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嘉定竹刻博物馆十周年特展 —《竹缘匠心》

 无为zy7ny7trqk 2018-05-15


诞生于明代中晚期的嘉定派竹刻,以刀代笔,将书、画、诗、文、印诸种艺术融为一体,因文人的参与和匠人的精作,使得它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享有极高的历史地位。

2018年是嘉定建县800周年,也是上海嘉定竹刻博物馆开馆十周年,嘉定竹刻博物馆研究员赵胜土在两年前便开始筹备十周年特展。经过两年征集,共展出两岸三地,28位海内外藏家的120件作品,在5月18日于馆内三个展览空间内举办【竹缘匠心——明清嘉定竹刻精品展】


芸书房特制《竹缘匠心》1分钟宣传片


来自香港、台湾和大陆的28位收藏家的竹刻展品涉及明清时期不同题材以及不同种器型,绝大多数来源于苏富比、佳士得以及中国嘉德,北京保利等顶级拍卖行,顾珏、朱小松、朱三松、吴之璠、邓渭等名家作品位列其中,相当部分展品还是近几十年来首次与观众见面,其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之大超乎想象。通过这个展览,使几百年前从嘉定流散出去的嘉定竹刻精品,又一次回到它的家乡,历史的文脉得以延续。

     

展  览  信  息


《竹缘匠心——明清嘉定竹刻珍藏展》


展览时间

2018/5/18 —6/17

开幕时间

2018/5/18

展览地点

上海市嘉定区南大街321号

赵胜土老师简介:

1965年生

研究生学历

嘉定博物馆副研究员

嘉定区收藏协会会长

嘉定博物馆文物征集专家组专家

赵胜土老师从事嘉定竹刻研究收藏十余年,在专注学术领域的同时,常年活跃于国内外一线古董市场、拍卖行。多年从业经验,练就了一双鉴定明清嘉定竹刻的慧眼。

  前50名购买本次展览图录,可获得策展人赵胜土老师的签名本,欲购速从,扫二维码购买  




部分展品简介


 明 竹根雕刘海戏金蟾坐像

 高 6厘米   

 著录:王世襄编著《竹刻鉴赏》第37页

坐像取实心老竹根雕就,竹质细腻光洁。刘海侧首俯视,左手撑地,右手双指持一棋子,欲下欲止。人物僧衣斜披在肩,拖延及地,坦胸露肚,肋骨爆出,极见神韵;一只小金蟾攀爬在刘海的左腿膝盖上,注视着他的右手。整件器物造型小巧而精致,刘海的面部表情刻画的惟妙惟肖,眉目间流露出得意的韵味,双手骨骼清晰,指夹棋子神态精微,将刘海欲下欲止的神韵一览无遗,极见制作者的审美眼光和雕刻功力,长年经把玩摩梭,竹色表皮呈深红棕色的包浆,温润而甜美,内敛而含蓄,更添一份古朴之美。


清早期 竹根雕弥勒佛坐像

高     11.5厘米

这尊竹根雕弥勒坐像,蹙额大腹,袒胸露肚,宽袍大袖,半跏跌坐,左臂撑持,袈裟自然滑落,坦露肩膀,右手拈念珠搭于膝头。利用材质肌理表现人物头顶发根,脚趾微微上翘等细节,都极具匠心。此件竹根雕弥勒坐像虽无款识,然节理匀整,材质上乘,雕琢传神写照,包浆红润,不失为清早期嘉定竹雕之巧作。


明末清初 三松泉石 竹雕松树纹笔筒

口径5厘米   高10厘米

此小笔筒以一节小竹子,采用透雕、深浮雕等技法,随形顺势而雕出正面和反面两颗松树,巧妙雕琢出松冠松针纹样,纹饰清朗明晰,松枝虬突盘绕,自然回旋。旁落“三松泉石”篆书款。

“三松泉石” 是明朱稚征的号,见于其绘画作品中所盖之闲章。


明末清初 竹雕松下仕女图香筒  

直径4.8厘米 高21厘米

此香筒取材精良,呈直筒形,器体修长,色泽深红。器表采用深浮雕兼施透雕技法。外壁透雕仕女,头戴风帽,手拈兰花,傍石而立。粗壮的古松穿岩而过,松杆上布满方形松鳞。古松下石案上置一组浅浮雕笔砚。整个香筒构图完整,人物神态生动,背景树木葱郁,山石错落,明暗有致。意境闲适幽静,精妙绝伦。

故宫博物馆藏有一只三松款的竹雕仕女图笔筒,其构图及雕刻工艺都与此香筒相同。因此,此香筒虽无款识,但具有三松的雕刻风格,不失为一件明末清初竹刻精品,值得珍藏.


