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忆“六二八”新桥三烈士·台州日报

 窗前有树905 2018-05-16

    本报记者诸葛晨晨

    1945年6月,驻军在闽瓯地区的日军向浙东南一带撤退,21日进入黄岩县境,28日自泽国到达路桥街,分兵向新桥等诸乡镇掳掠。

    为阻止日军从北面由田际村进入新桥,当时的新桥乡乡长林义生等人,准备破坏唯一的通道后洋管桥。但在拆除桥面最后一块石板时,“鬼子要过来了”!众人只好选择撤退。

    另一边,为了抗击日兵侵扰,管萧谷、管志仁、管讱言、管彦桃、管仙甫等新桥管姓族人与乡民共十几人,早已组成自卫队埋伏在老屋里。老屋里四周有护城河,并筑有高墙,且东北角、西北角设两座炮台,是易守难攻的作战佳地。另外,管介候等人帮忙给枪膛添油,枪战一触即发。

    当天下午约两点,10多个日兵仍跨过后洋管桥这座小桥,进入了新桥。

    距离老屋里仅几条街的新桥街中心(现新桥文昌路一带),一如既往的热闹,乡民们还未感到一丝危机。当时尚年幼的管彦达在街上玩耍。

    突然,空中几声枪响,四五个人神色紧张地跑过来说:“炒豆粉的儿子被打伤了!”

    “他们说的是蔡本立,他的父亲之前以卖炒豆为生。”如今年逾古稀的管彦达,站在文昌路上,引着记者在拐角处停下,指出蔡本立家的位置。他说,听到日兵进村抢掠的消息,蔡本立自告奋勇去迎敌,在老屋里后墙东北角被敌人击中头部牺牲。

    管彦达又告诉记者,在这场战斗中,於志学、管汝法也牺牲了。管汝法代替弟弟上战场,拿起“土快五”,奔至老屋里,枪战期间,因暴露身迹被敌方击中,当即牺牲。战场一片混乱,於志学的尸首直到战后第三天早晨才被找到。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管彦达曾有感而发,写下一首纪念家乡“六二八”烈士的七言诗,其中警句有:“新桥英烈灵山血,化作长虹灿烂光。”

    感谢管彦达协助采访并提供《新桥人民“六二八”抗日战争》一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