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汉官印精品选

 书楼寻踪馆 2018-05-14
官印,在历史的不同时期各有其特征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国封建王朝政体由朝廷中央和地方构成。官印包括皇帝的玉玺、御宝,各级朝官官印,地方行政官印,各级机构品官官员之印,军事机构军官官印,低级机构之印,诸侯割据政权印,少数民族政权印和农民起义政权之印等。我们再来看一看西汉时期的官印。
 
印面边长2.1cm*2.1cm,通高1.5cm。铜质铸造,鼻钮。印文白文,汉篆。《汉书·百官公卿表》载九卿之一少府属官有宦者令,有丞七人,掌管宦者。印文“丞”字下横笔两端上翘,“印”字末笔下曳,为西汉同类印文典型特征。
 
印面边长2.4cm*2.4cm,通高1.9cm。铜质铸造,鼻钮。印文白文,汉篆。《汉书·百官公卿表》载九卿之一太仆属官有未央厩令,秩五百石,有五丞一尉。《后汉书·百官志》:“主乘舆及厩中诸马。”
 
印面边长2.1cm*2.1cm,通高1.5cm。铜质铸造,蛇钮。印面有阴线田字格,印文白文,汉篆。旃郎无考。《汉书·百官公卿表》载三辅之一京兆尹属官有厨令;东宫官詹事属官有厨厩令丞。蛇钮是较为特殊的印纽形态,目前见于西汉前期的官印中。
 
印面边长2.5cm*2.4cm,通高1.7cm。铜质铸造,鼻钮。印面有阴线田字格,印文白文,汉篆。宜春,苑名;禁是禁圃的省称;《汉书·百官公卿表》载列卿之一水衡都尉属官有禁圃长、丞。
 
印面边长2.3cm*2.3cm,通高2cm。铜质铸造,瓦钮。印文白文,汉篆。霸陵,地名,《汉书·地理志》京兆尹下:“霸陵,文帝更名,故芷阳。”文帝死后葬此。园丞,官名,《汉书·百官公卿表》载太常卿属官中有诸庙寝陵园令,掌守陵园。
 
印面边长2.5cm*2.5cm,通高1.6cm。铜质铸造,蛇钮,躬身,下有圆穿。印面有阴线田字格,印文白文,汉篆。白水,地名,《汉书·地理志》益州刺史部广汉郡下有白水县。弋丞,官名,县属弋丞为县特设专官,《汉书·百官公卿表》载九卿之一少府属官有左弋,掌助弋之事。又载:“武帝太初元年,更名考工室为考工,左弋为佽飞。”此印应是武帝太初元年前之印。
 
印面边长2.4cm*2.4cm,通高2.1cm。铜质铸造,瓦钮。印文白文,汉篆。梁,王国。《汉书·地理志》豫州刺史部下:“梁国,故秦碭郡。高帝五年为梁国。”厩丞,管理厩事之官。《汉书·百官公卿表》载九卿之一太仆属官有大厩、未央、车马令、丞、尉;列卿之一水衡都尉属官有六厩令丞;东宫官詹事属官有厩令长及丞。王国官属太仆属官亦有掌管马厩的官吏。
 
印面边长2.1cm*2.1cm,通高1.5cm。铜质铸造,印文白文,汉篆。楚,王国,《汉书·地理志》徐州刺史部下:“楚国,高帝置,宣帝地节元年更为彭城郡,黄龙元年复故。”永巷,宫中长巷。丞,官名,《汉书·百官公卿表》载九卿之一少府属官有永巷令、丞,武帝太初元年更名为廷掖;东宫官詹事属官有永巷令、丞;王国官属亦有永巷长 。楚永巷丞即楚王国少府属官。
 
印面边长2.2cm*2.2cm,通高1.8cm。铜质铸造,鼻钮。印文白文,汉篆。胶西,王国。《汉书·地理志》高密国下:“故齐,文帝十六年别为胶西国。”《汉书·高五王传》载,文帝十六年立齐悼惠王子卬为胶西王。景帝三年,胶西王与吴楚反,被诛,国除。侯,领兵之官。
 
印面边长2.2cm*2.2cm,通高1.8cm。铜质铸造,鼻钮。印文白文,汉篆。菑川,王国。《汉书·地理志》徐州刺史部下:“菑川国,故齐,高帝十八年别为国,后并北海。”《补注》引王念孙曰:“十八年当为十六年。”《汉书·高五王传》文帝十六年:“分齐为六国,尽立前所封悼惠王子列侯见在者为王……菑川王贤以武成侯立。”景帝三年,菑川王与吴楚反,被诛,国除;明年,徒济北王刘志为菑川王,七传至王莽时绝。侯,领兵之官,汉初王国有侯官。
 
印面边长2.3cm*2.3cm,通高2cm。铜质铸造,瓦钮。印文白文,汉篆。金乡,侯国。《汉书·王子侯表》:“金乡,元始元年二月丙辰侯不害,以思王孙封,八年免。”国丞,官名,为封国“相”之佐官。《续汉书·百官志》:“县万户以上为令,不满为长,侯国为相,皆秦制也。丞各一人。”
 
印面边长2.2cm*2.2cm,通高2.0cm。铜质铸造,龟钮。印文白文,汉篆。尉丞,郡都尉佐官。《汉书·百官公卿表》:“郡尉,秦官,掌佐守,典武职甲卒,秩比二千石。有丞,秩六百石 。”
 
