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你选了这五大专业,性格和习惯都会改变

 天下小粮仓 2018-05-15

如果你选了这五大专业,性格和习惯都会改变

原创拒绝他人自媒体转载

话题策划/刘冷丝 图/改编网络

【导读】现在是毕业季,很多高校毕业生马上要奔赴工作一线或者在新的专业继续深造。但是,你知道吗,你将从事的专业会对你一辈子产生什么影响?我们都知道,专业会对人产生影响。有的专业让人变得活波开朗,有的让人变得郁郁寡欢,有的让人变得冷静,有的让人变得暴躁。但是,有五个专业对一个人的影响最为深刻,而且影响多为负面,严重的甚至会产生抑郁。

第一名心理学:看懂别人,唯独不懂自己

如果你选了这五大专业,性格和习惯都会改变

这幅心理图让人很抓狂

很多人有一种误解,学心理学的人最会做心理工作,那么,自己的心理问题应该是最少的。然而事实恰恰相反,学心理学的,自己的心理问题最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的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的科学,既是一门理论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心理学研究涉及知觉、认知、情绪、人格、行为、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等许多领域,也与日常生活的许多领域——家庭、教育、健康、社会等发生关联。

心理学专业要做的事情就是:

1.描述发生的事情;

2.解释发生的事情;

3.预测将要发生的事情;

4.控制发生的事情。

从事心理学专业的人士,不论是对别人还是对自己,他们都随时准备着用已经学到的理论去分析他们眼前的一切事情,揪出前因后果,追根朔源。他们时刻保持清醒的意识和客观的认知,去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那些已然和未然,因此也是抑大于扬,很难冲动的起来。

学习心理学的人,往往会出现一种类似博弈的心理,会变得极其注重事情的结果,会非常无情的用事实论据和论点来批判一个人,会试图通过各种隐蔽的方法来控制人,会越来越在意别人是个怎样的人,越来越在意自己是个怎样的人,最后搞的自己不像人。他们会越来越理性,缺少感性,就很难感到快乐。

除去这些,心理工作者在帮助别人解决他们的问题,倾听他们大倒苦水时,也像垃圾桶一样接受别人的负能量。如果没有良好的自我调节和疏导,心理工作者的心理问题也接踵而至。

第二名哲学:洞穿了世界,却读不懂人生

如果你选了这五大专业,性格和习惯都会改变

你能读懂这幅画的哲学味道吗?

哲学一词源于希腊文,意即“爱智慧” 属于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就我们个人来讲,哲学就是一种生活方式,或人的存在形式。它反映我们对人生的态度,或生活中奉行的一些准则。有时,哲学对人生也是无奈。比如,我们每一个有思想的人,无论生活中处于什么样的状态,都想在哲学上面找到答案,然而,并不令人满意。这也是哲学的痛苦,人的悲哀。人生的千差万别和人性的弱点都免不了对他所思所悟感到束手无策。人始终在苦苦寻求其行为在哲学上的最终解释。

哲学,是最让人内心平静的专业,我们会发现,很少看到哲学家脸上时刻挂着笑容,常说,表情是瞬间凝固的容貌,容貌是长久固化的表情,哲学家脸上流露最多的,通常是严肃,庄重,和沉思。他们不在思考,就在思考的路上,他们的大脑,是思想家的大脑,可以不受任何外力影响,对于时代的、合时宜的一切,全然保持疏远、冷淡、清醒,他们的目光很犀利,哪怕是昙花一现的现象,小菏才露尖尖角的苗头,其后的本质都逃不脱哲学家们的法眼。让我们回顾下哲学家们的面孔看看是否如此,他们脸上经常会绽放笑容吗?还是经常一副严肃与沉思的表情?比如周国平老师,他的脸,似乎就阐释了哲学的某种特质。

第三名医学:目睹残酷太多,自己变得冷漠无情

如果你选了这五大专业,性格和习惯都会改变

医学的这幅图就让很多人奔溃

医学,是通过科学或技术的手段处理人体的各种疾病或病变。它是生物学的应用学科,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从解剖层面和分子遗传层面来处理人体疾病的高级科学。它是一个从预防到治疗疾病的系统学科,研究领域大方向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法医学、检验医学、预防医学、保健医学、康复医学等。

