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贴到什么程度才能出贴?

 三平斋 2018-05-15


关于临帖到什么程度可以出帖的问题,我在先前回答的类似这样的问题时,已作回答,既然邀请,我就再谈点个人观点。

我认为,当把帖子上的字临到七分像时,就可以出帖了。

下图是答主临的《张玄墓志》:



有不少书者,临帖往往不够深入,不是专工一帖,今天临这个帖,明天临那个帖,临来临去,没有一帖临得像的,当别人说他临得不像的时候,还说:“我是在意临,意临,当然不能与帖上一样啦!”实际上,这就是狡辩!自己临的字与帖上的字相比,还不足三分像,就开始意临,还不接受别人指点,这样的飞扬浮躁,这样的习书态度,能学好书法吗?


临帖,须静心,须深入,须认真,须专注,须坚持!只有做到以上几点,才能把字临得像,才能把字临得有神。

临帖,重点要把握好字形,仔细观察每个字的点画布局和呼应关系,做到笔笔到位。其次是要临出神采。其三是要注重笔意,要突出主笔。

习书之人若想出帖,必须先专工一帖,不要随意换帖。历史上有不少书家就是一生专工一帖,用他们的话说,此生若能把一帖临好就十分不容易了,贪多了嚼不烂。我们也应该学习古人的习书精神,不要急于出帖。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该出帖的时候,还是要出帖的,但前提是一定要到临得“七分”像时,才可具备出帖的条件。

启功老先生说:“当你临帖临到七分像时,再加上三分个人的东西,你就是书法家啦!”

学习书法需要临帖,而临帖是有过程的,它包括入帖和出帖。这两个都是非常艰
​难的过程。

所谓的入帖,就是我们学习一种字帖能把他的特点完全掌握,能够做到对临、背临、创作。这是一个学习和吸收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非常漫长的,因为在当今最为一个书法爱好者,想要出帖,你必须要掌握五种书体的基本书写技法,并且还要熟练掌握各个名家的不同风格。

入帖是一个“博取”的过程。

需要掌握和学习的东西非常的多,入帖是出帖的基础,没有入帖就谈不上出帖。

出帖就是从单纯的模仿字帖里走出来,它是一个“通”的过程。

“通”就是掌握了书法的一般规律,如字法、章法、结构、墨法,然后结合自己的性情,写出自己的风格。不单单沉迷于一种风格不能自拔。

“通”是一个非常难的过程,需要大量的书法理论知识和技法的积累。

我们今天能够做到一两种风格就很好了,就可以成名家了,真正的融汇贯通太难了。

所以不要整天想着出帖了,先解决如何入帖的问题。

.所谓的临帖,就是我们学习古人法帖的一个过程。临帖是提高我们书法水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那么如何才能达到出贴的效果呢?我认为至少要达到以下几点要求,才有资格谈到出贴!

1.我们临习古人经典法帖的时候,首先要入贴。何谓入帖呢?就是忘却自我的全身心地投入到字帖当中,学习的时候不能掺杂任何自我想法。临帖的时候要把书家当时的书写背景和意图搞明白。

2.先对临,求形似。对临就是把字帖放在面前,一笔一划的完全按照古人的写法去临写。主要解决的是所学书家的点画和结构。对临的时候不可贪多,否则贪多嚼不烂。必须把字帖中的每一个字都临写的和字帖中的字,完全形似,争取做到重影的效果。可是说起来容易,真正临摹起来可就难了。不仅要解决单字的问题,还要学习全篇的行气,气韵等。

3.神似。当我们把字帖中的字的结构,点画都掌握了以后,只是单独的做到了形似。只有在形似的基础上然后再去追求神似。想要做到神似可不容易,古人都是满腹诗书的大文学家,他们的字写出来具有书卷气。我们要想做到神似,就要多读诗书,然后把全贴通临若干遍,争取字与字之间的气韵,也就是字与字之间的内在承接掌握好,能和古人达到相似。

4.当我们按照字帖中的法则,能够单独完成书写。并且达到上面所说的要求时,我认为就可以出贴了。


 

临到什么程度?个人觉得最起码得达到以下几点

第一,原帖的笔法必须烂熟于心,就是能够把原帖的字的笔画写的很像,包括起笔,行笔收笔等等

第二,结构能够做到心中有数,能够为我所用,出帖的目的就是自己写字,那么你没有古帖做基础 ,结构不能掌握如何进行创作?

第三,章法,能够学到原帖的一些章法,然后还是为自己所用,要想把章法全学会很难,就是其中的几种章法的运用能够学会,然后用在创作当中,个人觉得就可以出帖啦

出帖的目的就是创作,创作就包括笔法,结构和章法,那么只有有所依据,把古帖里的东西吃透,然后套用在创作当中,您就已经很厉害了!

再有一点,大书法家王铎一生都在临帖,并不是出不了帖,而是反复的在古帖中找东西,然后为自己所用,在古人的基础上实现创新,所以王铎能够成为明清时代杰出的大书法家,这也是他坚持临帖的缘故!

