方。就这样,人们又可以安居乐业了。


小朋友们,这就是“女娲补天”的故事,虽然现在我们都知道它是一个神话故事,不是真实发生的。但是故事能够流传千古,就说明咱们的先辈对于这个故事是深信不疑的,其实也是体现了古代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我们以这样的心态读神话,就会发现还是挺有趣的。

好啦,今天的故事就讲到这里啦,我们下期再见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