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让母亲节沦为“情感秀场”

 桂子飘香study9 2018-05-15

别让母亲节沦为“情感秀场”

张英

  每年五月的第二个周日为母亲节,子女们都会为母亲送上一份节日的礼物以表孝心,同样商家也会在此时推出各种母亲节促销活动刺激消费。母亲节来临之前,不仅传统礼物如鲜花、衣服等销量大幅提高,不少子女更是高消费,为父母精挑细选送去祝福,节日还没到,“孝心消费”已经极其火爆了。(5月10日 《齐鲁晚报》)

  “母亲节”也是一个舶来的节日,这个节日这些年慢慢地开始火起来,让它火起来的,实际上仍然是消费主义的驱动在起作用,商家利用“孝心”进行情感营销,而子女们因为平时陪伴父母的时间太少,也乐得在经济上进行相应地补偿,这也是为什么节日还没到,孝心消费就已经火爆起来的原因。

  其实这些年来,除了消费主义下的节日效应,更多的时候我们把母亲节这样的日子过成了一场“秀”,例如平时对父母各种不耐烦,电话都难得打一个,母亲节这天却拼命在微博、微信这样的社交平台上大秀孝心、大把抒情,以为这种做法会感动世界,殊不料实际上只感动了自己,也难怪有人评价这不过是一种廉价的内心展示,与感恩没有丝毫关系。

  母亲节的设立初衷与内涵,乃是希望以这一个节日来纪念和歌颂母爱,同时要人们以实际行动将感恩之情落到实处。从这一出发点来看,当下人们在母亲节这一天所表现出来的浮躁、敷衍、大打商业牌来表达感恩,都完全背离了它的初衷。这既有消费主义占据社会文化主流所带来的影响,也有人们对真正的孝顺与关爱之理解日益弱化的原因。其实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对“孝”的提倡和内涵解读都可视为一种行动指南,如《论语》中的“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这段著名的对话中,孔子对“孝”的定义尽管简单却又难以做到,说白了,意思就是:帮着做事或给父母丰美的饮食都不能称之为孝,孝顺最难的是在父母面前始终和颜悦色。

  我们不妨对照一下,在平日里,对母亲的关爱有多少?有没有做到始终和颜悦色?对母亲的关爱究竟是出于内心自觉,还是为了彰显孝心而勉强敷衍?曾经有一所大学做过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的主题是“你对母亲了解多少”,结果在500份问卷中,71.8%的大学生不知道母亲的年龄,67.%的大学生不知道母亲的生日,还有少数一些人对母亲“一无所知”,其实不仅仅是大学生,社会人群中也有不少人对母亲的基本情况都不清楚。如果没有从点滴做起的孝顺行动,那么每逢母亲节便高调“感恩”的做派,确实就成了道德压力下的一种应付和虚伪。

  节日应该有更多的人文内涵,而不仅仅是一次情感“秀场”的狂欢,或者是一次商业、消费的席卷。对母亲表达感恩的方式可以是多样化的,但最好要真正地用心,而最重要的是在平日里也能始终像庆祝节日一样,对母亲和颜悦色、高调“示爱”。

来源: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