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Q&A聊天室 | 关于《白罗衫》,你们等了很久的对谈

 田田小站 2018-05-15


不同于传统戏曲中公堂戏观众的全知视角,《白罗衫》以主角的视角不断抽丝剥茧地拨开这桩像宿命一样围绕并纠缠他的悬案,而最终如平地惊雷一般,从此改变了其平步青云的命运。在这个戏里,观众不再以上帝的视角,冷眼旁观故事的层层推进,也正因为如此,每个人得以对人物做出自己的理解和判断。小全本《白罗衫》从最初改编整理搬上舞台至今已经三十年,钱老师从首演《白罗衫》至今已有十年,从年龄阅历的积累到多年舞台的打磨,钱老师对这个人物也有了自己的认识。好的表演于角色是律师而非法官,如今我们站在律师的角度,来聊一聊钱老师所诠释的徐继祖。


但是,因为近期钱老师和小编们都很忙很忙(钱老师排戏很忙然而你们咧),所以这篇一直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白罗衫》对谈,现在才千呼万唤始出来,希望各位还满意。




人性:是悲悯亦是冷酷

小编:钱老师说过徐继祖是个既悲悯又极有手段的人物,我们先来聊一聊悲悯。

钱:徐继祖是个很善良的人,古道热肠,在《井遇》的时候,他听到老奶奶的遭遇,很同情她,希望帮助他。这时候他还没有做官,心态很简单,但是会有这样的情怀。到了《庵会》的时候,他去微服私访,也是非常守信,这件事在他心中,一直占据很重要的位置,他想要把这桩事了却,尽最大的可能让一家人团圆。他从始至终都是悲悯的,到了后来,这件事牵涉到他自己,这是他不能预料的,但是他所做的,仍然是沿着他最初的心愿往下进行的。

小编:但他同时也是个极有手段的人。

钱:不得不说,徐继祖是个很适合做官的人,他的理智永远能控制住自己的感情。徐能对徐继祖来说肯定是个慈父。他早年是江洋大盗,现在每天修身养性,金盆洗手可能就是为了徐继祖,他喜欢这个孩子,不能给这个小孩留下一点污点。就一心把儿子培养成人,要让他做官,他对这个儿子一定是好到一定程度了,徐继祖对他爸爸感情肯定也非常好。当他知道徐能是杀他亲生父亲的仇人的时候,从道义上讲徐能确实是一个罪人,是应该受到惩罚。但实际上他对他的亲生父亲只有血缘上的关系,这种感情来源于我们先前讲过的悲悯。徐继祖作为一个人来讲,他应该是和徐能的感情更深。他甚至心软过,但是所有的纠结之后,他看到白罗衫看到尚方宝剑,他马上回过头来,还是“国法难容”,决定让徐能死,他的理智能战胜他的感情。这个人天生是个适合做官的人,观众可能会觉得这个徐继祖并不可爱,有点太冷酷了。

小编:很多地方感觉他就是一个蛮狠的人。包括在《看状》的时候,他对奶公……

钱:“嘿嘿!”这个地方对吧。说明这个徐继祖真正是个做官的人,这就是他的手段,恩威并施。“你所讲句句是真?字字是实?好,你若真心待我我把你恩人看待。”“啪”,跪下去。“老奴怎敢。”“你若泄露机关”,抓住他的手,“嘿嘿!”他每一步都是有目的的很会恩威并施,因为在这里是事关性命的,奶公回去取白罗衫很重要,不能出任何问题,他一个“嘿嘿”,什么都不说,把奶公一下子就束缚住了。我是朝廷命官,我想解决你很容易,如果出了问题,你想想后果。他不需要说出来,其实蛮厉害的。

小编:是的。还有另一个点是在《诘父》里,徐能回来用酒壶砸的时候,他也不动,甚至嘴角还会上扬,就觉得真狠啊。

钱:他知道酒壶不会砸下来的,徐能是他爸爸啊。他对人性的把握很厉害,看人看得很准。

小编:这样想来他就真的很残忍了。

钱:徐继祖一点都没错,他做的全都是场面上的事情。像《诘父》里,他讲故事,一步步把徐能绕进去。他是从奶公那知道这件事,见到白罗衫的时候其实人证物证齐全这个案子已经坐实了。但是他要他爸爸亲口承认,那就要定他的罪了。他没有直截了当问他,他编了一个个小故事,他爸爸一步步绕进去了。所以这个徐继祖,(叹气)就觉得不太可爱。当然这个戏也并不需要徐继祖可爱。

小编:如果按我们前面的逻辑,他是因为这个孩子所以才金盆洗手修身养性的话,那这个孩子对于他来说的意义就不一样了。然后他再一步步让徐能把这件事说出来的时候,对于徐能来说他是不可能否认的,因为徐继祖是他的软肋。

