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起县2016

 承明文馆 2018-05-15
吴起县2016-2020年“一村一品”产业发展规划 -----------------------------------------------------------------------------------------------------------------------------------------------------------------------------------------------------

根据延安市一村一品产业化发展的总体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订《吴起县2016-2020一村一品产业发展规划》。

一、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们严格按照稳粮、兴果、强畜、扩菜的产业发展思路,充分挖掘资源潜力,突出区位优势,以特色产业为突破口,坚持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市场化经营 ,以设施农业、高效种植、文化旅游为抓手,大力推进棚栽种植、有机蔬菜、文化旅游等特色产业建设,通过近几年的发展,截止目前,全县年均种植全膜玉米12万亩,马铃薯10万亩,以谷子为主的小杂粮5.4万亩,累计建成日光温室2557座,设施蔬菜面积达到7797亩;纯草地10.5万亩;全县存栏羊子累计达到15万只、生猪5万头、大家畜饲养量0.66万头条、中蜂养殖量656箱、家禽22万只;经济林果面积8万亩,产量达7500吨。2015年粮食总产达6.2万吨,瓜菜总产达7.8万吨,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1376元,同时涌现出了铁边城文化旅游、长城水肥一体化胡萝卜、马湾香瓜等一村一品示范村建设先进典型。为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发展提供了样本,做好了铺垫。

以大棚蔬菜、养殖、小杂粮等特色种植、经济林果为主的四大农业主导产业基本形成。农产品生产逐步向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全县逐步形成了周长玉米、马铃薯种植基地,铁边城、吴仓堡蔬菜基地,洛河川西甜瓜种植基地,五谷城小杂粮种植基地和南部山地苹果种植基地五大规模化、区域化、特色化发展格局。经营模式由分散经营向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转变。农业产业发展思路更加明确,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建设规模初步形成,农业发展比以往都更加贴近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发展。但发展过程中存在初级产品多,中高端产品及加工产品少,产品市场占有率不高,而且季节性相对过剩严重,不能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土地细碎化依然严重,基础设施薄弱,品种繁杂,零碎种植较多,农业功能拓展深度不够,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较低,品牌建设滞后,经济效益低等问题凸显。

二、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四中全会及中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统筹城乡为总揽,继续坚持稳粮、兴果、强畜、扩菜的产业发展思路,以主导产业建设为核心,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的要求,以优势资源为依托,坚持因地制宜与区域禀赋,市场导向与培育特色品牌相结合,进一步提升特色产业,创新经营方式,打造知名品牌,加强市场营销,推动农业转型,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三、目标任务

全县2017年发展一村一品专业村62个,其中创建一村一品专业村20个,示范10个。创建一乡一业专业乡镇2个,示范1个。到2020年,全县建成一村一品专业村78个、一乡一业专业镇4个。其中:国家级示范镇1个、示范村5个,省级示范镇1个,示范村10个,市级示范镇1个、示范村20个、县级示范镇4个、示范村40个。初步形成山地苹果、休闲观光农业、设施瓜菜、舍饲养羊、特色种植五大规模化、区域化、特色化一村一品发展格局。专业村镇逐步达到拥有一个主导产业、培育一个产业品牌、建设一个规范化合作社、培养一批农民致富带头人、创立一套示范带动模式的五个一目标要求。使专业村主导产业收入占到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60%以上,从事主导产业的农户达5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所在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10%以上。专业镇主导产业收入占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30%以上,从事主导产业农户达到3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0%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普及程度、农民参与积极性普遍提高,凝集力、带动力增强;优势特色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全面形成,农民收入大幅增加,打造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和优质产品。具体目标如下:

1山地苹果。以长官庙、庙沟、吴起镇、周湾镇和白豹南部五镇山地为主,大力发展山地苹果和吴起楸子,2017年发展一村一品专业村21个,到2020年建成一村一品专业村29个,苹果专业镇2个,其他镇因地制宜发展。

2棚栽业。以铁边城、白豹和洛河沿岸川道地、背风向阳地势平坦地为主,重点发展设施瓜菜,2017年发展一村一品专业村7个,到2020年建成8个一村一品专业村,蔬菜专业镇1个。

3畜牧养殖。以周湾镇、长城镇、五谷城镇、铁边城镇、吴起镇、白豹镇为主,紧紧围绕小群体、广覆盖、大规模发展模式,2017年发展一村一品专业村7个,到2020年建成一村一品专业村9个,累计猪羊存栏30万头只,完成50吨地椒羊深加工,全力提升吴起羊肉的知名度。

4特色种植。以周湾、长城、五谷城为主,重点发展节水灌溉根茎类作物现代特色种植,突出发展好五谷城杂粮及农产品加工业。2017年发展一村一品专业村24个,到2020年发展一村一品专业村28个,其中五谷城镇建成杂粮种植及加工一乡一业专业镇。