个人认为,可以在临帖当中适当的搞一些小创作,但是脱离古帖不太现实,只有反复的进出帖,才能有成就

个人愚见,说的不对的地方还请大家多包涵

以上配图都为我的临作,有书谱和王铎行书,也希望各位书友给予批评指正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您,祝您书艺进步

喜欢我的回答请为我点赞,欢迎关注,转发和留言交流,谢谢

谢谢你的提问。临帖什么时候“毕业”?这是学习书法的朋友都很关心的一个话题。我自己也是经常这样想的。不妨与大家交流一下意见。

我自己认为,临摹字帖以熟练、准确为第一个“毕业季”。

刚开始临摹一个字帖,不熟悉,手生还容易忘记,这是大家共同的经历。

究竟临摹多少时间就熟悉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经历。我自己就太惨痛,大概十几年都没有入门。我想,像我们这么惨痛的人是非常少的。

所以,大家记住我,有一个十几年都没有入门的人给你们垫底儿,你们有什么理由,学不好书法呢?

可能我的情况特殊一点吧。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学习几个月到一年,应该可以熟悉一个帖了。

但是,熟悉,不等于熟练,熟练也不等于准确。

根据我自己的看法,你如果临帖的时候,临摹的既准确又熟练,那么,你距离“毕业季”就不远了。

这时候自己考考自己。怎么考?很简单,把一本字帖一口气临摹下来,如果,没有一个字一个笔画出现笔误,不够准确,这就证明你学习临帖已经可以毕业了。

有人说,除了临摹无误,最好做到能够“背临”的程度,才算“毕业”。我认为,如果有这个本领也好,但是,好像只是传说多,见到有“背临”功夫的很少。

但是,题主的问题是什么时候“出帖”。什么叫“出帖”?

这就是高一级的书法学习了。

你原来临帖是临摹得跟字帖一模一样,或者一个风格。

“出帖”就是你平时的写字与字帖还是一个风格,现在写出来的字要与字帖不一样的风格,这才叫“出帖”,也叫创新,这是有很大距离和困难的一个层次

所以,我想,你说的“出帖”,应该是“换帖”可能准确一些。

像我前面说的,临摹一个字帖熟练准确到,临摹字帖时一个错误也没有,就可以“换帖”了。

学习书法一般要换几个字帖学习。最后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精深学习研究,才可以“出帖”,也就是找到自己的风格。具体多少时间,因人而异。比如说,弘一法师学习书法,他大约一两个月就“出帖”了,这是非常罕见的书法奇才,一般人没法跟他比。你就看数字吧,人家临摹一两遍,一个字体就学会了。



这是我的临帖,感觉还需要临摹。

“出帖”,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有入才有出嘛!那么,要入到什么程度,才能出帖呢?

这问题我想各人有各人的看法体会。

有些人认为:只要临到能和所临之帖基本相同则可。

有人则认为:要能丢开所临之帖,也能应用自如。

还有人认为:不仅要能摆脱所临之帖,还要参合己意,有所创新。

这三种认识都有到道理。其实也就是书法中所谓出帖的不同阶段,或我称为:背出、意出、神出,三个境界。

第一种境界,即你己能把所临的帖写得十分的形似。这也不简单了,有的人恐穷尽一生也做不到。但有一个问题:你能随便应用吗?写一篇文章,一句警言或提个匾额。能达到与所临之帖形式的效果吗?一般人如能此也就可以了,如网络经常出现在书法讲座上的陈忠建,也算出类拔萃,可于此名世了。

第二种境界,如果你在形似的基础上,能更一步追求神似,如董其昌,王铎临的“兰亭序”,三分帖意,七分己意,那你就是名家了。能做到的人又有几何?

第三种境界,以宗之帖达神形兼备,旁涉博通,全化为己用,则乃宗师大家也,如赵孟頫如是。你我这辈子是不用考虑的了。

所以,所谓的出帖,是相对的。以一般人的用功与悟性,如能达到第一个境界,也很不错了。大家对所临之帖,如达到能熟练应用程度,则可出帖了。

但我们也要切记:入帖是为出帖的目的;出帖也是为更好入帖的手段,这是个相辅相交的过程,要贯穿一生的学习。

 

一:首先说这不是个应该担心的问题,就绝大多数的书法爱好者

而言都不可能发生这样的事情,能写到出不了贴的功夫不是随便

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

二:我们换到另一个角度去考虑一下,如果此人真是学到了出不了

贴的程度,那这个人是不是已经是书法家了?假设有人如一出手

就写的和颜真卿的多宝塔一模一样,我对此人是五体投地的,就

这样挺好,不用再出什么贴了,本身就是书法家干啥要出贴呢?

但这种事情会发生吗?

三:如果不想完全地继承古人的衣钵,或者担心临一个贴,会发

生跑偏的现象,完全可以在专攻一贴的同时再兼临其他的碑贴,找

到不同,就有利于防止学习过程中的跑偏现象。从理论上讲临帖

而不能出贴的事是不可能存在的,任何人也不可能真正的入贴,用复印机

印出的稿件也和原贴有误差。希望书友不用过于担心这个问题。

照片作品:东汉缪宇墓志临稿。选自杨半书撰(中国书法临摹创作全集)。

临到背临真假难辩的时候,就可以进行艺术创作了。然后,再换一种字体临。并把以前临的全忘掉。(但是很多人一裴子也达不这种成度,一般临到八、九分相似,就可以了。)据说以前的大家一辈子都在临帖,只是临各种不同的碑贴。

临帖时间短总考虑出帖的问题,是因为功夫不到家的缘故。长期临帖,就不可能只临一家字帖,这时就会发现,根本就不存在出帖的事儿。长期临帖从写字到得到书法之法,需要一个过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