钱:对。

小编:站在徐能的角度上来说,这就非常残忍了。

钱:任何人问可能他都会否认,他也都可能否认。18年了这个案子没有再翻出来,他的手段肯定也很多。但是他儿子这时候来问他,而且他儿子这时候其实已经知道了,这其实就是人性的较量了。

小编:徐继祖的性格和母爱缺失有关么?包括他的悲悯和他的冷酷。

钱:我们站在现代社会,很多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性格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影响,可能会早熟,可能会偏执。但是我觉得更多的还是天生的,徐继祖在骨子里就很有思想,很独立。他本性很善良,遇到事处理起来,一步步都非常妥帖,他做的都是对的,合适的。他的能力是和他天生的性格有关的,有些东西是可以学得来的,但是骨子里的性格是学不来的。


宿命:是悲剧亦是信仰

小编:我们在说徐继祖冷酷的同时,不得不考虑,他对徐能的感情很复杂,这其中是不是也会有恨?

钱:恨肯定会有的,这种恨是来自多方面的。徐能害了他亲生父母,一家骨肉分离,让他的人生有缺憾,这是最大的恨。也许他还会考虑,养父会不会让他的仕途蒙尘。其实在他成长的过程中,徐能才是真正意义上养育了他的父亲,而他现在处在这个位置,他需要作出抉择,他也会想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事,为什么要让他做出这样的抉择。

小编:其实从因果报应的角度讲,他的悲剧依然是徐能造成的。徐能毁了他的家庭也毁了他的前程。

钱:徐能是个可怜的人,这个儿子他养了18年,对他这么好,最后被他儿子杀了。徐继祖也是可怜的人,亲手杀了父亲。其实徐继祖也注定了悲剧的人。就跟《桃花扇》所谓处在那个时间节点的文人,注定就是悲剧的。对不对?那是一个群体的悲剧,而这是一个个人的悲剧,那桩事情发生之后,他被徐能抱回去,就注定他的悲剧。如果他不破了这个案子,不知道这回事,就所谓认贼作父,骨肉分离,也是悲剧。当他知晓这件事之后,还要亲手做出选择,这个悲剧就更大了。(叹气)不管怎么样它就是一个悲剧,一个人性的悲剧。

小编:对于徐继祖来说,不是徐能养了他18年,而是他被命运选择了18年。而对于徐能来说,他是个非常典型的“宿命型自杀”。

钱:古代剧本想表达的宿命是因果报应,你18年前种下了这个恶,18年后还要偿还。宿命披上了封建礼教的外衣,就是来教育我们要做善事,善有善报,这是我们一贯接受的价值观。宿命其实是不存在的,是我们的愿望,是心理的暗示。但是谈得更深一点,它其实涉及到我信仰,这种信仰不是偶像崇拜的信仰,而是人心向善,无愧于自己的良心,人的行为可以向着美好的地方,纵使现在历经磨难,我还是相信希望和美好。宿命是让我们相信这种希望是存在的,上升到这个角度就是信仰了。我还是希望,每个人还可以有这样的信仰。

价值观:不同时代的变与不变

小编:这个角度还是非常中国传统价值观的。

钱:他处在那个时代,他确实是只有一条路。他可能会有纠结,这个纠结就在于十八年的养育之恩。但是这十八年,在他那个时代,跟他的孝,跟他的忠,从分量上对比,可能是不能对等的。

小编:其实很有意思的一点,在传统儒家的价值观里,孝是大于忠的,家法是大于国法的。但是在这里,它会把所有这样的纠葛都变成不是亲生的,就放在去除血缘的大前提下,“国法难容”就是成立的了。

钱:它所谓的孝是一个很概念化的意义,有血缘关系,那是亲生父母,孝。养育18年,那其实不就是亲生父亲么,他行使了一个真正的父亲的义务,在养育你。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这里不是孝和忠的较量,也不是养育之情和血缘的较量,它还是情和理怎么平衡的问题。这里的忠和孝,是回归到一个很抽象的“理”。

小编:大概就是“理学”的“理”。

钱:对。

小编:您觉得在这里血缘的联系是个什么样的意义呢?

钱:这中间在《看状》里有个很有意思的点。当他看到状词上写“徐能”的时候,他的第一个反应是,如果我爸爸是强盗,那必然“生子不才”,我是皇朝命官,那我爸爸就不会是这个强盗,除非我不是亲生的。这个逻辑很有意思。从一开始没有人讨论他是不是亲生的,但是他直接怀疑到自己,这是非常传统的价值观,身份地位乃至为人和才学,是通过嫡出的血缘以继承延续。我是皇朝命官,必然不会生身于盗贼之家。这是他于状词的否定,但下一步的怀疑源于“早难道继祖非嫡派”。自己难道不是徐能亲生?这样的怀疑生出的时候,他不敢接着想下去了。

小编:所以他盘问奶公的时候先从自己开始问。

钱:对。这个问话每一句都非常奇怪。太老爷姓什么?我呢?太夫人呢?看上去没有问到状词,很随意,但是其实每一句都是基于他前面这个逻辑上的怀疑。他想得到的答案是什么?我是亲生的,所以我爸爸不会是强盗。

小编所以对于他来说,血脉的延续的也是身份和地位?最后事实证明徐能是强盗,他恰恰也不是亲生的。

钱:戏曲嘛,最后还是要给你一个可以说得通的价值观。

小编:一方面这个案子落到他手里,另一方面他作为一个朝廷命官,他私心里会不会觉得,这样的出身对于他来说也是个污点?