清初 竹根雕牧童戏牛摆件 

宽13厘米  高12厘米

此竹根雕牧童戏牛摆件,构思巧妙。牧牛二小童,一趴卧牛背,翘首向天若睹浮云飞鸟,一欲攀牛首而上,双手握其角右足抵牛额,仰首相呼,牛则侧首略曲左前脚,小童之天真顽皮,水牛之憨态呼之欲出,使人观之如在眼前几欲忘为雕刻矣!通观全器,细微之处尽显精雕之工,一丝一毫均为神来之笔,极富意境,实乃清初竹根雕之精品。


末清初  竹雕踏雪寻梅图大香筒

直径8.8厘米   高35.5厘米

香筒外壁施深浮雕兼透雕法,刻露精深、巧穷毫发;一袭冬装,袖间夹眝策鞭,坐驾在驴儿之上,神情沉吟入思;驴儿缓步悠游,蹄声沓沓迸碎雪地里的宁静。家僮引路在前,合袖斜捧折枝梅花,瑟瑟的寒意,令他畏缩怯冻,迈步快行又频回首,目光示意驴儿加紧跟随。迎面有怪石矗立,石畔有古松为邻;松叶为大雪所覆压,垂枝已贴近地面。

“踏雪寻梅”,典故又名“灞桥驴背”,出自张岱《夜航船》里所记载,唐代诗人孟浩然情怀旷达,常冒雪骑驴寻梅,曰“吾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背上”,后以亦形容文人雅士赏爱风景苦心作诗的情致。

本件作品制作精益求精,却不流于琐碎卖弄,加之器型硕大,更显雍容大方之气势。其布局巧妙,层次清晰,用刀如笔,刀随心走,将人物之灵动,驴儿之憨态,苍松之古茂,山石之严壑,刻画的惟妙惟肖,画面情景交融,意蕴无穷,实乃明末清初竹雕作品中之翘楚,定为竹刻大家之力作。


清早期 竹雕三顾茅庐图笔筒

口径13.9厘米 高15.5厘米

此竹雕笔筒取材精良,形制扁圆,口直、矮足,以精湛的深浮雕兼施浅浮雕技法,把三国演义中脍炙人口三顾茅庐的故事展示在笔筒之上。茅庐内,诸葛亮倚桌假寐,桌上一书翻开,似为诸葛亮看书倦了而眠,表现了诸葛亮身居茅庐而心系天下三分事的胸怀。桌后置一大床,侍童站于床侧,手持蒲扇,为诸葛亮扇凉。刘备立于床侧,静候诸葛,状极谦恭,表现出汉皇叔求贤若渴的样子。茅庐外关云长对刘备受诸葛亮冷落而扼腕,张飞怒目相向,看似十分气愤,恨不得将诸葛亮通打一顿。二随从分别站立于马侧,颇不耐烦。画面以极为细致的刀法,刻画出人物的不同表情,展示其不同的个人性格,人物栩栩如生。画面中苍松挺拔,松针攒簇,绝无苟施之刀

 

清早期 吴之璠 竹雕松溪浴馬图笔筒  

口径11厘米 高15厘米  

采用“薄地阳文”技法雕成。清溪曲折,悬崖垂瀑,溪流平缓处一人引马而行,马则引首而行鼻翼翕动,鬃毛刚梳理过齐整有序,马尾微翘中打一綰結,散落处临风不乱,马四足䠀行若闻水声。溪岸处三松相间高欲拂云,松下二人一丰一瘦,一多髯一少须,两人坐于石上,一前俯一后踞。前有一马缰绳系于巨松之上则回首作嘶鸣状。整个笔筒布局妥帖,用物象边缘的厚薄、起伏来塑造体积,这是“薄地阳文”浅浮雕工艺的佳妙之处。一侧岩石上方刻阴文“吴之璠”行书款。

吴之璠为清代嘉定竹刻第一高手洵非虛名,其人物鞍马则从赵孟頫上溯李公麟一派,而树石水法则胎息于李唐郭熙,以宋元画法入于竹雕创薄地阳文法。


清早期 顾珏 竹雕迎驾图笔筒 

高17.2厘米

此竹雕笔筒选材精良,外形扁圆,色泽深浑含蓄、光润静穆,外壁通景雕刻郭子仪返乡图。整体运用了陷地深浮雕兼阴刻技法,描绘了大唐汾阳王郭子仪返乡受到地方官员、乡绅隐士及家人恭迎的情景。画面中山石崖壁林立,上有流云涌动,中间苍松虬枝螭屈,龙鳞错落。下有迎驾官员一行十数人在路口迎候。汾阳王身着官服端坐御辇,战马牵御輦徐徐前行,随从官员,或举兵器护卫,或手撑华盖,或提剑相随,或执灵寿杖侍奉左右。整体场面气势磅礴,大有拔地倚天气吞山河之势,全景苍松翠柏,马匹人物,相交错落,结构连贯,虚实应和,层次分明,韵味十足。同时在崖璧留白处阴刻:“建节东行是旧游 欢声喜气满吴州 郡人重得黄丞相 童子争迎郭细侯 癸丑荷月摘唐人句 顾珏制”,右上左下分别阳刻“倚倚”、“宗玉”印章二枚。所刻字体流畅舒展,为笔筒更添几份文气。

