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刚刚,《新闻联播》报道, 北航再创世界纪录 | 人类历史将记住这一天!

 时史君 2018-05-15


北航“月宫365”计划

今天圆满完成

2018年5月15日,央视《新闻联播》

就在今天

备受关注的北航“月宫一号”

再次缓缓开启舱门

4位院士和刘红教授迎接

4位志愿者微笑着走出“月宫”

“神舟”号飞船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戚发轫,人机与环境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浚,虚拟现实技术和人工智能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沁平和北航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房建成共同开启舱门,欢迎志愿者凯旋

至此,在“月宫一号”内进行的

为期365+5天的、世界上时间最长的

“月宫365”实验

获得圆满成功!

(文末有来自“月宫”的神秘礼物)

出舱仪式上,嘉宾为“月宫365”实验8名乘员志愿者颁发“北航冯如杯科学探索特别奉献奖”

“月宫365”计划

向下滑动看更多

“月宫365”实验于2017年5月10日开始,至2018年5月15日出舱,共历时370天,是世界上时间最长、闭合度最高的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实验。其主要任务是研究一个生物系统如何实现为不同代谢水平的乘员组提供生命保障,并保持系统稳定。

出舱后,“月宫365”计划8名志愿者与嘉宾合影

实验志愿者共有8名,分为2个乘员组,设置3班。1组值第一班,持续时间60天;2组值第二班,持续时间200天,已打破此前由俄罗斯创造的同类系统中最长驻留180天的世界纪录;1组再值第三班,持续时间105天。

1组志愿者为刘慧(舰长)、刘佃磊、胡静斐、高寒4人,2组志愿者为刘光辉(舰长)、伊志豪、褚正佩、王伟4人。

2017年7月9日,“月宫365”第一次换班,8名志愿者在舱内会师

“月宫一号”所使用的生物再生生命保障技术,是保障人类在月球/火星等地外星球长期生存所需关键技术。

北航刘红教授团队经过十年努力,研制出我国第一个、世界上第三个空间基地生物再生生命保障地基综合实验装置“月宫一号”,并于2014年5月成功完成了持续105天的我国首次长期高闭合度集成实验,标志着我国成为了继俄罗斯、美国之后,第三个掌握了该技术的国家,也标志着世界首个由“人-动物-植物-微生物”构成的四生物链环人工闭合生态系统的成功建立,使我国此项技术水平进入世界领先行列,成果入选“新中国65年十大引智成果”、“2015年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

出舱 · 仪式亮点

出舱仪式现场精彩视频

出舱推迟了5天

舱门开启前,志愿者们在舱内向外微笑致意

原定于5月10日的出舱日期。被推迟到了5月15日。

这是“月宫365”实验“故意为之”,是在舱内志愿者事先并不知情的情况下发生的。志愿者们在舱内发生和经历的每一次“意外事故”都是实验过程中的重要部分,都是获取宝贵实验数据的来源。

来自“月宫”的“特产”

舱门开启后,4位志愿者把在“月宫”种植的大豆、小麦、胡萝卜、西红柿、辣椒等,分发给舱外欢呼着祝贺他们的人群。

“月宫一号”植物舱中生长的植物,沐浴着特殊光照,根植于特别营养液中,恒温、恒湿,天然无公害。种植采用了植物长期连续高效栽培技术,这些与生长相关的科学数据,在志愿者分析结果或者某些现象时起着重要作用。

如果图片无法加载,就猛戳几下空白处

还有志愿者们在舱内养殖、食用的神秘食物

听说这罐吃起来像薯片哦!

实验结论

365+5天的世界上时间最长的“月宫365”实验,闭合度水平超越了月宫团队2014年创造的世界纪录,达到了98%(比如一个人需要100公斤食物,有98公斤可以通过这个系统来满足,那么闭合度就是98%)

本次实验在世界上首次建立了系统长期稳定运行的生物调控技术,并通过实验过程中不同代谢水平的乘员组换班更替、停电及设备故障冲击等突发状况验证了该技术的有效性;实验分析了不同工况下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的稳定性,明确了影响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的可靠性的关键因素;实验发现了在幽闭空间中自然光制度变换对人的生物节律和情绪的影响规律,发明了模拟自然光变换调节人体生物节律和情绪技术和设备;实验建立了植物长期连续高效栽培技术、营养液长期循环利用净化和调配技术。

未来计划

月宫团队和嘉宾合影

月宫团队将在总结分析试验结果的基础上,进行空间站、月球/火星探测器搭载的小型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实验装置研制,争取搭载机会,通过天地对比分析,获得矫正参数和模型,进一步为该项技术应用于太空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

出舱 · 报道集萃

全球瞩目!

海外媒体也来报“月宫”

海内外主流媒体网页、微博

海外社交媒体Facebook&Twitter

全媒体平台出动!

(右滑看更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