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你觉得教孩子很累时,最需要的是改变自己,说中很多家长的心声

 蚂蚁家园 2018-05-16

跟多家长都需要一个格外令人满意的孩子,其实是对自己的不满意。说到心坎,就因为对自己当下生活不满,希望孩子有更好的将来,有时很焦虑,怕他不够优秀,将来难立足,总想要自己的标准来衡量他限制他,其实要变的是自己,自己变好了,才能更好的引导他。

01

亲子关系中最常见的一种错觉,是父母觉得自己一心一意为孩子付出,孩子却还感受不到父母的用心,认为父母不爱自己。

很多时候,觉得养育孩子很累,往往是父母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养育孩子为什么累?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对孩子的问题过度焦虑。

而这个焦虑的根源,在于对孩子缺乏真正的了解,进而对教育没有一个宏观的把握。

主要表现在:关注细节,害怕出错,遇到状况时习惯于寻求捷径,简单而粗暴。

短期内一个问题按捺住了,另一个问题又跳出来。或这个问题暂时按压下去了,过不了多久又反弹一次,而且反弹得更厉害。

之所以没有耐心慢慢从根源扭转,是因为没有把握,无法等待,更担心白费劲。

当你觉得教孩子很累时,最需要的是改变自己,说中很多家长的心声

02

如果父母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一直处于这种不断"失火"与"救火"的状态,情绪自然很容易失控。

久而久之,这种失控累积的负面影响让他们成为"惊弓之鸟",面对风吹草动表现过激。

他们会对孩子处处不放心,害怕他生病,不让他玩水;担忧他安全问题,处处保护;担心他学习不好,守在身边紧紧监督。

当教育日常变成了这样,一定会很累。

有些父母可能走向了另外一头,平时不主动去关注孩子的成长,有问题了才开始纠正、指责,一直处在给孩子"纠错补漏"的状态。

孩子会认为自己都是问题,感觉沮丧、内疚、失败、自卑、不值得爱,低自尊。

最后他会觉得反正自己无论怎么做,都不能令父母满意,甚至认为父母不爱自己,由内疚转为恼羞成怒,从而"破罐破摔"。

父母则会认为自己一直都在用尽心力去为孩子付出,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

不仅对孩子产生各种不满意,也开始怀疑自己、讨厌自己,感觉累、烦、委屈,甚至失望、痛苦乃至愤怒。

双方在较劲中身心疲惫,感情疏离。

当你觉得教孩子很累时,最需要的是改变自己,说中很多家长的心声

原因其实很简单,双方之间相互不了解,而问题的根源在于父母。

解决的方法就是:学习,改变自己。

当你觉得教孩子很累时,最需要的是改变自己,说中很多家长的心声

(点击上方红色按钮即可关注)

03

父母需要学习了解孩子,了解自己,也需要学会让孩子了解自己

这个了解,不是浅表上的了解,比如他喜欢吃什么口味的食物,穿什么款式和颜色的衣服等等。

而是了解孩子的个性发展特征,成长规律,能否与现在这个世界好好相处,将来需要面对的世界是什么样的,他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只有这样的了解,才能有一个宏观的教育方向,对自己和孩子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都胸有成竹。

这样的确信,让父母笃定而不慌张,不会只盯着眼前的小细节手忙脚乱,而是从容淡定化解孩子成长的各种状况,心平气和的引导孩子成长。

良好的沟通能让孩子成长得更好。在鼓励孩子表达情绪的同时,大人也需要向孩子真诚坦露自己的情绪。

父母让孩子了解自己,孩子才能学会换位思考,体会父母的付出,学会如何去爱父母。

因此,父母不要掩饰自己的"弱",生病了,不舒服了,要舍得让孩子来照顾自己,而不是强撑着给孩子做事。一味地逞强,会让孩子以为父母不需要他们。

该孩子经历的痛苦,也不要人为替他绕过。只有经历过,才能理解别人的痛苦。

你把孩子照顾得太好,孩子到了外面就过得不好。因为人舒服惯了,承受挫折和痛苦的能力就会变得脆弱。当孩子走出家庭,走向社会,没人照顾时就失去了适应能力。

当你觉得教孩子很累时,最需要的是改变自己,说中很多家长的心声

(点击上方红色按钮即可关注)

04

学会改变自己

杨杰在《让孩子心悦诚服》里说,我们的人生地图,至少要通过三组关系来定位。一是与自己的关系,二是与他人的关系,三是与世界的关系。

如果与自己相处不好,不接纳自己,很容易产生自我否定和自我攻击;

与他人相处不好,就会失去对人的信任和安全感,变得脆弱而无助;

与世界相处不好,就会拒绝变化,失去好奇心,甚至怀疑人生。

只有处理好这三种关系,才能很好地处理好亲子关系。

因为孩子是凭天性和直觉生活的,很多孩子的问题,源于父母在处理这些关系时就已出现了问题而不自知。

当你觉得教孩子很累时,最需要的是改变自己,说中很多家长的心声

(点击上方红色按钮即可关注)

