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粤赣湘边纵队指挥部旧址,述说着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海陆丰文化遗产 2018-05-14

近日,我们兴致盎然,再次来到黄羌石头坪村,走近粤赣湘边纵队指挥部旧址,目睹其真正的面貌:粤赣湘边纵队指挥部旧址,是一座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建筑,有宏伟壮观的楼房,两层足有三十多间房子,面积超过千平方米,体现中西合璧的艺术风格。该楼房的主人属于钟超武,是一位天马行空的绿林好汉,后来被收编为国民党军官,是好事坏事一锅端的风云人物。钟超武曾经在海丰县公平墟建了一栋楼房,用其父钟成昌之名,美其名曰:成昌楼。同样,钟超武在家乡也建了这座成昌楼,我们眼前的楼房,拱形大门顶上“成昌小学”四个字依稀可辨。

 


风云变幻,1945年,日军第二次进犯海丰公平。 公平水产学校的师生,面对着日寇的攻占,烧杀奸淫,无恶不作,又面对着国民党军官的钟超武的心狠手辣,奈何?两害之间取其轻,公平水产学校的师生唯有赶紧撤退,迁往黄羌镇坑尾村,村里的成昌楼自然就成为师生们歇脚的地方。关键时刻,民族正义和乡里乡情唤醒钟超武的良知,他义无反顾,全部负责学校经费和师生伙食的供给,确保安全无忧。患难之际,方显一个人的真性情,方显英雄本色。这也许印证了坊间的传闻。有一次,钟超武站在罗輋村里演戏的戏台上,慷慨激昂地说:钟超武百年,罗輋河万年!

 


前年的文化之旅,我们与粤赣湘边纵队指挥部旧址有一面之缘,看到一座四方形结构的两层楼房,虽说破旧些,可是宏伟的规模尚存。遗憾的是,杂草疯狂,荆棘阻路,指挥部旧址里展览着什么东西?我们无从探究,更不能勾起再多的遐想。这回,我们追寻着红色足迹,感受黄羌革命老区的变化,粤赣湘边纵队指挥部旧址的大门,是两扇厚重的柴门紧闭着。迂回曲折,我们几个人从侧门迈进楼房里面,目睹其苍老的容貌:两层楼房,有的房顶坍塌了,朽柱房梁遭到无情风雨的侵蚀,变得破败不堪了。豁然洞开的门窗,毫无遮拦,酷似牙门全无的老妪。攀附着生长的鸟屎松,枝叶翠绿,根须无孔不入,渗入墙壁上的灰沙里,裸露的根须则悠然垂落着……

 

兜转一圈,我们看见粤赣湘边纵队指挥部旧址,周围的杂草刈割得很齐整,荆棘都不翼而飞了。我们由此可以想象,割草工头戴草帽,右手持镰刀,左手搂杂草,在利索的动作下,杂草荆棘纷纷让路,仿佛兵败如山倒。历史上颇有巧合的一幕,新中国诞生前夕,国民党兵败如山倒,真切发生在黄羌罗輋河一带,成昌小学旧址因此变成粤赣湘边纵队的指挥部。

 


那是1949年7月下旬,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三个团的兵力,在司令员尹林平的带领下,雄赳赳气昂昂,挺进海丰县黄羌罗輋河一带,包抄国民党胡琏部。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指挥部就驻扎在石头坪成昌学校。瞬间,无线电波穿越时空,发出调兵遣将的信息,指挥员炯炯有神的眼光密切关注着敌情:国民党军胡琏副司令率领一九六师五八七团一部,跟从陆丰驰援过来的钟铁肩率领一个团兵力,互相配合,分布在坑尾村(今坑联村委)坳下岽、高排岽、跌牛坪岽等三十平方公里的狭长地带,企图负隅顽抗。



1949年8月5日下午4时,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争分夺秒,抢占坑尾村山头,与国民党军打响了战斗。顿时,战场上硝烟弥漫,穿梭的子弹在夕照下闪烁着无情的光芒……两军激烈的战斗持续到7日凌晨结束,歼灭敌人350名,俘虏敌人350人,失踪敌人约300人,取得了罗輋战役的胜利。


风雨飘摇大半个世纪,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指挥部旧址,巍然屹立着,如怨如诉,仿佛在跟我们述说着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述说着一部凝固的历史……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