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玉友注意:目前市面上特别是一线、二线城市的许多大商场和田玉专柜,卖的和田玉白玉许多是韩国玉(即韩国产的和田玉)。那些泛黄、灰黄、青黄(也有少量很白的)的镯子(折后卖价两三万的)、挂件,特别是金镶玉挂件,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是韩国玉。韩国玉符合国家关于和田玉玉种的标准,所以也能鉴定为和田玉,商家可以出具和田玉的证书及发票,也不担心顾客去重新鉴定。当然,商家一般不会告诉顾客“韩国玉”这个秘密,一般的顾客也可能永远也弄不明白自己买的是韩国玉。
![]() 大家能接受价格比较便宜的韩国玉吗?是不是认为只要玉质好、便宜、看得好,无所谓哪里产的?韩国玉,价格相对低廉,对于对和田玉产地不较真的顾客和消费能力有限而又特别喜欢白玉的顾客,也是不错的选择。
![]() 我们常见的韩料,多显青黄色、灰黄色和淡淡的棕色,透明度小于青海料,也没有俄料那种奶白色。韩料没有青海料和俄料那种鲜明的个性,成品玉件抛高光后呈玻璃光泽,抛柔光呈蜡质光感,油脂光感欠佳。韩料致密度多小于新疆和田玉,故而有手掂分量稍轻,透光结构较大。
当然韩国玉(韩料)中也有品质好的,甚至也有很白的,无论是白度、油脂度和致密度都非常接近新疆和田玉,只是数量稀少。但由于韩料的微量成份中不存在阳起石和矿物的组成结构逊色于新疆和田玉,这在其外表的观感上有所不同。总之,韩料质粗、色灰而缺油脂是与和田玉最大区别,辨识方面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看颜色:
韩玉多为灰黄绿色调的白色、灰黄白色,可见细小的针状白点,透明度比青海料差。和田玉白色稍闪青色,温润柔和;俄料颜色白,但白而不润,给人一种“干白”的感觉。青海料多呈灰白、蜡白色,但透明度较好。总结一下就是:
韩料——是青黄的青——即青中带黄
![]() 青海料——是青灰的青——即青中闪灰(烟灰色或闪紫色)
![]() 俄料——是奶白,如果闪青是偏绿翠色
![]() 和田子料——是青白的青——似偏蓝
![]() 二是看质地:
韩料密度相对小、细腻度、致密度、交织度相对和田料都比较差,颗粒感强,雕刻时易崩口,抛高光后玻璃光泽强,呈水透状;抛柔光呈蜡感,表面光泽柔和但不吃光。
总结一下就是:
韩料——是蜡质感强——吃光差——表现为柔而发“闷”青海料——是粉质感强——吃光过度——表现为“水”
俄料——是乳质感强——吃光但反光差——表现为“润而不油”
籽料——是胶质感强——吃光适当——表现为“油润”
三是结构特点:
韩料——可见片斑状结构
青海料——无结构或水泡型结构
俄料——线状交织结构,其特点是线的边缘模糊
子料——毛毡结构或线状结构,其特点是线的边缘清晰,几乎无扩散。
最后再说说光泽效应,这点虽然不能作为标准,但也有借鉴意义。和田玉的光泽可以分为油脂光泽、蜡状光泽和玻璃光泽;这些光泽效应是反射、折射、散射作用的综合表现,原理大家都知道,它与玉器颗粒大小和颗粒间隙有关。打磨后玉器表面在显微镜下呈不同的状态,如,线状、波状、平行排列、凹坑、麻点都会影响玉器表面的吃光度,从而影响其表面的反射、折射、散射;而呈现出不同的光泽效应;比如紧密毛毡结构,可以使可见光产生慢反射和散射作用,从而给人一种柔和的观感。
最后说明一下,韩料也有颜色纯正的白玉,只是产量极少;同时,韩料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玉色,就是黄玉,其颜色范围从淡黄到黄都有,颜色上酷似黄口,不同的是韩料黄玉结构较松,观感比较水透,特点是几乎都带有白色斑点(石花)。而若羌黄口油,河磨黄口细,俄料黄口粉(蜡质),韩料黄口水透(结构也松)。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