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都是后宫干政,为何宋朝没有出现“吕后”?

 梦想童年594 2018-05-14

相信喜欢历史的朋友,都会对中国历史上的后妃垂帘听政倍感兴趣。一方面,它在稳定朝政、帮助少主成长上起一定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它又有可能是朝纲紊乱、血风腥雨的前奏。


然而,宋朝这个在后宫干政方面的“领头羊”,却避免了“吕后”、“武则天”的出现。据统计,两宋三百余年间,共有16位后妃不同程度地参与朝政,在历代政治中非常罕见:

来源:杨光华《宋代后妃、外戚预政的特点》


宋代为何能避免后妃乱政、坏政?宋朝的政治制度,无疑是抑制后妃权力膨胀的重要原因。


“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是对宋朝政治制度的一种形象概括。与以往的士族门阀政治和军阀政治不同,宋朝是士大夫的朝代。宋代祖制就规定“不杀士大夫与上书言事者”,鼓励士人参与政治。士大夫也以与皇帝共天下为己任,并且运用各种手段与战略,在精神上、思想上、言行上企图控制和制约皇帝,并在许多方面和场合取得成功,主导着宋代政治的运行。


这些敢揭露皇帝不足的士大夫,面对干政的后妃,自然也是不甘示弱。他们首先摆出“母后临朝,变乱天下,载以史册,可考而知”的观点,在舆论上先对后妃形成压制。即使干政已成事实,文官们也会用尽谏言、坚决拥护皇权等方法进行抵制和监督。到了皇帝成熟时,士大夫们便更加积极地寻求还政于皇帝。宋仁宗时期,范仲淹就曾多次为还政进言,为宋仁宗从夺回权力立下汗马功劳。


因此,除了宋仁宗时刘太后干政11年外,其他后妃的参政时间大多只在1-2年左右,便还政于皇帝。

刘太后


除了后妃以外,后妃背后的外戚势力也宋代皇帝和文官们的重点“盯防对象”。在家国一体的政治体制中,国事是家事,家事也是国事。虽然是一家人,但宋朝对外戚的防范程度非常高。在中央,外戚不能担任文官,也就不可能成为部门“一把手”;在地方,外戚不能掌握兵权。严密的家法,使历朝历代都有出现的外戚乱政在宋代较为鲜见。


因此,宋代的后妃想与朝政大员勾结,形成反叛集团乃至危及赵宋统治,可能性非常低。值得一提的是,宋代后妃临朝听政都是由于某些客观原因,比如权力真空、外敌入侵等而上台,并非某一后妃蓄意篡夺。这种“不得已而为之”的做法,无疑也增强了宋代后妃干政的合法性。


与此同时,两宋也是儒学复兴运动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代,程朱理学等儒家新思想成为了宋朝的官方指导思想。像“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样的观点,无疑也会成为阻止后妃走向前台的重要原因。

程颐、程颢像


由此可见,宋朝相对完备的政治制度,以及男权社会中对女性在思想和行为上的各种限制,是使宋代后妃难以成为“吕后”的主要原因。相反,她们还在维护政治稳定和抵御外敌中发挥重要作用。宋哲宗的孟皇后,就是史学界普遍赞同的南宋创建人之一。如果不是女性这一身份,她们也许能成为像男性统治者一样的天下之主。


参考文献:

付海妮. 宋代后妃临朝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

杨光华.宋代后妃、外戚预政的特点[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03):62-67.

张明华.从曹皇后的道德自虐看北宋中期儒学复兴对宫廷女性的负面影响[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4(01):18-2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