05

需要一个格外令人满意的孩子,其实是对自己的不满意。

大人无法处理好亲子关系,心中就会有一个理想小孩的形象,希望孩子主动符合我们的期望。

有时候还会出现"心理退行",把自己退缩成孩子,等待孩子改变来讨好我们,安慰我们 "受伤"的脆弱心灵。

要知道,孩子的表现不符合期待,恰恰是在提醒父母把从前忽略的课程补上,不断完善自己。

自己变好了,你会发现孩子也变好了。不是你需要孩子变得更好,而是孩子需要更好的你来引导他。

父母的整个人生,都会参与到对孩子的教育中去。把自己的观点传递给孩子的同时,也把局限和偏见一起传给了他。

孩子的人生起点是父母的肩膀,终点是他自己。

成长的路上,请走在孩子的前面,因为我们高,看得更远。因为我们走了更多路,领悟更深。这个漫长的求索过程,既是为自己也是为孩子。

没有原则的父母,教不出孝顺的孩子!

▼ 孩子太磨蹭,父母只会说“赶快”

有位女性朋友说,自己每天一起床就开始各种催:做上早饭,开始催孩子起床;孩子好不容易从床上坐起来,又要催他穿衣服;穿好衣服,接着催孩子洗脸刷牙;等孩子坐上了餐桌,就开始催吃饭–有时候连吃早饭的时间都没有,只能把早饭打包给孩子路上吃;最后催孩子拿书包、换鞋、赶校车……整个早晨都火急火燎的,等到上班时早已精疲力尽。

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我们似乎生活在这样一个世界,不停追逐着截止日期,做什么都要赶时间,焦虑成了每天的关键词……

最后的结果是,我们也把这种焦虑的感觉传给了孩子。其实大可不必这样,面对孩子的各种磨蹭,我们应该能找到办法来解决,教会他们如何控制好自己的时间。

▼ 应对孩子的各种磨蹭,父母要这样做

很多孩子从上幼儿园开始,早上总是磨磨蹭蹭,被这样那样的东西所吸引,不能按时到校。那么我们如何帮助孩子改掉磨蹭的坏习惯呢?

1. 告诫孩子迟到的后果

请明确告诉孩子,如果迟到会有什么后果,比如“爸爸妈妈上班迟到了,就会被扣工资,这样就不能给你买很多礼物。”“你上幼儿园迟到了,就会错过和小朋友一起吃早餐,还会被老师训话。”孩子明白这些利弊,下一次就会权衡之后,做出有利于自己的选择。

2. 提前让孩子准备好第二天出门要带的东西

前一天晚上就让孩子选好第二天要穿的衣服、鞋子,收拾好自己的小书包。这样做不仅能让孩子期待新的一天,第二天出门的时候也很从容,会更积极面对幼儿园生活。

3. 睡前与孩子一起规划第二天日程

睡前是我们与孩子交流的好时机,不妨聊聊今天发生了什么,明天将有什么好玩的事情。这样孩子会对第二天有一种热切的期盼,不仅早上会很快收拾好自己,往往在幼儿园还会有更加出色的表现。

4. 设置一个奖励日程表

与孩子一起做一个日程表,并设立一定的奖励机制。比如,今天孩子按时上床睡觉了,就在日程表上贴一朵小红花,如果一个月积累了50朵小红花就可以满足他的一个小愿望。这样,孩子在做事时会有一种动力,激励他们努力、按时做好,改掉磨蹭的坏习惯。

5. 在孩子太磨蹭时给予一定惩罚

当孩子太磨蹭时,要给予他们适度的惩罚。比如,某次让孩子磨蹭个够,然后陪着他一起迟到。之后把迟到导致的各种问题说给孩子听,让他留下一个深刻的认识,以后务必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当你觉得教孩子很累时,最需要的是改变自己,说中很多家长的心声

▼ 做好6点,让孩子成为时间的主人

孩子之所以磨蹭,往往是因为没有观念观念。作为家长,我们可要及时帮助他们哦~下面给大家分享6个小方法。

1. 学会设定优先级

帮助孩子学会设定优先级是培养孩子时间管理能力的重要一步。在日常生活中,建议帮助孩子搞清楚眼下什么事情是应该马上就做的,什么事情可以以后再做。孩子养成了对事情分优先级的习惯,才能学会更合理的做好时间规划。

2. 检查孩子的时间分配

平日里我们要注意观察孩子对时间的分配情况。当学习是当前主要任务时,如果孩子花费过多的时间在玩耍上,我们就应该提醒孩子注意规划好学习和游戏的时间。

3. 在日历上做规划

我们可以让孩子在日历上做好每天的规划,并监督他们是否按照规划去做了。比如,孩子要完成读书的任务,我们可以和他们一起计划每天读几页,到几号完成,并标在日历上。从小就培养孩子自律的习惯,不要去随意拖延。

