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生物复壮

 东营菌物科学 2018-05-16

对已衰退的菌种(群体)进行纯种分离和选择性培养,使其中未衰退的个体获得大量繁殖,重新成为纯种群体的措施。狭义的复壮是一消极措施,一般指对已衰退的菌种进行复壮;广义的复壮是一积极的措施,即在菌种的生产性状未衰退前就不断进行纯种分离和生产性状测定,以在群体中获得生产性状更好的自发突变株。

1、定义

菌种退化是指群体中退化细胞在数量上占一定比例后,所表现出群体性能变差的现象。因此,在已经退化的群体中,仍然有一定数量尚未退化的个体。
2、复壮的方法

纯种分离法

在衰退菌种的细胞群中,一般还存在着仍保持原有典型形状的个体。通过纯种分离法,设法把这种细胞挑选出来即可达到复壮的效果。纯种分离方法极多,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较粗放,可达到“菌落纯”水平(pure culture in colony level);另一类较精细,可达到“菌株纯”的水平(pure culture in strain level),现表解如下:

菌落纯平板表面涂布法
平板划线分离法
琼脂培养基浇注法
细胞纯用“分离小室”进行单细胞分离
用显微操纵器进行单细胞分离
用菌丝尖端切割法进行单细胞分离
用激光镊子技术从毛细管中分离

通过宿主体内复壮

对于因长期在人工培养基上移种传代而衰退的病原菌,可接种到相应的昆虫或动、植物宿体中,通过这种特殊的“选择性培养基”一至多次选择,就可从典型的病灶部位分离到恢复原始毒力的复壮菌株。例如,经长期人工培养的Bacillus thuringiensis会发生毒力减退和杀虫效率降低等衰退现象。这时,就可将已衰退的菌株去感染菜青虫的幼虫,然后再从最早、最严重罹病的虫体内重新分离出产毒菌株。

淘汰已衰退的个体

有人发现,若对S. microflavus “5406”农用抗生菌的分生孢子采用-10℃~-30℃的低温处理5~7天,使其死亡率达到80%左右。结果会在抗低温的存活个体中留下未退化的个体,从而达到了复壮的效果。

3、适用情况编辑一般情况下,对于生产企业,菌种管理都要求对菌种进行定期的分离纯化,也就是说分离筛选一般都是在退化之前就进行的一中常规工作,是防止菌种退化或者生产育种而采取的一中积极措施。另外,在出现发酵水平较高和较低的情况下,也会进行菌种的分离筛选。前者的目的是期望从发酵液中分离出高产菌株,而后者则是期望从可能已经退化的种子中分离出尚未退化的菌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