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殷秀梅《丝路放歌》(词:尚飞林 曲:赵季平)

 yawachu 2018-05-15

《丝路放歌》这首歌词一开始就写到:“丝绸之路漫长,连接东方西方”。大气、开阔,一下就抓住了丝绸之路的核心。一个横贯东西方的桥梁,顿时出现在读者的眼前,生发出无限的想象空间。歌词的中段有这样的描述:“长安城内商贾云集,驼铃声声大漠苍茫,说不完的悲欢离合,唱不完的英勇悲壮,炎黄子孙担当大任,民族复兴扬帆远航”(节选)。写情景,也写人生,写传统,也写未来,短短的几行就写出了内含丰富的大境界,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整首歌词以极大的创作热情,反映出古丝绸之路上的生动画面,做到了哲思与诗意、叙述与抒情并存的高标准。歌词对丝绸之路历史意义的高度概括,是这首歌词的精髓所在,歌词的结束句,写出了人类共同的心声:“携手共享幸福,播撒和平希望”道出了世界文明的终极意义。


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直到大唐鼎盛时期,再到宋代郑和下西洋,水陆丝绸之路都有繁荣昌盛的景象,它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商旅都有深远的影响。古丝绸之路既是文化的源头,也是物质的源头,既是中国外交史的源头,也是生命探险的源头,它的起点在长安,是一笔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对今天而言,更有现实意义,是一条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也是传统之路,强国之路,复兴之路。重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实现中国梦伟大民族复兴的理想决策。


《丝路放歌》这个作品,音乐采用了大民族音乐的调式,包容了西域音乐的调性特色,使音乐在一个较高的音域盘旋、上升,有攀援高峰在崎岖的道路上艰难跋涉之意,又有玉树临风大鹏展翅的姿态。音乐的第一小节就是两个小二度关系的音程,演唱者一开口就有张力,有上下求索之感,好似在刀刃上行走,音乐的奇特性决定了它的艺术感染力,这就是音乐不同于其它艺术形式的魅力。


新世纪以来,中国音乐的繁荣有目共睹,古典音乐,民间音乐,流行音乐共存。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音乐爱好者,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形式,所以,音乐的市场繁荣,就是音乐工作者和欣赏者能够快乐交流的最佳渠道。《丝路放歌》在这种环境下面世就是生逢其时,喜欢声乐的朋友有耳福了:

《丝路放歌》在号角般吹响的前奏召唤之后,引出第一段气势磅礴的展示,转调使音乐进入充分抒情与思辨的中段,细细道来的乐句,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显得更加极积主动。社会越开放,对经典的挑战和要求就越高,能够听懂音乐的人就会更多,社会进步的好处对音乐而言,就是改变了曲高和寡的局面,更多的人喜欢欣赏音乐,听音乐是一件十分美好的事情。


《丝路放歌》这首作品,并非完全用汉民族的音乐调式创作,这是因为作品特殊内容的需要决定的,旋律中变化音的出现、音域平凡地在5度、6度以及8度之间进行,表现出丝绸之路上的戏剧性变迁、情感的激荡和异族风情,音乐的发展持续而坚定亲切而多变,我们可以说,这是一首用热烈的音乐精神对接世界文明的理想之歌。


一个作品的完美,在于每个乐句、每一个乐段、每一个音符的正确性,所有的对加起来,才是整体的正确。如果一首歌听了好几遍,还判断不出优劣,那它就不是一首好歌。我不怀疑有的歌耐听,经过很长时间才能浮出水面,但就歌曲而言,瞬间的感受是至关重要的。


《丝路放歌》的高度,在于艺术家的创造性思维与艺术实践的相结合,在于对丝绸之路的理解与思考,让我们感谢这首歌曲的词曲作家和演唱家的辛勤劳动。

消息内的资料只提供音乐爱好者学习、交流,如您喜欢本订阅号的音乐或伴奏,请留下电子邮箱,我们尽快发给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