5休闲观光农业。以铁边城镇、吴起镇、白豹及县城城郊村为主,重点发展古镇文化及农业休闲观光。2017年发展一村一品专业村3个,到2020年建成集休闲度假、果蔬采摘等一村一品专业村6个。

四、工作重点

根据我县农业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突出抓好主导产业产业建设,加快推进贫瘠土壤的修复工程,培肥地力,增施有机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品质,对有条件的地方,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农业,切实挖掘区域特色和土壤增产潜力。

1、稳定粮食生产。在稳固玉米、马铃薯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小杂粮、胡萝卜等根茎类作物为主的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川台涧地及有条件的拐沟边远山区年均发展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种植8万亩;山地发展以豆类、糜谷、荞麦、麻子为主的杂粮7.5万亩;以白于山区为主年均发展脱毒马铃薯10万亩;确保粮食总产达到6.2万吨以上。   

2、加快蔬菜产业发展。以农业园区建设为载体,按照扩面积、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的思路,加快设施蔬菜建设步伐,并积极探索周长涧地、庙沟等镇以南瓜、白葱、大蒜为主的露地菜种植。着力打造洛河沿岸瓜菜种植基地、周长及乡镇驻地时令水果种植基地、吴仓堡、铁边城一线辣椒种植基地,保障蔬菜的季节、区域、品种均衡供应。加快新品种的选育和新技术的引进试验,建设蔬菜种苗繁育基地,力争种苗统供率达到40%以上。开展蔬菜标准园创建活动,改造新建一批设施蔬菜基地,加快建设田头预冷、保鲜贮藏等设施,有效规避市场风险,畅通市场流通渠道。

3、着力加快果业发展。以吴起镇、庙沟、长官庙、白豹等南部乡镇为重点,加强经济林果业建设,结合苹果基地县建设,坚持引进富士、嘎啦新品种和挖掘黄元帅、秦冠、红五星和小米果等乡土果树品种,年发展苹果园30000亩以上,到2020年力争建成20万亩山地苹果种植基地和10万亩吴起秋子种植基地,同时要完成8.5万亩幼园抚育管护和老园改造、抚育改造山桃山杏5万亩、老园管理2万亩,努力形成农民增收致富新产业。

4、做大做强现代畜牧业。2020年末畜牧业实现30万头(只)生猪、羊子养殖基地目标,完成50吨地椒羊深加工;打造子午岭黑山羊羊肉品牌和吴起地椒椒羊肉两大品牌;推广年存栏能繁母羊100只,出栏80只,收入5万元的“185”山羊养殖和年存栏能繁母羊50只,出栏100只,收入5万元的“515”湖羊等肉用绵羊养殖两个模式:创建全国最大的地椒椒百里香山羊品牌繁育基地县,通过选育提高,实现地椒椒百里香山羊存栏20万只以上;围绕铁边城镇铁边城村、新寨凤鸣湾、庙沟镇楼房掌村三个万只蛋鸡养殖示范区,逐步带动全县蛋鸡发展。

 5、做优做亮区域特色产业。以谷子、荞麦等为重点,引进筛选、提纯复壮优良品种,推广丰产栽培技术,建设五谷城小杂粮及加工一乡一业,推进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全镇年均发展小杂粮2万亩,带动全县总面积达到7.5万亩,总产量达到4000吨。加快西甜瓜发展,继续保护好马湾香瓜品牌,在积极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和产权保护的基础上,大力推广马湾香瓜种植技术,辐射带动洛河沿岸西甜瓜种植,努力使西甜瓜种植面积达到0.5万亩,总产量达  万吨;大力发展百里香牌肉羊产业,依托园区建设,发展以肉用山羊为主的200只以上羊场500个,到2020年羊子存栏达15万只,出栏8万只。  

6、培育休闲观光农业。以铁边城宋代古镇、旅游名城和城郊村山水风景、农耕文化及现代农业观光采摘为抓手,进一步挖掘我县资源优势和文化底蕴,将黄土文化、地域民族文化与自然生态景观相结合,打造集观光、休闲、度假、体验、采摘等多种元素于一体的农业休闲观光综合体,

7、大力发展新型业态。围绕我县特色农产品,以互联网+”为纽带,建立网上农贸市场,开展农产品市场行情和动态快递、商业机会撮合、产品信息,支持有条件的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推广O2O线上营销和线下体验一体化经营模式。依托村淘宝、乐村淘、村村乐、谷农优品、优卡特等客户资源和品牌效应,充实产品种类和企业数量,建成荟萃农特产品精华、产品质量优良、信誉可靠的吴起农产品电商大平台,促进特色农产品和优势农产品占领高端市场,扩大市场占有率。到2020年,培育年交易额200万元以上的农业电商企业5家,基本实现产运销一体化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格局。

