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抱怨工作,不如改变自己》

 cloudsrosy 2018-05-14

1章 无处不在的职场焦虑(一)

2章 无处不在的职场焦虑(二)

3章 让人喘不过气的工作压力(一)

4章 更好地应对工作压力(二)

5章 怨天尤人的抱怨情绪

6章 抱怨情绪管理



彩霞 2018-05-14 12:49:14

已阅读

1、无处不在的职场焦虑(一)

职场焦虑,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问题,我们一天中至少有8小时在工作中度过,职场上遇到的各种问题、压力、困惑,都让我们变得越来越焦虑,影响着工作、生活甚至身心健康。焦虑,究竟是如何出现的?我们来看看下面几个案例:


收入焦虑

小静在一家公司做出纳,月薪3000,工作轻松,业余时间喜欢喝喝咖啡看看书,岁月静好,她一直很享受这样的生活状态,好不惬意。一次,小静身体突发状况需要住院,为了不让家里担心,她没有告诉父母,住院的她突然发现,每天大把大把的钞票往外流,根本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她第一次感受到生活的窘迫,觉得自己无能,变得无比焦虑。

小静的焦虑来源于未来不确定的风险与变化,她的收入只能勉强维持基本日常所需,一旦遭遇变故,就会感到束手无策。我们无法否认,我们所处的世界是一个物质世界,虽说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

国内有份调查显示,要在相应城市生活的“不惶恐”,你的月薪就必须达到相应的数目。

首先,要根据自己的生活状况,给自己定个目标。然后将目标进行分解:如果要达到这样的收入,你觉得需要经过几个步骤?每个步骤结束之后能够达到的收入是多少?这些收入达成的时间点大概是什么时候?其实我们在梳理收入的时候,也是在盘点自己的能力和知识储备,只有提高自己的价值,才能提升自己的价格。


成就焦虑

王先生做房地产销售已经好几年了,做到了一定职位且收入颇丰,可不知为何,他还是感到很焦虑。

经过梳理之后发现,他焦虑的根源是因为他没有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

房地产销售赚钱,跟房子特殊的商品属性以及公司规模有关,至于具体是由哪个业务员经办的,对于消费者来说并没有什么深刻印象。因此,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看,在富裕阶段的自我超越就显得尤为重要,王先生在工作中没有体现出自己的个人价值,在精神上也就得不到回报,因此会产生焦虑。

 

当你的收入真正能够体现你的价值,焦虑感自然就会得到缓解。

在面临这种情况时,你需要找准优势领域,发展个人优势,打造个人品牌,让自己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化。



彩霞 2018-05-14 12:49:40


12:50:04
彩霞 2018-05-14 12:50:04

已阅读

2、无处不在的职场焦虑(二)

思维焦虑

一个人思虑过多,会迷茫,会焦虑,更会白白浪费了许多光阴。

王莉毕业以后就在国企工作,一干七年,稳定安逸,唯一的缺点就是薪水不高。而今到了三十,面临房贷车贷养家的压力,想转行,却不知何去何从。

并不是到了这个年龄才焦虑,而是焦虑伴随了她整整七年,从进单位开始,她就知道这是个养老的地方,想换工作,却一直不知道干什么,去私企,又觉得辛苦,想过学会计,一听注会要考那么多门,吓到了,就没准备;前几年,还想过跟朋友一起创业,但听说创业成功率不足4%,也作罢了……”也就是说在这七年时间里,她毫无积累。

其实,7年的时间,足够一个人学好一门外语,考一个注会,甚至可以把硕士、博士读出来,如果真的创业,即使没有成功,也早已积攒了一大把经验,一大把人脉,不至于焦虑至此。可是,王莉把时间花在了对前程的思考上,迟迟没有做出决定,如今,就只剩下焦虑了。

在面临这问题时,最好不要把焦虑的情绪扩大,要告诉自己:这只是暂时的,要让自己以一种平稳、向上的态度来应对,起身行动,便可治愈焦虑。成就,不是通过思考得来的,而是通过行动得来的。


升职焦虑

有些职场人士有能力,工作出色,业绩非凡,人缘也不错,且任劳任怨。可每次人员变动幸运之神都不眷顾自己,在这种情况下就会产生焦虑。其实,这种焦虑也是正常的,如果有这种情况,你就应该与领导真诚沟通一下,解决内心的疑问,如果老板没注意到你的努力和业绩,那就让他注意到,如果哪些地方还有缺点,就尽快改正,如果老板从来没考虑过你的升职计划,你就可以跳槽了,寻找可以发挥自己能力的平台展现自己。职场就是一个交换的场所,每个人拿着自己的经验,能力,人脉,与公司换回来自己所需要的东西,随着市场化的今天,很少有人能在一个公司里工作一辈子,你可以有更多的选择。 


