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建立规范的管理体系,实现教学管理科学化

 jiangnanvqils9 2018-05-16

为加强我市中小学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以管理促发展,以管理促质量,以管理树品牌,推动全市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针对开学初进修学校在教学工作检查督导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谈几点关于加强新形势下的教学管理的想法:

一、强化教学管理体系,建设优质管理队伍。

在一切事物中,人的因素是最关键的。没有一支能打硬仗的教学管理队伍,再好的政策、制度都成了一纸空文,无法得到真正的贯彻执行。加强教学管理人才建设,首先要把好教学管理队伍入口关,校长在选拔教学副校长和教导主任时要唯才是举,选拔德才兼备,懂教学、会管理、学习型、研究型人才充实到教学管理队伍中来,同时注重培养管理人员“头脑想事、眼睛看事、嘴巴管事、手脚干事”的领导品质,从而建设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精湛、文化底蕴深厚的管理队伍。在此基础上,要建立科学的高质量的教学管理组织体系,也就是建立校长层面把握方向,决策指挥,教导处具体实施部署指导、检查督促的层次化管理体系,使教学工作责任层层落实、工作层层细化、目标层层达成。

二、健全教学规章制度,实施规范化管理。

制度是组织的游戏规则,制度对组织的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制度可以规范组织成员的行为,减少组织内部潜在的冲突,降低组织管理的成本。因此.建立健全教学规章制度,是中小学教学管理的重要任务。教学管理制度可以分成两种形式,一种是教师教学工作制度;另一种形式是学生学习管理制度。教学管理中进行制度建设,提倡基于规范、超越规范,使教学管理制度具有较高的灵活性,为教学思想和教学实践的改革创造有利的环境。

三、认真抓好常规教学,实施全过程管理。

要提高教学成果质量,首先必须提高教学过程质量。教学工作的个体性、独立性很强,所以,更应加强对教学工作各个环节的指导与检查,以保证教学过程质量的提高。在教学过程管理中必须重点抓好四项工作:

(一)抓教师备课。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关键在于备课。要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教导处应制定教师备课基本要求。如备课必须吃透"两头"(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所教班级学生的情况),做到"八备(备目标、备教程、备教法、备学法、备板书、备手段、备教具、备作业);为推动教师认真备课,还须实行相应的措施,如集体备课制度、交流、检查、评比教案的制度。

(二)抓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管理,首先是教师管理,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做到用人之长,实现最佳组合,充分发挥整体效应。其次,必须制定便于操作的各种课堂教学评估指标和课堂学习规则,以求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第三、要建立建全听课、评课、定期交流、观摩课堂教学的制度。教导主任应坚持听随堂课,同时应争取做到每学期确定一位教师跟踪听课,听课后应及时与教师交换意见,作出中肯的评价。另一方面要提倡全体教师积极开展互听活动,共同探讨提高45分钟教学效率的路子,相互间取长补短。

(三)抓个别辅导。因为环境、所受教育、自身的实践、主观能动性及先天遗传素质的不同,决定了学生之间必然存在着个性差异。所以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长处和积极性。只有这佯,才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教导处应组织人力分别对好、中、差三类学生的思想动态、纪律情况、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成绩、个性特长、各科平衡情况等,进行调查统计,并要求各班根据调查情况建立学生学习档案,将其提供给有关任课教师,做到责任到人。任课教师应明确自己所教班级的培优、补差对象,确定具体的目标,采取有效的措施长善救失,并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

三、开展校本教学研究,实现科学管理化。

教学研究在中小学整体工作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教师的专业发展、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转化、校本课程的开发、课程实施模式的构建等,都离不开教学研究的参与。教育部明确提出,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要将改革过程和研究过程结合起来,边改革、边研究、边实践、边建设。由此,中小学教学管理的内涵无形中被拓宽了,教学管理不再局限于对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计划和组织,还包括对教学研究课题的选择、对教学研究的业务指导、对教学研究队伍的组织以及对教学研究成果的评价和使用等一系列管理活动。强调以校本教研为主阵地,以课堂教学研究为重点,以课堂观察为手段,以教学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主要方式,促进教师的发展我市“三级研培网络”的建立,为各校的校本教研奠定了基础,铺平的道路,各校应抓住这一有利契机,针对本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拟定教研主题,扎实有效地开展校本教研,从而实现教学管理科学化。

文中参考了部分博友的博文,在这里表示感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