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任用太监导致被俘的明英宗为什么像个明君?(8)

 墨香笙樵 2018-05-14
等明朝意识到麻烦的时候,鞑靼人“已经在沙家浜扎根了。”
  
  赶赶不走,防防不住。大明的北部边境,从此长久承受胡骑肆虐之苦,这就是困扰明朝上百年的“套患”问题。究其根源,正是朱祁镇埋下的祸患。
  
  尽管终天顺一朝,蒙古部落因为内战缘故,与明朝大规模军事冲突并未发生,可大明边防,越发的有边无防了……
  
  杀良将,坏长城,缩防御,甚至连胜仗都变出了百年之患,朱祁镇,真是太有才了。
  
  第三个问题:官风。
  
  请注意,这里讲的“官风”,并不完全指腐败问题,腐败不过是表象,腐败的根源,却是明朝整个官场风气的败坏。
  
  说起来,明朝的官场风气开国就很奇怪。朱元璋时代,对百官实行残暴的打压政策,做官的无不提心吊胆,直言犯柬的气节没了(言官除外),大家都小心翼翼说话做事,别犯啥错误就行,能活一天是一天。到了永乐初期,有气节的官员,不是跟随建文帝殉节了,就是被永乐帝株了十族,但永乐帝用人眼光不差,他培养起来的文官,如杨荣,杨士奇等人,都是能臣干才。到了后世仁宣朝,以这些人为核心组成的“三杨内阁”,堪称明朝历史最好的内阁,上梁正了下梁才正,明朝的文官集团,在这个时代可谓最讲气节,也最讲忠义,不管内部倾轧如何,却实在是在做正事。仁宣盛世,正由此而来。
  
  可朱祁镇在位十五年,官场风气如何呢?
  
  三个字:逆淘汰。
  
  所谓大浪淘沙始见金,可也要看个方向问题,如果方向不对,那淘剩下的就绝非金子,而是垃圾。这就叫逆淘汰。
  
  这个逆淘汰的过程,官场是旋涡,奸臣忠臣是垃圾和金子,皇帝则是这个淘汰过程的操纵者。要是皇帝操纵不了,那也意味着皇权快要完了。
  
  朱祁镇正统一朝,王振专权,大批有能力的大臣遭到贬罢,得重用的要么是胆小怕事的和事佬,要么就是趋炎附势的无耻之徒,像于谦这样敢于硬顶王振的直臣,实在比熊猫还稀罕。王振毁朱元璋的祖训,迫害忠臣,百官无人敢言。直到土木堡之变后,王振身死,皇帝被俘,群臣激愤,当廷打死了王振的亲信马顺,酿出了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朝堂群殴闹剧。如此可见,正统朝的大臣们,还是有血性的,也有直臣。然而到了天顺朝呢,情况变得更糟了。
  
  英宗复位以后,第一件事就是大清洗,凡是曾经忠诚于景泰帝的大臣,贬的贬,杀的杀,连忠臣于谦也不放过。凡是参加夺门之变帮助自己复位的,一概加以重用。这里面,前者君子多,后者小人多。把持朝政的是些什么人,也就不难想象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