围绕上述七个方面的工作,全力构建现代农业科技服务支撑体系:

(一)全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支持发展专业大户。从2016年开始每年发展专业大户200个,支持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实用人才、技术能手、农村致富带头人和返乡大学生逐步发展为专业种养大户;加快培育家庭农场。鼓励适度规模的农户和种养大户发展或转型为家庭农场。每年培育家庭农场30个;提升壮大农民合作社。支持兴办专业合作、股份合作和社区合作等多元化、多类型合作社,推动跨区域合作和同业联合发展,支持创建农产品加工示范合作社,每年建成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20个。

(二)加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整合各类农民教育培训资源,以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农业企业领办人、农业创业人员、规模种养场主等为主要对象,每年完成100名职业农民培育,努力培养一批以农业为职业、占有一定的资源、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有一定的资金投入能力、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的新型职业农民。

(三)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以圆方集团龙头企业为主导,扶持一批起点高、带动力强、效益可观的农产品加工业。逐步提升五谷城桐寨小杂粮、山地苹果、宇龙西甜瓜、老常家炒货等传统特色优势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四)着力打造农产品名优品牌。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合作和联营方式,创建地域特色品牌,增加附加值。对获得三品一标认证和获得名优品牌的农产品给予一定额度的奖励。

(五)加快土地集中流转。充分利用土地确权登记工作资源,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通过转包、出租等形式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步伐,支持规模集中连片流转,为产业发展提供可靠用地保障,年均流转土地占耕地面积5%以上。对集中流转土地面积在100亩以上的经营主体给予适当奖励。

(六)推进农业机械化程度。围绕五大产业基地建设,推进产业全程或关键环节机械化。鼓励购置动力机械、大棚卷帘机和节水滴管设备,对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村镇的新型主体新购置动力机械包括玉米联合收割机(60马力以上)补贴50%。新购置各类作业机械补贴80%

五、运作模式

1、对分散和细碎地块,结合产业建设及时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统一流转土地,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民的方式进行运作;

2、对跨村、跨镇、跨流域的产业,通过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逐步发展成为区域联合社的形式建成产业基地,进行统一管理,逐步发展成一社一业

3、对特色产业不便于合作的可以以家庭农场名义成立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产业相关机构,统一承包,统一管理与销售;

4、个人联片承包土地以种养大户的形式进行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产业发展。

六、推进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和县委、人大、政府、政协主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单位负责人及各镇党委书记为成员的全面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农业局,由农业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全县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产业工作。并成立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发展指导中心,负责全县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专业村镇的申报认定,建设管理,考核指导等具体工作。

(二)加大资金投入。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统揽农业农村工作全局,加大资金投入。县财政每年列资1亿元用于全面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发展。金融部门要拓宽信贷资金支农渠道,扩大信贷规模支持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建设。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和民营资本投向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产业建设。同时要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和促进作用,落实好国家、省出台的农业产业化扶持政策。

(三)强化科技支撑。一是大力支持资金技术密集度高的产业化项目。推进杂粮、羊制品等精深加工和根茎类作物及蔬菜速冻预冷包装等进入市场前的加工包装业。二是加强产业化新技术的引进。优先支持节水农业和土壤修复工程相关技术。三是根据农产品加工的需要调整品种品质结构。加强以品种改良为主的科技攻关,依托农业科研机构、种子经营部门、龙头企业和民营实体,大力实施种子、种苗良种工程,引进、选育、示范和推广优良品种,加快品种更新换代,提高全县主要农产品的优质品种率。四是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提高农产品标准化和无公害化生产水平。五是以装备结构调整为重点,加大农机的推广和投入力度。围绕农业产业化建设,培育一批综合服务能力强、形式多样的农机服务组织。

(四)优化发展环境。要树立扶持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产业建设就是扶持农业、扶持新型主体就是扶持农民的理念,加大政策扶持保护力度,建立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指导联席制度,进一步落实中省市促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真正做到执行国家政策不打折扣。尤其是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涉农相关部门,要把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作为创先争优的重要内容,转变职能,提高效能,搞好服务,形成合力,为我县农业产业化加速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五)建立考核机制。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专业村镇建设实行检测考评和动态管理。考核结果全县排队通报,把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发展作为各镇,各相关部门党政领导干部业绩考核的主要内容,考评结果同干部奖惩、使用挂钩,各镇、各相关部门,进一步采取得力措施,把考评考核作为推动、促进和检验工作成效的重要手段,确保我县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产业健康发展,规划期内各项目标如期实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