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均线的定义 均线全称移动平均线(Moving Average),一般俗称为MA,如5日均线一般称为MA5, 10日均线一般称为MA10。 l 均线的分类 按周期时间分为: 1.短期(20日以下),常用的有MA5,MA10,用来研判短期股价走势。 2.中期(20日~60日),常用的有MA30,MA60,用来研判中期股价走势。 3.长期(60日以上),常用的有MA120,MA240,用来研判长期股价走势。 当然根据个人操作习惯,可以自由地去设置参考的周期数,比如喜欢做超短线的可以使用MA3,利用斐波拉切神奇数字时可以使用MA13, MA21, MA34, MA55等,这里就不一一列举。 按计算方法分为: 1.简单移动平均线:MA 2.加权移动平均线:WMA 3.算术移动平均线:SMA 4.指数移动平均线:EMA 5.递归移动平均线:TMA 6.动态移动平均线:DMA 7.自适应移动平均线:AMA 8.平滑移动平均线:MEMA 9.指数平滑移动平均线:EXPMEMA 一般来说,比较常用的是MA、 EMA和SMA,而本章所讲的均线是指简单移动平均线MA。 l 均线的计算方法 如5日均线平均数的计算: 第一个5日平均数=(第一天收盘价+第二天收盘价+第三天收盘价+第四天收盘价+第五天收盘价)/5 第二个5日平均数=(第一个5日平均数×5-第一天收盘价+第六天收盘价)/5 第三个5日平均数=(第二个5日平均数×5-第二天收盘价+第七天收盘价)/5 依次类推,得到的平均数画在坐标图上连成线,即是5日均线。其他均线的计算方法相同。 l 均线的功能 主要有两个功能,即助涨和助跌的功能. 1.在上升行情中,股价从下向上依次突破各种均线,各种均线转点也依次出现并向右上方移动而呈多头排列,此时,各种均线可看作是多方的防线,当股价回档至移动平均线附近时,各种均线依次产生支撑力量,股价便再度上升。短期均线向上移动速度较快,中长期均线向上移动较慢,但均表示在一段时间内购股者的平均成本增加,买方强于卖方,股价回档至均线附近,便是买进时机,这就是均线的助涨功能。直到多方转弱,空头转强,涨势缓慢下来甚至下跌,各均线的转点依次出现,均线开始缓慢移动,股价再下跌到均线附近,均线失去助涨功能,将有重返均线下方的趋势,便不再适于买进。均线上升斜率越陡峭其助涨功能越明显。 2.在下跌行情中,股价从上向下跌破各均线,各均线向下移动并呈空头排列,此时均线便成为卖方的防线,当股价回升至均线附近时,便会遇到阻力,表示卖方强于买方,供给大于需求,成本线逐步降低。因此,当股价回升到均线附近时,便是卖出时机,这就是均线的助跌功能。直至卖方转弱,下跌趋缓,均线开始减速下跌或转点出现,股价回升至均线附近,便失去助跌功能,股价将可能重新回到均线上方,此时不宜急于卖出。均线下行移动越陡峭,其助跌功能越明显。 3.在股价长时间盘整时,各均线会粘合在一起互相缠绕,此时均线的助涨和助跌作用均不明显,但此时也是行情可能产生重大变化的关键时刻,应运用各种方法仔细研判未来趋势的方向。 4.助涨和助跌的功能,不仅表现在市场层面,还表现在股民心理层面,因为均线是属于比较入门的指标,很多不太关注技术分析的股民依然对于均线有所依靠,当股价运行到某条均线时,会刺激股民进行买入卖出操作的欲望。 l 均线的交叉 均线交叉可分为金叉和死叉两种。 1.在上升行情中,短期均线从下向上突破中长期均线形成的交叉,称为金叉,金叉是多头强势的表现,多预示后市会有一定的上升空间。 2.在下跌行情中,短期均线从上向下跌破中长期均线形成的交叉,称为死叉,死叉是空头市场来临的表现,多预示后市会有一段下跌空间。 3.金叉和死叉一般要配合其他指标进行分析才更可靠。 4.一般来说,短期均线从上向下跌破中长期均线,通常是个明显的空头信号,反之则是个多头的信号。股价跌破短期均线,通常会在中长期均线获得支撑,如果中长期均线也被跌破,并且无法拉回致使短期均线与中长期均线形成死叉,后市必跌无疑。 5.股价长时间处于盘整,短期和中长期均线常缠绕在一起,金叉死叉交替出现,此时便失去意义了。 l 均线的用途 1.揭示股价平均成本。 2.显示股价变动的基本趋势。 3.股价支撑线和阻挡线。 4.自动发出买卖讯号(葛兰威尔八大法则)。 l 均线的缺陷 1.市场进入牛皮整理时,买卖讯号频繁,且会不断发出错误讯号。 2.均线的最佳周期与组合,难以判断确认。 3.单凭均线的买卖讯号无法给投资者信心,通常需要其他技术指标辅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