战印面边长2.2cm*2.2cm,通高2.1cm。铜质铸造,瓦钮。印文白文,汉篆。武陵,郡名。《汉书·地理志》荆州刺史部下:“武陵郡,高帝置。”尉,郡尉,佐助郡太守的武官。《汉书·百官公卿表》:“郡尉,秦官,掌佐守,典武职甲卒,秩比二千石。景帝中二年,更名都尉。”
 
印面边长2.3cm*2.4cm,通高1.9cm。铜质铸造,鼻钮。印文白文,汉篆。睢陵,侯国。《汉书·地理志》徐州刺史部临淮郡下有睢陵,未注侯国。《史记·建元以来侯者表》载,江都易王子刘定国,元朔元年正月封睢陵侯,元鼎五年国除。又《汉书·功臣侯表》载,宣平侯张敖四世侯广孙,元光三年以王弟绍封睢陵侯,元鼎二年侯畅嗣,太初二年,坐免。家丞,为侯之家臣。《汉书·百官公卿表》载,列侯有“家丞、门大夫、庶子”。
 
印面边长2.2cm*2.2cm,通高2.0cm。铜质铸造,瓦钮。印文白文,汉篆。山阳,郡名。《汉书·地理志》兖州刺史部下:“山阳郡,故梁,景帝中六年别为山阳国,武帝建元五年别为郡。”
 
印面边长2.2cm*2.2cm,通高2.0cm。铜质铸造,瓦钮。印文白文,汉篆。赣揄,县名。《汉书·地理志》徐州刺史部琅玡郡下有赣揄县,印文“赣揄”为正。令,县主官,《汉书·百官公卿表》:“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万户以上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印文“令”、“印”字末笔下曳,为西汉同类印文典型特征。
 
印面边长2.3cm*2.3cm,通高1.8cm。铜质铸造,瓦钮。印文白文,汉篆。朐,县名,《汉书·地理志》徐州刺史部东海郡下:“朐,秦始皇立石海上,以为东门阙。有铁官。”
 
印面边长2.3cm*2.3cm,通高1.9cm。铜质铸造,瓦钮。印文白文,汉篆。柜,县名。《汉书·地理志》徐州刺史部琅玡郡下有柜县,长,县主官,《汉书·百官公卿表》:“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万户以上为令……减万户为长,秩五百石至三百石。”
 
印面边长2.4cm*2.4cm,通高1.9cm。铜质铸造,瓦钮。印文白文,汉篆。渭成,县名。《汉书·地理志》司隶校尉部右扶风下:“渭城,故咸阳,高帝元年更名新城,七年罢属长安,武帝元鼎三年更名渭城”。《地理志》载“渭城”,印文“渭成”为正。
 
印面边长2.4cm*2.4cm,通高1.7cm。铜质铸造,瓦钮。印文白文,汉篆。临邛,县名。《汉书·地理志》益州刺史部蜀郡下有临邛县。
 
印面边长2.4cm*2.4cm,通高2.3cm。铜质铸造,瓦钮。印文白文,汉篆。朱虚,县名。《汉书·地理志》徐州刺史部琅玡郡下:“朱虚,凡三丹水所出,东北至寿光入海;东泰山汶水所出,东至安丘入潍。有三山五帝祠。”
 
印面边长2.3cm*2.3cm,通高1.6cm。铜质铸造,瓦钮。印文白文,汉篆。灵州,县名,《汉书·地理志》冀州刺史部北地郡下:“灵州,惠帝四年置。有河奇苑,号非苑。”丞,县吏,《汉书·百官公卿表》:“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皆有丞、尉,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为长吏。”
 
印面边长2.4cm*2.4cm,通高2.2cm。铜质铸造,瓦钮。印文白文,汉篆。陆浑,县名,《汉书·地理志》司隶校尉部弘农郡下:“陆浑,故秦函谷关。”左尉,官名,《续汉书·百官志》:“尉,大县二人,小县一人。本注曰:……尉主盗贼,凡有贼发,主名不立,则推所行寻,案察奸宄,以起端绪。”
 
印面边长2.3cm*2.3cm,通高1.8cm。铜质铸造,瓦钮。印文白文,汉篆。海盐,县名,《汉书·地理志》扬州刺史部会稽郡下:“海盐,故武原乡,有盐官。”右丞,县吏,《汉书·百官公卿表》:“县令、长……皆有丞尉”;《补注》引钱大昭曰:“隶释引应劭说,大县有丞,左右尉,所谓命卿三人。小县一丞一尉者,命卿二人。”汉代县丞之职,京县三辅县不止一人,其余地方郡辖县丞一人,个别有设置左右二丞者。
 
印面边长2.3cm*2.3cm,通高2cm。铜质铸造,瓦钮。印文白文,汉篆。三封,县名,《汉书·地理志》并州刺史部朔方郡下:“三封,武帝元狩三年城。”
 
印面边长2.3cm*2.3cm,通高2cm。铜质铸造,瓦钮。印文白文,汉篆。朱吾,县名,《汉书·地理志》交州刺史部日南郡下有朱吾县。右尉,县吏。
 
印面边长2.3cm*2.3cm,通高1.8cm。铜质铸造,鼻钮。印文白文,汉篆。朝那,县名,《汉书·地理志》凉州刺史部安定郡下有朝那县。
 
印面边长2.3cm*2.3cm,通高2.1cm。铜质铸造,瓦钮。印文白文,汉篆。灵,县名,《汉书·地理志》冀州刺史部清河郡下有灵县。右尉,县吏。
 
本文由书楼寻踪馆再编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