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些紫砂壶的博物馆收藏证书究竟怎么来的?

 惠训书院 2018-05-16

现在很多宜兴紫砂人有一件乐此不彼的事,那就是把自己的紫砂壶(许多是代工的)送进博物馆,然后博物馆开出一张收据式的收藏证书,没有编号,没有馆长签名,就一个橡皮图章。一位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曾经说过说过,反正是他们自愿免费赠送的,大部分这种壶不可能陈列出来。因为品质远达不到可以展览的要求,库房也不会做帐存档,但这一纸证书对赠送的人非常重要,足可以给他炫耀一辈子,而且在评审职称时是一个加分的必要条件。

▲作品收藏证书

我认为博物馆应该坚守的一条底线,那就是要收藏具有时代特征的最高艺术水准的作品,收藏一些当代的真正的实力派大师的作品。而不是去收一些靠炒作包装出来的“大师”的作品,那些毫无艺术水准的东西,如果来者不拒,那这样的博物馆与收垃圾的仓库就没有什么两样了,所以,博物馆收藏是要有一定底线的,那就是要陈列'真、善、美'的艺术品,才能吸引更多的人进来参观,在潜移默化中,慢慢地普遍提高观众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如果没有底线,只要是紫砂壶就收入馆内,那么公众很多欣赏到真正的紫砂艺术品,只会让大家在学习和鉴赏紫砂艺术品的道璐上迷失方向。

▲把把是“精品”个个是“金奖”

现在不管是公办的还是民办的博物馆,由于其地位特殊,是所有紫砂从业人员的主攻目标。目前在全国的各种茶博会和茶具展销会上,参展的人员几乎人人都能摆出一张张省、市、县级博物馆或美术馆的收藏证书,大多还精心装裱镶了金边放在显眼的位置,不争的事实是,一些博物馆为私利,牺牲公共利益,或者入库收进所谓的紫砂艺术作品,或者让这些毫无艺术性的紫砂壶登堂入室,简直是对神圣艺术殿堂的辱没,成了宜兴炒作紫砂的一个骗局。

▲紫砂巨匠邵大亨制掇只壶

如今只要在紫砂壶展柜里摆上各种博物馆收藏证书和所谓的获奖证书,那他的“获奖作品”就可以坐地起价。原本品质普通的壶,在收藏证书的衬托下,显得异常的“珍贵”。引得无数不明真相的壶友追捧。可以说是一本万利,既然有人挖坑,那就会有人跳,这类证书的泛滥,危害巨大。首先,破坏了社会的公德良序,如果某一天突然发现自己仰慕已久的某件紫砂壶的一系列获奖和博物馆收藏证书都是通过上面的方法得来的,这无疑会是一种精神上的打击,只能引起更多的壶友对紫砂行业的不信任。

▲各种机构颁发的“金奖”证书

如果某位作者的一款作品确实被一些博物馆收藏过,但是在一些不具备紫砂鉴赏水平的壶友眼里,品质要差一截的批量复制的作品和真正的原作之间的品质差别,您能否看得出来?这个时候这些所谓的“收藏作品”,到底价值几何?是否还真的具有收藏价值,这个需要你自己体会了。 近代的紫砂七老,以及明清的知名制壶艺人,他们之所以能够流芳百世,靠的是匠人精神,绝不会像如今这般,很多人完全是靠一张张所谓的证书。

一点咨询作者:蒋春英,微信号658710,致力于紫砂文化的传播和推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