4. 前一天晚上做好准备

早晨总是忙碌的,为了保证我们能按时上班,孩子可以按时到幼儿园,最好要前一天晚上就做好准备。晚上提醒孩子准备好明天早上要用的东西,收拾好自己的小书包。这除了可以加强孩子按时上学的观念,也能教会他们如何为自己的时间负责任。

5. 设置一个奖罚机制

在一些事情上为孩子设立一个最后期限,并依此设定一个奖惩机制。如果孩子在指定期限内很好的完成了任务,要给予一定的奖励,鼓励这种行为;相反的,如果没有完成任务,就要接受一定的惩罚。

6. 规划好户外活动的时间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产品的使用越来越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很多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手机、平板不离手,极度缺乏户外活动。我们一定要多鼓励孩子走出家门,去接受大自然的洗礼,与小朋友们玩耍,多多享受童年专属的乐趣。

窝里横的孩子,人前两副面孔

周末去朋友莉莉家玩,难得相聚我俩聊的很起劲。

这时,客厅里传来6岁孩子多多哭闹的声音,“坏奶奶,都怪你,把我的玩具弄脏了,你赔。”

奶奶赶忙去安慰,孩子一听来劲了,一直冲奶奶发脾气。

我问莉莉为什么不管,她的回答却令我讶异:“我们都已经习惯了。这孩子你跟他讲道理又不听,等他脾气消了就没事了。”

结果呢,奶奶带孩子下楼重买了玩具。

买的玩具跟孩子要求的不一样,原本不打算惯着他,结果孩子更加不依不饶。

事后朋友跟我说:“这孩子就是窝里横,也就敢在我们跟前这样,出了门你看他敢不敢?随便一个霸道点的孩子就能把他吓哭了!”

有时候,孩子在外人面前特别乖巧,尤其是在学校常受到老师表扬。

可是回到家里立马变样:对父母大呼小叫,饭不吃、水果不碰,坐过的沙发也避开,还不让家长进他屋子。

仗着长辈的包容,孩子也越来越霸道。最宠爱孩子的人,成为孩子最不尊重的人。

当你觉得教孩子很累时,最需要的是改变自己,说中很多家长的心声

2

小时候被宠坏,长大了就是祸害

父母爱孩子是本能,父母付出所有,却滋生孩子高人一等的优越感。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

①让孩子做事时,他却总跟父母谈条件:“我帮你洗碗可以,但你要给我买变形金刚。”

②没有任何原由,孩子总对家人发脾气。尤其对爷爷奶奶最频繁发难:“菜这么咸,你老糊涂了么?”

③自己什么也不干,却对家长吆三喝四,“奶奶,帮我削个苹果;帮我把房间里的书拿过来“。

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会这样?

其实很简单!就是因为我们太宠孩子了。隔代抚养的家庭,更容易产生这样的问题。

孩子乱发脾气,爸妈稍微严厉点,奶奶就护着孩子,“你这么大个人啦,干嘛还跟小孩子过不去!”

然而,一味迁就下去的话,孩子就会明白怎么横都没事,反正有人护着;想要什么东西,哭闹就有效。

当你觉得教孩子很累时,最需要的是改变自己,说中很多家长的心声

然后,很多家长会跟孩子说:“你只要好好学习,其他的都是我们来做。“

这看上去是在关心孩子的学习,却阻碍了孩子的劳动、付出的机会。你的爱太过浓密,却错过了让孩子学习感恩的机会。

时间长了,孩子觉得父母的付出是应该的,却感受不到成人世界的不容易。

你辛苦养育了他一辈子,到头来他却成了榨干你、嫌弃你、甚至仇视你的白眼狼,这让操劳一辈子的父母感到侧骨的冰凉。

付出越多的父母,越容易助长孩子的受之无愧感,往往养不出感恩的孩子。

在孩子眼里,父母的爱与付出都是常态,一旦他眼里的常态被打破,就会心生怨恨。

所以,别等以后孩子成人了,却学会了:把最坏的脾气留给最亲的人。

3

孩子“窝里横”,该怎么引导?

首先,再苦再难,也一定要亲自带孩子。

孩子敢在家里“横行霸道”,完全是他们懂得依仗老人和父母的教育观念不统一的漏洞,看脸色行事。

所以说,为了防止老人对孩子宠爱无度,一定要自己带娃。即使爸妈带娃,意见也要统一,不能你严我松。

当你觉得教孩子很累时,最需要的是改变自己,说中很多家长的心声

其次,家里有规矩,家长有底线。

不要无原则的宠溺孩子,说白了,就是在家里给孩子树立规矩,让孩子知道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