如果有“职场焦虑”的状态,就去分析问题,整合梳理,找出原因,尽快改善这种焦虑现状,以轻松愉悦的心态投入到职场生活中。

 



彩霞 2018-05-14 12:50:23

已阅读

3、让人喘不过气的工作压力(一)

王静是一家大型公关公司的客户总监,每天要工作10个小时以上,常常要同时应对客户、同事和上司等多方面的压力。

一个月前,王静接了一个案子。客户是一家外地民营公司,由于不了解这边的情况,提出了很多无理的要求,为了将事情沟通好,王静不断地打电话、发电子邮件进行协调。

一天,在连续沟通了几次之后,客户对这个已经磨合了一个月的方案依旧不满意,眼看努力的成果又要付之东流,作为项目负责人的王静终于抗不住了。她回到家,一个人喝了半瓶红酒,突然觉得非常累,也非常委屈,就趴在枕头上大哭了一场,心力交瘁。


人处在环境中,就不可避免地要承受各种环境压力:学习压力、工作压力、生活压力……如果不能好好地应对压力,压力就会不断涌现,不断纠缠着你。因此,要适当地化压力为动力,并排除不良情绪。


对压力的感知,对工作的看法,会影响我们工作的态度和积极性。比如对工作的满意度,职场中的人际关系,对人生意义的追求三方面都会影响你的工作观,我们不妨根据以下要点对自己进行自我检视,看看目前我们的工作观是否消极:

1. 工作不可能令人愉快

2. 从事喜欢的工作肯定赚不到钱

3. 我没有人生目标,我一定是个有问题的人

4. 对我来说,理想职业肯定只有一种

5. 一定有某位专家,或者某种测验能告诉我应该从事的工作

6.「真正」的工作肯定是工时固定,替人打工

7. 我在工作中的表现,说明我是什么样的人

8. 一旦选择一份工作,无论如何都要坚持到底

9. 想往上爬,肯定得受苦

 

当我们遇到突发情况、接收到一个新的工作任务或临近考核时,这些压力就会激发自主神经系统(ANS)的反应(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系统组成,两者控制我们的呼吸、心跳与消化活动),身体就会发出压力警报。之后,身体会分泌肾上腺素让我们抵御压力持续工作,在这期间,我们就会消耗较多经历,所以人们通常在这个时候感觉十分疲惫。最后,当我们的体力因为抵御压力而消耗殆尽时,免疫系统连带损失应有的功能,这时很容易生病,尤其是和自主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



彩霞 2018-05-14 12:50:42

已阅读

4、更好地应对工作压力(二)

面对压力,很多人会否定和逃避。

否定与自尊有关,当我们否定压力的存在,便能让我们无须正视压力,但往往我们并没有办法真正忘记压力,潜意识依旧受到压力的影响。并且在逃避的过程中,压力会随着要处理的问题没有被处理,而时间变得更少而增加,直到无法处理的地步。

譬如在我们拿到工作任务的时候,我们还有一周时间可以处理,但我们因为不喜欢,就会告诉自己「反正还有一周」,不着急。等到时间只剩三天,开始着手处理时,突然发现三天可能做不完,这时随着工作的难度升高,压力会更大,也就让我们更不想做去做。

消极的工作观念、否定和逃避的态度、拖延的行为都会让我们在面对压力时把状况变得越来越糟。

心理咨询与管理专家丹尼斯·威特利认为:

我们要回归对自己的清楚认知,也就是掌握自己的自尊,内心的价值感,不去过份抵抗压力的源头,而是在压力中理清自己当前的处境,未来的方向,并从整体的生命视角──生活不是只有工作,人生也不是只有现在──换个角度看工作带来的压力。
这种观点来自于心理学家艾利斯(Albert Ellis)的自认知行为疗法(RET)
   很多时候,我们看待问题的方式决定了我们的行为和情绪,比如我们做了一个活动策划,领导对这份策划提出批评,我们会认为“领导跟我过不去”而不是这份活动策划本身的好坏;或者因为一件小事和伴侣吵架,就会认为“他一定是不爱我了,不然他不会跟我吵架”,而不是“这个事情的矛盾是什么?” 这样,我们及我们身边的人都容易被我们自己的想法所伤害。所以,我们需要避免消极的想法,减少不必要的压力,将压力化成动力。