钱:我们再深挖掘一点,可能就是徐继祖内心里说不出来的东西,我养父是个强盗,我的养父犯了这个罪,按照国法来说应该受到惩处,他对我会不会有影响?可能我会被革职,甚至可能我会下牢狱,这个都是他不能说出来的东西。说出来就是国法难容,你犯了这个法就要受到这个惩罚,这个是冠冕堂皇的。这是那时候的价值观是理和情怎么平衡。理是冰冷的,但是情是热的,现在的观众可能希望更多的看到的是一个情,希望情能战胜理。我们就是以现代人的意识去分析他,这是强加于他的。

小编:可能放在那个时代,他说“留个全尸”,对于徐能应受的刑罚,已经算郁情于其中了,只不过我们放在现在很难感受到。

钱:可能已经是开恩了。所以说,在他那个时代,为了所谓十八年的养育之恩,你可以忠孝节义都不要了?你可以法律都不顾了?你可以亲生父母的仇人都不报了?反而是会被人诟病的,十八年的养育之恩在这些大义面前,是站在我们的角度没有办法衡量的。现在在改编这个剧本的时候,会用现代人的想法,才会夹杂更多的纠结。现在我们就可以给他赋予更多,把我们之前讲的情和理对称起来。然后我们可以给他赋予更多个性的东西。其实这些都是我们现代人的意思,并不是剧作者本身的意思。

小编:是的。老戏里就不会有这么多纠结。

钱:老戏的主题讲的就是因果报应。它很说教,人物就是一个符号。但是现在的观众希望看到更细腻更丰富的人性。我们前面讲价值观不变,是最传统的中国的传统价值观,忠孝节义是不变的,是一脉相承的,但是不同时代的理解和反馈是在变的,在事件中的评判标准是变化的,反应在戏剧中自然也是变化的。

小编:那您现在怎么评判?

钱:我们现在看张弘老师30年前的《白罗衫》,这就是30年前的价值观。可能现在我们觉得这个价值观可以接受,也可能会觉得不满足,等到再过100年,观众可能就更不满足,就可能会有新的改编。再深挖一点,把这句“国法难容”背后内心的东西再挖出来,放了以后会怎么样,不放会怎么样?我对得起我亲生父母么?朝廷会怎么样对我?我的前途会怎么样?他是我的养父,我的名声会怎么样?或者你放在不同的社会价值的背景下,人的选择都是不一样的,这个改变的过程,是社会发展的过程,也是戏剧发展的过程。有的时候我也会想,徐继祖这个人还是蛮冷酷的,能不能有另外一种平衡?

一些题外话:年龄,或者性格

小编:说徐继祖冷酷也好,还是宿命也好。我觉得它最戳我的,是他只有十八岁,我们都走过十八岁,可是他的样子,一点都不像十八岁应该有的样子。

钱:可能因为我已经50岁了,50岁来演这个十八岁,理解得有点残酷(笑)。是不是?

小编:所以您觉得是年龄的问题么?

钱:我演徐继祖,我这样分析他,但是我不希望他是这样的。我希望他还是像个十八岁的样子,单纯一点,有时候甚至激动一下,不要那么理智,不做官就不做官了(叹气)。为了感情可以放下很多东西,不是说我为了十八年的养育之恩可以不顾大义,而是我用我的可能来报答你。

小编:这是18岁和50岁的区别么?还是性格的问题?

钱:应该还是性格,我觉得如果是我,可能抛不开18年的感情。18岁和50岁的区别就是,18岁的人分对错,50岁的人只想怎么最好地解决问题。50岁的人抛不开,可能会想各种办法让它皆大欢喜。18岁的人冲动又单纯,抛不开怎么办,想不出办法的时候,我替你死,我代你去承受这个结果。但是性格是最关键的,他抛不开这份情,他想保住,这是性格问题。

小编:所以也是性格决定命运吧。但是想想,八府巡按是个什么样的职位,一个十八岁就能做八府巡按的人,也不是一般的厉害。

钱:是的,所以说他很适合做官,一般人没有这种定力,他做不到。比如戏文里的王十朋,他可能就不会是这种选择,他的性格也就做不到八府巡按。每个人的性格都不一样,价值观都不一样,就造成了不同的人生。徐继祖也有自己的性格和价值观。



编辑:岫烟倚晴天

图:爱糊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