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如画,在诗人们的笔下展现的栩栩如生(网络/soh合成) 36首唐诗名作,就是一部唐诗极简史,伴你一览大唐风光 王朝的起落兴衰,会反映在当时文人的作品中,无心记述历史的诗人们,闲愁之际的感叹竟成了整个唐朝的素描的简史,这其中更是有正史无法记述刻画的生动的细节,感人的故事。 唐朝,自公元618年建立至907年灭亡,历经289年,那个繁荣昌盛的大唐,诗人辈出,风气开放,每一个人都在尽情地活着。 大唐是诗歌的黄金期,一本《全唐诗》收录唐代诗人二千二百余人,诗作四万八千九百余首,若都读完,需好长一段时日。 然大家闲暇皆少,“古诗文赏析”整理的这极简的唐诗史,亦可伴你一览大唐风光。 唐·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局部(wikimedia) 初唐文章四友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唐】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自李渊建立唐朝后,属于魏晋的狂放不羁、率真洒脱慢慢褪去,大唐风韵初显于初唐的文章四友,他们是崔融、李峤、苏味道、杜审言。 他们的一些作品,在诗律和诗艺的研练方面有很大进展,为唐代近体诗的定型作出了贡献。 其中最为有名的是杜甫的祖父杜审言,胡应麟《诗薮》曾评价,“初唐无七言律,五言亦未超然。二体之妙,杜审言实为首倡。” 唐墓壁画“宴饮图”(wikimedia) 初唐四杰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在狱咏蝉》【唐】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初唐诗风仍留有齐梁的浮艳,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一改诗坛往昔浮艳之风,成为唐诗新旧之交的重要人物,被后人称为“初唐四杰”,他们给唐诗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扩展了以往狭窄的诗歌题材。 《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送魏大从军》【唐】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孤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独有汉臣功! 公元683年,24岁的陈子昂中进士,有着游侠气质的陈子昂,写诗豪迈大方,一扫六代纤弱之态,高雅之风大显,他写送别,不落窠臼,扫除悲切之风,感情激扬,语气慷慨,读之如闻战鼓,气壮山河。 元任仁发《张果老见明皇图》局部。(公有领域) 吴中四士 《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唐朝的诗歌流派甚多,“吴中四士”是初唐到盛唐过渡中最为知名的诗人, 包括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包融, 他们的诗,多了浪漫主义的色彩,似包罗万象的大唐,大家比较熟悉是贺知章与张若虚,擅写诗,张旭擅书法,诗也不差,包融所留诗较少。张若虚凭借一首独具韵味的《春江花月夜》名传千古。 《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回乡偶书》【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公元659年出生的贺知章,生性旷达豪放,善谈笑,性喜酒,写诗不次,书法一流。大家知道他的“二月春风似剪刀”、“少小离家老大回”。他是盛唐的前言,预示着最繁华的时代即将来临。 唐人宫乐图(公有领域) 盛唐山水田园派 《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鸟鸣涧》【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公元701年出生的王维,22岁就中了进士,仕途虽有波折,却未学陶渊明隐居田园,他一生都半官半隐。受母亲影响,他精通佛理,又擅音律,与同时代的李白走上了完全不同的诗路,他与孟浩然是好友,两人同为盛唐的山水田园派诗人,并称“王孟”。 苏轼曾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王维少时也有凌云壮志,安史之乱的伪官生涯和官场起伏后,他一心向佛,生活简洁素净,他以画家的眼光、音乐家的听觉、诗人的感觉、佛家的心态来看人生百态,留下了一系列颇有禅意的诗作。 《过故人庄》【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夜归鹿门歌》【唐】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孟浩然比王维早出生两年。他相貌儒雅,宽厚大度,慷慨豪迈,常解人之难,救人于困,日常以文学、交游为要务,才华横溢又通人情世故的他,却未能赶上开元盛世的官场,他一生都是布衣,他写下了诸多描绘田园风光的诗歌。 盛唐边塞诗歌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燕歌行》【唐】高适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枞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大唐有多强盛,《资治通鉴》中有这样一句话,“是时中国盛强,自安远门西尽唐境凡万二千里,闾阎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 那时的唐朝,军事强大到四海升平,不筑长城,唐朝疆域辽阔,与周边战争频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诞生了边塞诗人。盛唐之际边塞诗达到鼎盛,气象昂扬,大家辈出,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并称“高岑”,另有王昌龄、王之涣等。 先说说岑参,岑参常年在边塞,他的诗风格豪迈,读来心胸开阔。而高适的诗与他的人一样,气势奔放,读他的诗可近距离感受盛唐气象,他生性乐观,即使送别都无愁绪,“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出塞》【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凉州词》【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玄宗时将府兵制改为募兵制后,一大批文人掀起了从军热以求边功,开元十三年,王昌龄漫游西北边地,有了较深的边塞生活体验,创作了大量的边塞诗。大唐的边塞诗人各有特色,其中王之涣的诗大气磅礴,短短几十个字,就勾勒出大唐山河雄壮,诗词情调既有悲却又不失其壮,可为大唐诗风之代表,自这四人相继离开后,边塞诗再无人能写出其味。 五代南唐巨然画谢灵运诗意(国立故宫博物院) 盛唐李杜 《将进酒》【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提到李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被世人称为“诗仙”,“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或许盛唐的富饶、开放与包容,给了李白最大的助力,他性格豪迈,热爱着大唐的山河,一生都在游历之中,足迹遍及南北,看着壮丽山河,他写出了豪迈奔放、清新飘逸的诗,每次读他的诗都觉得胸中之气坦荡荡。 