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孤独

 冬天惠铃 2018-05-15

孤独 来自红韵品读 08:17

孤独

作者丨范晓波   诵读丨红韵


犹如颜料中的大红或大黑,汉语中有些词是不便随意遣用的。

“孤独”是其中之一。


不仅因这词太猛太煽情太容易破坏语境的和谐,也因它太容易泄露用词人的心性。


孤独意味着什么?坦承孤独的潜意识又是什么呢?


我提防这词许多年了。矫枉过正,即便不是用于自指,也是小心加小心,能找到替代词时绝不求它。



似乎,只有二十岁时使用它才不觉得犹疑和害羞。

那时视伤口等同于光荣,孤独等同于脱俗,那时连死亡都是个光彩熠熠的词,因为在同一本词典里,长寿约等于腐朽和赖皮。


我甚至敢把这词写进文章的标题,就像流行音乐所干的,什么词狠来什么。

有了那段经历,我以己度人,觉得自称孤独的人基本是暗流激荡之人。

越是孤芳自赏的人,越会这样自我宣扬,不一定说给世界听,也可能是自我暗示和要求。

这样说并不是要表达歧视。恰恰相反,透露的是羡慕。


每个年龄都自有妙处的说辞,我视之为无可奈何的自我安慰,如果非要说四十岁才是人生最好的阶段,比青涩的二十岁还好,我就觉得有点自欺欺人了。

在我看来,敢于标榜孤独的年龄才是好年龄。



在大众眼里,孤独的内涵无外乎两种:一是不被理解,二是不被爱。

敢于宣示这两点的,要么是矫情,要么是超级自信。


一个真的什么都没有的人,是不会四处声张的。

至于那些到了四十岁仍热衷书写孤独的人,我不仅羡慕,而且敬佩。

这说明,你的青春期比我还长,你面对人生虚无本质时比我更有底气。


不必假谦虚,我现在得到的理解,绝对比二十岁多,现在拥有的爱,也并不比二十岁时少。

不过底气,却是越来越虚弱。


起码,不再相信明天一定比今天好。不相信人类真的比其他生物高级。不相信出生是种幸运,生养也算得上给予。不相信人生而平等。不相信人之初性本善。不相信勤劳才能致富,真诚就能得到友谊。不相信养生就能长寿。不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更重要的,对于死后能否和先逝的亲人见面,也找不到令人心安的答案。


失去了这些相信,人就成了没有主心骨的芦苇,风一吹就瑟瑟发抖。

常和朋友开玩笑:我没法像二十岁时那样热爱生活了。

即便和最爱自己的人竟日厮守,仍难免在许多时刻内心荒凉。

理解努力伸长手臂,但够不着我。



许多时候,白天也能强颜欢笑及时行乐,到了晚间,站岗的意志力睡去,荒诞感和虚无感又从梦里冒出来,比白天更真实更面目狰狞。

前两年还曾去医院挂号看心理医生,结果发现她开导我的理论我比她还精通。


也求助过宗教,但宗教对许多无法验证之境言之凿凿,描绘得过于具象而肯定,反倒让我心生疑窦。


勉强扶住我的信念是,我要慢慢摸索,创立对自己有效的私人宗教。

常在夜深和他人忙碌的白天时去人少的角落疾走以放松神经。有时在热闹的饭局中也会黯然跑神,提前撤退。有时关着门清理情绪里的垃圾,小朋友突然闯进来说是打一圈酱油,我不等她把玩笑开完就请她出去,之后又懊悔不已,陷入更深的垃圾。


有时冷不丁地想到,这种理解和爱都帮不上忙的无助,或许正是孤独的真实面目吧。


一点美感也没有,只是使人困窘难受。


我现在刻意和它保持距离,并不仅仅出于修辞的自觉。


“孤独的人是可耻的,”以前觉得这只是反讽或自嘲,现在想想,或许还是一种很实在的自卑。


说可耻也许矫情了点,至少,它不值得声张,更不值得歌颂。

能心甘情愿地承认已经很有勇气了。



有了这样的比照,就倍感二十岁是多好的年华啊,一切伤痛均不触及底线,什么心情都可以张贴到天空上去,什么词都敢往纸上涂抹。

那种可以随意抒发的孤独是种多好的情绪啊。


就像你闲时自酿的红酒,心情好时喝一杯,心情不好时也品一口,就算是泼洒在稿纸上,也不是黑墨团,多半是湿润的红,像新鲜的吻痕——

源自爱情,或者上帝。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