1. 在小的压力激化成更大的情绪之前,就先处理 

2. 在需要时向外寻求帮助 

3. 对不合理的要求说「不」 

4. 明确表达自己希望被对待的方式 

5. 努力制定能惠及多数人的方案 

6. 敞开心胸接受积极的、富有建设性的批评和建议 

7. 接受赞美时,不忘表示感谢 

8. 和他们保持良好,平顺的人际交流 

9. 当工作遭遇困难时,就事论事,而非贬低自己 

10. 练习积极的倾听,关注他人,打开良好的沟通管道 

11. 正视挫败,不把问题当成灾难,而是挑战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关注自己的内心,在面对压力的时候随时为自己充电,学习也好,放松也罢,总之要让自己更有信心,更有底气的对抗压力!
5、怨天尤人的抱怨情绪
名牌大学毕业的刘晓去了一家工厂工作,领导非常重视他,不久便提拔他当了科长,半年之后又提拔他做厂长助理。可是他有个毛病——爱发牢骚。虽然一路顺风顺水,可是一有机会,刘晓便会抱怨不断,甚至经常还会当着厂长的面抱怨不休。厂长有点受不了他,为了惩戒他一下,免去了他厂长助理的职务。可是,刘晓还是我行我素。没过多久,他的科长职务也被免了。

其实,厂长是非常看好刘晓的,他之所这么做,就是为了警告他一下,希望他能改正自己的错误。但没有想到的是,刘晓有了更多抱怨的理由,整天在同事中喋喋不休地大倒苦水。厂长忍无可忍,只好劝他离职。

在职场中,刘晓这样的人有很多,即使知道抱怨没有用,却还是会忍不住抱怨,我们为什么会产生抱怨情绪呢?

抱怨是自怜的表现形式。John W. Gardner说:“自怜最容易成为最具破坏性的非药物麻醉。人为上瘾,将事件中受害的部分剥离出来,以得到短暂的安慰。”在产生委屈情绪,抱怨各种“不公”的时候,其实是自己对自己内心的一种怜惜和安慰。当我们批评和指责别人的时候,我们会觉得有优越感,觉得自己更加强大。

任何抱怨产生时,都会有一个前提:我是对的,别人是错的。当我们想抱怨的时候,都希望有人能知道,要么说出来让别人听,要么写出来让别人看,这样才会觉得舒畅,好像自己是在捍卫真理。
6、抱怨情绪管理

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

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


《非暴力沟通》里有个例子,经常抱怨的人,往往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他们虽然抱怨,但是却不敢提出自己的需求,因为没有人足够正视他们的需求。所以,“抱怨”于己于他而言都只是徒增烦恼罢了。不停抱怨的人,不仅自己容易意志消沉,也容易让身边的亲人和朋友感到烦闷。所以,一旦出现抱怨的倾向,就需要格外努力地冲破这种习惯,借助自我剖析的力量,尽快走出这个泥潭。在职场中,我们应该如何管理抱怨行为呢?

 

情绪管理

分清楚“事实”与“观点”,从而减少不必要的争论和抱怨情绪。比如,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评价:“成绩差的都是坏孩子。”其中,成绩差是事实,“坏孩子”只是他个人的观点。而所有观点层面的争论,除了特殊场合(比如辩论赛)外,其他任何时候都是耗费时间精力并且毫无实质意义的。因此,何必因为这种毫无意义的观点而影响到自己的情绪呢?

 

如果实在不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依旧想要抱怨的话,尽量做到:

 

不要将抱怨情绪带到本职工作中

即使受了极大委屈,也不要将这些情绪带到工作中来。否则,不仅会将自己的正常工作打断,还会让其他同事产生不满。

 

选择合适的方式来抱怨

抱怨他人时,尽可能地以赞美的话语作为开端。这样做,一则可以降低对方的敌意,二则也可以为对方设定一个可遵循的标准。如果一开始就大发雷霆,只会激起对方的敌对反应。

 

注意抱怨的场合

少在正式场合抱怨,要尽量在私下交谈,千万不要公开提意见和表示不满,这样会让他人很没面子。

 

不要将任何人都当成是自己的倾诉对象

为了发泄情绪,有些人喜欢逢人就抱怨,像祥林嫂一样不断地向他人倒苦水换取同情和安慰。殊不知,这样做只能使你被更多人厌烦,还解决不了问题。



今日思考:

你平时有没有爱抱怨的习惯呢?会不会因为一点点小事就不断地跟身边的家人和朋们抱怨呢?请根据今天的内容,思考一下自己应该如何排解负面情绪。

笑对生活,何必抱怨!

成就,不是通过思考得来的,而是通过行动得来的。


抱怨身处 黑暗 不如 提灯前行

工作压力无处不在,只有认真完成不等不靠,通过团队共同努力才能把工作做好!过程回味无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