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内田光子演奏莫扎特《第九钢琴协奏曲》丨协奏曲赏析系列(40)

 张問骅 2018-05-14

内田光子演奏莫扎特《第九钢琴协奏曲》




莫扎特《第九钢琴协奏曲》赏析

推荐阅读:1、聆听内田光子丨莫扎特“听过太多,但是如此朴素真诚、意境深远,只有内田。” 2、内田光子访谈录丨“我生活中的每一天,都在与超级天才们对话——与莫扎特、与贝多芬、巴赫、舒伯特、舒曼、勋伯格对话。” 3、内田阿姨演绎浪漫舒曼丨“舒曼后期很奇怪”;4、内田光子的苦瓜脸与莫扎特《第二十钢琴协奏曲》(K.466);5、她把莫扎特弹活了丨内田光子的两首莫扎特协奏曲



莫扎特的《第九钢琴协奏曲》,降E大调,K.271,作于1777年1月。因此曲呈献给当时法国钢琴名门的朱纳霍姆(Mademoiselle Jeunehomme)小姐,所以称为《朱纳霍姆协奏曲》或《叶耐梅协奏曲》。《辛丰年音乐笔记》中提到:即使放在他全部二十三首钢琴协奏曲中,“第九”也是令人注目的一篇力作。维努斯评说此曲的慢乐章,认为那是莫扎特头一回突破那种把音乐只当成社交礼仪与娱人自娱的眼界,而将其作为对人性的深切体认来对待了。在此曲中,深沉内在的情绪,时时涌流而出。作曲者用一种恳切的语言在向听众说话。(《辛丰年音乐笔记》之漫说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

全曲共3个乐章:

  1. 快板,降E大调,奏鸣曲式。主题分成动机,由全合奏与主奏钢琴各以对话方式呈示,然后主奏钢琴再呈示第二主题,第二主题以属调呈示。发展部以开头相同的方式展开,移入再现部则再现主奏钢琴与全合奏的对话。除两个主题形成对比外,这个乐章加入了优美的旋律,华彩有两种表现。

  2. 小行板,C小调,奏鸣曲式。以加弱音器的小提琴序奏始,第一主题在序奏中开始呈示,第二主题与第一乐章开头同,在合奏中,主奏钢琴予以应答,降E小调。发展部较短小,再现部省略序奏而直接再现。

  3. 回旋曲,急板,降E大调,A-B-A-C-A-B-A大回旋曲式。先A段的主题部由主奏钢琴呈示,开头的分散和弦印象深刻,B段以主奏钢琴为中心,AB段之间有即兴的3种间奏。经过句之后,C段为降A大调如歌似的小步舞曲。变奏主题在弦乐伴奏下优雅地反复,钢琴展开技巧。在短小的第二个引子后,引出第三轮A,第三副主题3则以原调呈示。



《降E大调第九钢琴协奏曲》(K.271)是莫扎特早期创作的钢琴协奏曲代表作。其中,莫扎特引用了他在曼海姆逗留期间所学到的一些新的音乐元素,但是总体而言,作品并非历史性的改革。

首乐章明朗轻快,钢琴和乐队相互交叠。次乐章则恰好相反,忧郁迟重。反差巨大令人惊讶。末乐章虽然再度明快,但是仍然脱离不了悲凉的影子。

第一乐章为奏鸣曲式。奏鸣曲式是古典音乐中大型乐章的最主要的结构形式之一。它由主题的呈示部,将主题素材进行发展变化的发展部,和主题进行总结回顾的再现部构成。主题一般有两个性格对立的第一(或主部)和第二(副部)主题构成。

这部作品第一乐章开始乐队奏出并由钢琴突然加入应答的第一主题趾高气扬,十分自信。随后出现的第二主题旋律优雅,甜美,其中那个过度句后来又在再现部中由钢琴和圆号演奏,效果非常美妙。莫扎特及其之前的协奏曲,主题的呈示一般都由乐队完成,然后独奏乐器进入。

在这部作品中,不仅钢琴在主题开始之后立即加入在当时很新颖,而且全曲中独奏与乐队之间相互融合、渗透。小行板的中间乐章以小调写成,弥漫着阴森的悲剧气息。独奏钢琴以歌唱的方式变化和乐队对答,整个乐章的旋律象是意味深远的对话。大三段式的第三乐章以明快富有活力的急板开始,给人一种十分意外的惊喜。

中间是一段缓慢的小步舞曲及其变奏,这段音乐既高贵庄严,又优美抒情,令人回味。之后音乐又回到乐章开始的急板。全曲的结束非常突然,有点出其不意的感觉,就如全曲突如其来的开始一样。全曲从头到尾不同性格的音乐主题和独特的表达方式,不断给人以惊奇。

莫扎特第九钢琴协奏曲(里赫特/洛林·马泽尔)



当你安静地坐下来,仔细聆听这部作品的时候,也许会被弥漫在音乐中的一种焦虑和激动不安的情绪所感染,亦或被它洋溢的青春气息所振奋。音乐中有一种可能很多人都熟悉的那种不甘平淡和对未知世界的渴望和向往,又是一种只有伟大的天才才具有的自信心的展示。

我想,这应当是莫扎特自己当时心境的写照吧?虽然对激发了莫扎特创作这部作品灵感的叶莱荷梅小姐,人们至今仍然一无所知,但我猜想,是不是这位来自巴黎的年青的钢琴家的艺术气质和个人魅力,在莫扎特同样年青的心中点燃了特别的激情?要知道莫扎特那几年只是在萨尔茨堡那个乡下小城的寂寞中生活,艺术创作的眼界也还在当地宫廷主教大人的限制之下。无论怎样,她尽管只是在莫扎特21岁时途径萨尔茨堡停留了几天,却在音乐的历史上也留下了一个小小的印记,将自己的名字贴在了莫扎特的第一部杰作上。


在莫扎特的作品中,有27部编了号的钢琴协奏曲。前四部(K37,K39,K40,K41)上世纪初被音乐学者鉴定为莫扎特在1767年12岁时在萨尔兹堡根据几位在巴黎的作曲家以及巴赫之子CPE巴赫的一系列的奏鸣曲乐章而改写的。

1773年末所完成的现在编号第五的D大调(K175)是莫扎特原创的第一部钢琴协奏曲。在此之后的两年内,莫扎特未创作钢琴协奏曲,但写下了一部巴松管协奏曲(K191)和五部优雅的小提琴协奏曲(K207/211/216/218/219)。尽管他这五部小提琴协奏曲作于他的除第一号之外所有的钢琴协奏曲之前,音乐也未必比早期的那几部钢琴协奏曲更丰富,但后三部小提琴协奏曲似乎却比前几部钢琴协奏曲更受人欢迎,这大概也有“物以稀为贵”的因素吧。


1776年1月,莫扎特又回到钢琴协奏曲这个体裁,先后创作了“华丽风格”的降B大调第六(K238)和性格相似的C大调第八(K246),其间有部为三架钢琴而作的第七(K242)。几个月之后的这部让人耳目一新的“叶莱荷梅”协奏曲,却是莫扎特及其之后的近一百五十年中,一系列古典浪漫钢琴协奏曲杰作中的第一部。

按上面提到的爱因斯坦的说法,莫扎特的23部钢琴协奏曲中,只有那部为三位业余钢琴女士而作的第七(K242)是低于最高水准的。的确,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就如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中的繁花异葩,多彩多姿,争奇斗艳。既优雅悦耳,又深情感人,多年来,不知道给了我多少的欢乐和惊喜,还有积极地面对生活和未来的信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