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崇祯皇帝的不归路(4)

 墨香笙樵 2018-05-14

内忧与外患,将明王朝和崇祯皇帝逼进了历史的死角,没有了任何的出路。李自成和皇太极都看到了这一点,他们都想入主北京紫禁城,坐上“龙廷”。但能不能如愿以偿,就看哪一个的办法更强,运气更好了。

历史终于到了这一天,即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凌晨,李自成的大顺军从彰义门攻进北京内城,皇室成了瓮中之鳖。绝望的崇祯皇帝早在前一天,就已经对皇后、几个妃子以及15岁的长公主等人作了“处置”(或手刃或令其自尽)。此时的他,似乎已经无牵无挂,可以解脱了。但他不愿死在“匪贼”的手里,他想死得尊严。主意已定,伸出手指,用力咬破,写下一道血书,并将它揣进衣袖,然后急匆匆地走出紫禁城,上了万寿山(因山下堆放过煤,又称煤山,清代改名景山),吊死在一棵树上。

这是一个时代的结束,它宣告,有着276年历史的明王朝已经走到了它的尽处。不过,事情到此并没有了结,因为李自成在紫禁城称帝后,由于缺乏统治经验,更由于将领们的骄傲、腐败,尤其是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勾结满族贵族,引清兵入关,形势急转直下,大顺军只得撤出北京,辗转各地,最终被清军消灭(张献忠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也没能逃脱这一命运)。因此,真正实现朝代更迭的不是李自成或张献忠,而是从白山黑水走出来的皇太极和他的子孙们。上世纪50年代中期,笔者在北京读书时曾上过煤山,看到那棵树,树旁有个牌,写着“明崇祯吊死于此”几个字。

煤山的那棵树,无疑是崇祯皇帝悲剧人生的重要物证。尽管树已经没有了,但在“旧址”上仍有牌子说明这段历史。至于崇祯死前写下的那件血书,更是亡国之君的最后自白。他说,“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已发覆面,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充满了羞愧之心。然而依笔者之见,明朝的许多皇帝,即朱由检的某些祖宗,在位时是很不像话的,或迷信道教,长期不理政事,幻想长生不老;或纵情声色,淫乐思游,恣意挥霍,大好江山就是在他们的手里一步一步地走向灭亡的。追究责任,挨板子的首先不是朱由检,而是他的这些“祖宗”。朱由检则生不逢时,碰上一个烂摊子,如果他生在盛世,或许是一个有所作为的皇帝。然而历史不可能重新设置,何况崇祯也有致命的错误,因此他只能定格在明朝末代皇帝的框框里。

(作者:楚 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