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 | 感谢有你

 小楼昨夜月 2018-05-16



每一个文艺的人都在这里

 读书写作观察思考 

图为:2017年新春诗会和2016年年会。

自幼便喜欢读书,可以说阅读陪伴了我的人生历程。感谢阅读,阅读让我活得很充实,阅读让我内心很强大,阅读让我很淡定很淡泊,阅读让我幸福感很强烈。我要感谢一本书,感谢一个人,感谢一段时光,感谢一方平台。一路走来,感谢有你!

首先要感谢的是那本书,激发培养了我的阅读欲望和阅读兴趣。记得那是上个世纪七O年代,那时我十来岁,还在读小学。一次偶然,我在外公家的床底下的铺草里发现了一本书。书已泛黄,破损很严重,没有封面,也没有封底,连书脊也撕了。所以当时也不知道是本什么书。更奇特的是,这本书和我当时读的课本完全不一样,它是竖排的,里面很多不认识的繁体字。怀着强烈的好奇心,我开始读这本书。书里面的繁体字认不到,连猜带蒙,勉强能读出来书的写得是什么。书里那神奇的神仙妖魔,那精彩的故事情节,那变化无穷的孙大圣和蠢笨有趣的猪八戒,都深深吸引了我。用当下的一个词来说,那真是“脑洞大开”。我没有想到,书里还有这么奇妙无比的东西。怀着强烈的兴趣,我把这本书翻来覆去读了好几遍,很多繁体字也都认识了。现在读古书,多数繁体字能认,也要感谢那本书。几年后,从我的初中语文老师那里才知道那本书叫《西游记》。

我要感谢的那段时光就是我的三年初中学习生涯。从接触到《西游记》开始,我就喜欢上了阅读。可是,那个年代,书很少,我看得较多的是《连环画》,我们叫它“小人书”,或者“画本”。教我初中三年的语文老师姓童,重庆知青,出身书香门第,博学多才,乐器、画画、体育,样样俱佳,是我崇拜的偶像。童老师见我喜欢读书,就主动找我,叫我到他那里去拿书看。他的寝室很简朴,但那个大大的书架却显得很“豪华”。书大概有200多本,摆放得很整齐。童老师给我“约法三章”:每次只能借一本,看完再换一本;上课时间不能看,课后必须做完作业再看;读书要认真,必须要写读书笔记。就这样,三年下来,我把童老师书架上的书基本读完了。说实话,收获挺大的。中师毕业后当了一名初中教师,几十年一直教的是语文,就是受了那时我的童老师和他的那些书籍的影响。

要感谢的那段时光,是我三年的中师生活。中师三年,没有高考的压力,学习相对来说要轻松得多。我主要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阅读上。先是在学校的图书室找书看,后来还到县图书馆去办了“借书证”。因为我如饥似渴的阅读,看书的速度很快,到图书馆借书还书的频率就很高,以致于图书馆的那个服务员对我很不满。他不是嫌我麻烦了他,而是批评我读书不认真,走过场,一本大部头两三天就还回去了。我把我做的读书笔记给他看了,他才相信我是个真正的“读者”。从那以后他对我的态度转变了,还主动帮我推荐书,找书。他比我大很多,我们成了“忘年交”。我一直坚持做读书笔记,由于从小握笔的姿势不大对,右手中指的关节上磨起了厚厚的老茧。这老茧现在都还在。

最后要感谢这方平台,就是邻水“匠心读书会”和微信公众号。应该是几个月前,我偶然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朋友转发的“匠心读书会”公众号发表的一篇文章。我没有想到,现在还有这么一群人在读书;还有这么个地方可以交流读书的心得。我关注了,也加了“读书会”的QQ群和微信群。后来又陆续参加了“匠心读书会”几次活动,如石滓花房村田野采风、2016年会、新春诗会等。参加这些活动,丰富了自己的业余文化生活,更主要结识了一些优秀的人,与他们交流,收获颇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后来,在大家的鼓励下,我读书之余,还拿起笔来写点小东西。蒙读书会不弃,在微信公众号上发表了几首小诗。东西写得不像样子,总是我自己内心真诚的表达,我还是很感谢读书会,感谢众位书友。

回溯我的阅读旅程,真的要感谢那本书那个人,感谢那段时光,感谢“匠心读书会”这方平台。一路走来,感谢有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