李白的诗里有“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慨叹,也有“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他既清高傲岸,又有着出仕为官的诉求;他不仅文采斐然,又习得好剑术。所以,他的一生虽有不得志,却始终活得自在洒脱,与盛唐的大气一脉相承。 《春望》【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登高》【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盛唐很神奇,有了李白这样的浪漫主义诗人,随手又抛出了一个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一个理想派,一个现实派,一个“诗仙”,一个“诗圣”,一起成就了诗歌史上两座不朽的丰碑。如果说其他诗人带众人一览大唐风光,那杜甫就有一颗悲天悯人的心,既细腻,又敏感,他经历了安史之乱,懂得国家不论是兴,是亡,苦的终究是百姓,他深切地爱着大唐,爱着那片土地。他在人人歌颂太平盛世时,站出来说出那些未见的悲凉,他心忧天下,看着盛唐一步步走向衰弱,却又无能为力,只能在诗歌里抒发出那些担忧。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历史的车轮进入了中唐,盛唐之气渐渐消落了(wikimedia) 中唐大历十才子 《寒食》【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江村即事》【唐】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送李端》【唐】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听夜雨寄卢纶》【唐】李端 暮雨萧条过凤城,霏霏飒飒重还轻。 闻君此夜东林宿,听得荷池几番声。 公元762年李豫被宦官拥立为帝,为唐代宗,他平乱守成,为中兴之主。这时期的大唐失了往日的繁华,有着战乱后的清冷,唐代宗大历年间有十位诗人,是这时期的代表,被称为“大历十才子”,他们在战乱中寄情山水,没了盛唐诗人的豪放大气,他们歌颂升平、咏山水、称道隐逸,诗风与之前大不相同。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wikimedia) 中唐韩孟诗派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唐】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唐诗经大历年间的一度中衰后,又展示出大变于中唐的蓬勃景观。 韩愈、孟郊(并称韩孟)、李贺等是代表人物,他们主张“不平则鸣”“笔补造化”,追求怪奇之美。在韩愈、孟郊、李贺等人笔下,展示出大变于中唐的蓬勃景观,执着于怪奇之美。 《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题李凝幽居》【唐】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孟郊一生命运坎坷,因韩愈的表扬推崇,诗名大振,也顺理成章成为韩唐诗派的名士。 贾岛被韩愈赞为孟郊的接班人,他性格孤僻又冷漠,淡泊名利,爱写诗,常成痴,诗风冷寂,与孟郊齐名,人称“郊寒岛瘦”。 《李凭箜篌引》【唐】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坤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公元790年出生的李贺,与“诗仙”“诗圣”“诗佛”齐名,被称为诗鬼,写下不少驰名的诗篇。他的诗充满了浪漫气质的幻想。据说,因为避父讳而终身不得参加科举,一生郁郁不得志。 27岁时因病去世,惊采绝艳也抵挡不住命运坎坷。 中唐的诗文,若隐若现浅浅的哀伤(pixabay) 中唐元白 《遣悲怀三首其二》【唐】元稹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田家词》【唐】元稹 牛咤咤,田确确。 旱块敲牛蹄趵趵,种得官仓珠颗谷。 六十年来兵簇簇,月月食粮车辘辘。 一日官军收海服,驱牛驾车食牛肉。 归来收得牛两角,重铸锄犁作斤刚。 姑春妇担去输官,输官不足归卖屋。 愿官早胜仇早覆,农死有儿牛有犊。 誓不遣官军粮不足。 元稹和白居易是中唐最知名的诗人。两人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二人唱和诗歌极多,还共同倡导了新乐府运动,世人称二者为“元白”。 提起元稹,许多人都知道那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直至今日依然被无数人追捧,元稹诗词浅意哀,极为扣人心扉。 《问刘十九》【唐】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卖炭翁》【唐】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安史之乱后的中唐,没了“诗仙”李白手拿酒杯高喊“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的狂傲;没了“诗圣”杜甫满怀悲哀地仰天长叹,“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悲怆身影。 那些璀璨的诗星相继成了一抔黄土,大唐诗坛一片荒芜,此时,静待高手至。 公元807年,35岁的白居易以“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深刻的写实闯入诗坛,他化笔为剑,带着元稹等人开展“新乐府运动”,接下杜甫的旗帜,将诗歌题材放到百姓现实和大唐山河里,给中唐打开一扇窗,阳光缓缓照进来。 晚唐小李杜 《泊秦淮》【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赤壁》【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中唐后,晚唐的诗坛一开始也是沉寂的,直到杜牧与李商隐的出现,开始有了新面貌, 杜牧的爷爷是宰相,他在公元803年出生,20岁时,已博通经史,尤其专注于治乱与军事。 杜牧是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后人为将他与杜甫相区分,称其为“小杜”。 《贾生》【唐】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无题》【唐】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李商隐一出生,就只抓住了中唐的尾巴,那时的唐朝藩镇割据、宦官掌权、命运无常, 李商隐成为了“牛李两党之争”的牺牲品,科考落第,仕途不顺,妻子早逝,这一切让他的诗风神秘莫测,隐喻颇多,初读就已难理解,只有反复琢磨,才能懂其意,他与大他十岁的杜牧并称“小李杜”。 公元858年,李商隐去世。次年大唐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黄巢起义愈烈,大唐进入末世,风雨飘摇。 公元907年,朱温逼唐哀帝李柷禅位,改国号梁,大唐灭亡。 大唐的绝代风华,如今,只能在诗中找寻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