顾珏,字宗玉,世居嘉定城南,生卒年不详,通过《竹人录》记载推算大约活跃在清康熙到雍正时期。“刻露精深,细如毫发,一器必须二三载而成”。“真有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之致”。充分说明了顾珏对于每一件作品创作的用心和他的作品的稀有和珍贵。该作品雕刻之精细、构图之巧妙、布局之合理,当今已被公认的最完美的顾珏的存世作品


清早期 竹根雕佛手摆件

长12厘米

依照竹根天然形制,将光滑的细竹根与粗竹根糙涩的部位进行巧妙组合,佛手上棕点麻皮表现逼真,运用圆雕、透雕等多种技艺将果实、茎叶琢刻得惟妙惟肖,弯折掩映深浅多变,从不同角度观赏皆有不同效果,极具古典之天然意趣。

佛手,属芸香科香橼的一个变种,果皮粗而厚,可入药。文人将之往茶几案头一置,香气四溢,满室清芬,更与“福寿”二字谐音,亦受到世人的追捧。

此摆件与故宫博物院清宫旧藏朱小松款竹根雕佛手相似,二者诸如出筋阳刻佛手筋脉、双阴线刻叶脉、枝稦局部留皮等表现技法如出一辙,为典型清早期嘉定竹根雕精品。


清早期 雕兰亭雅集图大香筒  

直径9厘米 高30厘米

此件香筒截取大口径竹材所制,其色呈枣红,包浆滋润。采深浮雕兼透雕法,通景刻绘兰亭雅集图。其间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文人雅士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列坐其次,聚二攒三,抚琴、品茗,或坐或卧,曲水流觞,畅叙幽情,令人心生向往。此器用刀如笔,宛若长卷,雕刻工艺颇精。布局巧妙,层次清晰,繁而不乱。尤以镂空竹枝为材,更显竹林之深远,山石之严壑,人物之灵动。而且直径达9厘米,远大于普通的56厘米,实乃同类作品中之翘楚之作。


清早期 竹根雕采芝老人像

高12厘米

此像采用竹根雕技法,刻清癯一翁,宽袍广袖,衣着素朴,坐歇石上。左手执芝,右手提篾篮入怀。篮中琼草仙葩,灵芝瑞果蓬发跃出。老翁捻取灵芝一株,似最契心意,观之心生欢喜,笑容无掩。此间一瞬,竟被刻者摄于刀下,转瞬成永恒。此类人物题材,认为是东汉霸陵卖药人韩康。韩康是汉代隐士,浅山避世。时采药以售,一次于市中被人认出,遂遁入山中,世不复见。故作者以采芝老人为题材抒发他的隐逸之意。


清中期 竹根雕蜂猴笔架

宽6.2厘米  高3.5厘米

此件竹根雕蜂猴笔架,像生制,借猴子和蜜蜂喻“封侯”。小猴右爪握蜜蜂,悠然坐于地上,淘气可爱,双眸似在向人张望,神态憨掬,圈眼点耳,张唇露齿,刀法游刃有余而呼之欲活,让人不觉溶入其境而不忍离去,目之可爱而忘却世间烦扰。

明代以后,文人们对文房用具的艺术追求越来越高,不但要求其可与“笔、墨、纸、砚”相配套,而且要具有很好的观赏性,笔架就是其中之一。笔架素以型简意深、天然浑合、意境悠长为贵。小小笔架雕琢成各种造型,搁置于文人书斋案头,犹如一首首无声之诗,一幅幅立体的画,浓缩了自然雅趣,可用、可观、可赏。


清早期 竹雕东山报捷图笔筒 

口径9.2厘米 高16.2厘米

东山报捷图,为我国传统故事题材,取材于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本件竹雕笔筒即为此战役中东山报捷的场景。松下三人安坐对弈,一旁侍女手持莲花和书匣,顾盼低语。另一方山岩古柏间,信使策马飞驰,与气度自若、神闲雍容的谢安形成强度对比。笔筒皮色莹润,周身泛深褐色,层次分明,景致入微,以笔法入刀,以刀法施笔,透雕浮雕,精湛相合;精巧玲珑剔透、大气自然,不失为上乘佳器。此作品雕琢纹样繁复,施以精镂细刻之工,树木及山石的表现呈现出独特鲜明的面貌,具有清早期顾宗玉风格特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