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第一个女史学家是咱兴平人,你知道吗?

 快乐老年435 2018-05-16

女史学家——班昭

古代第一个女史学家是咱兴平人,你知道吗?

图片丨来自网络

班昭——东汉女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班彪之女、班固之妹,十四岁嫁同郡曹世叔为妻,故后世亦称“曹大家(gu)”。班昭博学高才,其兄班固著《汉书》,未竟而卒,班昭奉旨入东观臧书阁,续写《汉书》。其后汉和帝多次召班昭入宫,并让皇后和贵人们视为老师,号“大家(gu)”。邓太后临朝后,曾参与政事。班昭作品存世七篇,《东征赋》和《女诫》等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生平事迹

续写汉书,完成父兄心愿

班固去世后,《汉书》的八表、《天文志》尚未完成。班昭继承了父兄未完成的事业,和弟子一起,完成了《汉书》的最后部分,为我国的文化传承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汉书》晦涩难懂,问世后少有人能够精通。班昭是当时最精通《汉书》的人,为《汉书》的推广传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教授学生,桃李满天下

班昭博学多才,五经、辞赋、天文、历史、算术无所不精,对《汉书》的了解更是无人能比。所以很多名士、贵人拜在她的门下。

她的弟子中,最有成就的是大学者马融。《汉书》多以古字古音写成,晦涩难懂。马融专门拜班昭为师,学习《汉书》。马融后来成为东汉大儒,著述等身,卢植、郑玄等学者都是他的弟子。卢植有一个大名鼎鼎的学生,叫刘备。

从政为官,辅佐邓太后

在中国历史上,除后妃、公主外,能够参与政治的女性凤毛麟角。班昭是其中之一。班昭能够从政,得益于东汉女政治家邓太后的欣赏提携。在汉和帝时,班昭就进入宫廷,成为邓皇后、诸贵人的老师。班昭才华卓著,品德端正,宫廷贵人都尊称她为“大家”(音gu)。后来,邓太后临朝听政,班昭被授予高官显位,并参与政事,成为邓太后的左膀右臂。由于班昭功劳很大,她的儿子被特封为关内侯,官至齐国国相。

文采出众,辞赋名家

班昭是文章大家,不亚于兄长班固。与司马相如等辞赋大家一样,班昭负责在宫廷的各种休闲场合,写作赋、颂,为宫廷生活增加情趣。她所作的《东征赋》,被收入《昭明文选》。她的哥哥班超,在西域为国征战三十余年,年老思乡,渴望归国。班昭为兄上疏,请求让班超回国。奏疏言辞恳切,凄恻动人。汉和帝看完之后,深受感动,很快下诏让班超归国。

班昭的代表作,还有著名的《女诫》。

写作《女诫》,推崇三从四德

为教育即将出嫁的女儿,班昭写了《女诫》一文。在《女诫》中,班昭认为,女性应该自我贬损、修心养德,专心丈夫、屈从公婆。以此获得丈夫的赞赏、公婆的认可,保障自己的地位,为父母增光。《女诫》对后世影响深远,其中的价值观让班昭饱受争议。推崇他的人称她为“女中孔夫子”,反对她的人则称她为“女子之大贼”。

古代第一个女史学家是咱兴平人,你知道吗?

曹大家讲到:“嫁到曹家来四十几年,时刻小心恐惧戒谨,常常害怕有过失,受到废弃的耻辱,以至于丢父母的脸,让家庭由内而外受到连累,又怕几个女儿嫁出去有失礼仪,以致让宗族蒙羞。”怕自己的操行规范有过失而被人嘲笑,会连累父母,看得出班昭之所以对自己的行住坐卧,处处严谨,源于她对父母的孝心。真的做到克己复礼,敦笃伦常,战兢惕励,唯恶陨越,对自己的立身之本如此重视,才能在四十几年中作为守寡的妻子、女儿、臣子、妹妹、母亲等等,角色当中平平稳稳并恪守本分,尽职尽责。她编写《女诫》不仅仅是为自己的女儿嫁出去不失礼仪而编,更是一份对夫家宗族、国家、社会的一种责任。

古代第一个女史学家是咱兴平人,你知道吗?

班昭墓在兴平市丰仪镇大姑村,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墓地处慢坡,北高南低,四周皆是农田,其北百米之外,西宝高速公路斜掠而过,其西之村名曰大姑村。班昭在东汉宫廷名气特大,贵族们称她为“曹大姑”,这个村因此而得名,自汉代沿用至今,村里人世代引以为豪。

古代第一个女史学家是咱兴平人,你知道吗?

古代第一个女史学家是咱兴平人,你知道吗?

当她去世后,当朝主政的邓太后素服举哀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女史学家,尊其遗言,葬于曹世叔的出生地佘村,并把佘村改为“大姑村”。班昭以自己的行动实践了自己的诺言,以自己女性的卓著努力,走完自己辉煌的一生,她的著作、她的行为准则给后世的人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转自兴平旅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