医护工作者包括医生、护士、治疗师和其他类似的专业人员,要求他们有极强的服务意识和极好的耐心,即便自己有脾气也不可以针对被服务群体,医护工作者不但工作时间超长、没有规律,而且总是奔走在生死攸关的浪尖,压力重重,无以言表。威尔德说:“他们每天都面对病痛、外伤和死亡,还要和患者的家属交涉。他们的眼前一片灰暗,目之所及的地方都是悲惨世界。”

但学医并不一定都带来不好的结果,有学医的人认为,学医使他更加认真的生活,更加珍惜生命,也因为学业的繁忙更加地珍惜时间,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第四名法学:找不到公平和正义,心理落差太大

如果你选了这五大专业,性格和习惯都会改变

那么多的法典能读多少?

法学又称法律学、法律科学,是以法律、法律现象以及其规律性为研究内容的科学,它是研究与法相关问题的专门学问,是关于法律问题的知识和理论体系。法学,是关于法律的科学。法律作为统治阶级制定的强制性规范,其直接目的在于维持社会秩序,并通过秩序的构建与维护,实现社会公正。作为以法律为研究对象的法学,其核心就在对于秩序与公正的研究,是秩序与公正之学。

当前的法学教育与社会需求的职业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冲突,绝大部分的法学学士甚至法学硕士,不能立刻从事与法律专业关系密切的法官、检察官、律师、法律顾问等工作,必须得通过国家司法考试,而国家司法考试的过关率又非常低,使得此专业的人士压力很大。学术方面,此专业要求极高的逻辑思维能力,心思也要很缜密,条理清晰,而且常常书本上的理论与现实中的实践脱节很大。专业最不易令人冲动。

如果说怀有赤子之心的法学专业人迷茫的是真正的公平和正义,那么心志不坚的人则很容易受利益的蛊惑而走上一条歪路。如同其他制度一样,法律不可能是完善的,法律的缺陷、漏洞和错误能给一些当事人带来利益,给另一些当事人造成困境,律师因而有机会向客户出售他们利用法律缺陷的能力。同样,当成全或挫败当事人请求在法律上都能说得过去的时候,法官作出偏向一方当事人的决定,并不会面对不可逾越的道德障碍。深信只要遵循文义,每个案件都能从法律条文找到现成答案的法官,这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多见的。

第五名艺术类专业:最懂生活,自己却迷失在生活中

如果你选了这五大专业,性格和习惯都会改变

梵高就奔溃了

艺术学专业,主张从多种角度和深度研究艺术的现象和本质,注重学术的精度和纯度,主张跨文化沟通,从艺术的本质、起源、发展和创造等各个方面,探讨人类艺术发生与发展的规律以及未来的走向和变化,以“大艺术”的视野去想问题。

艺术家对艺术的痴迷,甚至由“迷”到“疯”,不疯魔不成活。梵高最著名的作品多半是他在生前最后二年创作的,期间他深陷于精神疾病中,最后在他37岁那年开枪自杀。不光是梵高,世界上许多著名艺术家们的精神病(病理性、或因为外界刺激而产生的独特个性和气质)一直都是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

尼采将艺术家称为“患病动物”。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精神病学教授凯·贾米森发现:较之普通人群,作家和艺术家中的躁狂抑郁症患者和具有躁郁型气质的人更多。牛津大学实验心理学系的戈登.克拉里奇教授说:“许多文献资料表明,天才与疯狂二者间存在关联。极富创造力的人往往具有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与精神病患者的认知方式类似。”艺术家们的工作通常收入不稳定,工作时间不固定,而且很多时候都要承受孤独和寂寞,同时,外在与内在还都要保持与普通人的不同,长此以往导致抑郁的精神面貌。

如果你选了这五大专业,性格和习惯都会改变

拒绝转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