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醉在山旮旮 文/晓蕾 图/网络 贵州纳雍地属毕节地区,是母亲的故乡,也是父亲的第二故乡。
离开纳雍时我才几岁,记忆中有绿山净水杜鹃花、有漫天大雪和下雨天踩不完的泥泞、有豆豉粑、鱼香菜,有包谷饭、烧洋芋,有随处可见头顶着一大团头饰的少数民族,稀缺的是各种肉嘎嘎。母亲就生长在这一个云贵高原上的大山旮旮里,四姨妈说,当年的母亲在县城里是一等一公认的美人,一般提起袁家三姑娘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从成都过去的父亲惊艳于母亲的气质颜值象奶奶而一见钟情,费尽千辛万苦的马拉松长跑才抱得美人归,多谢亲爱的爹爹不懈的执着,才有我于某一年的凌晨7点零5分,在一句:“呀,你生了个小黑妹”的调侃中出生,没见过面的爷爷用一个大巴掌托着我呵呵呵笑:“好啊!第七个姑娘,邹家的传统”,因为是清晨,父亲很诗意地赋予我晓蕾这个名字,寓意拂晓的花蕾。今年,父母迎来50周年的金婚,想想老一辈从坡坡坎坎吵吵闹闹,走到今天的相濡以沫真不容易,对今天的婚姻万象人情淡薄感慨万千,唯有祝福祝福再祝福!
一个周末,和大姐一起又一次说走就走直奔贵州。那天,表姐敏带着我到外婆住了一辈子的老屋,这也是如今保存得最完整的一间老屋了,老屋没有人,进不了门,记忆中曾经父母上班的时候,我就跟着外婆住在这里,享受着外婆无私的宠爱。大姐一看到就激动不已,说这才是真正有味道原生态的老屋老房,伸出手我轻轻地抚摸着那木头的房栏,寻觅着那曾经的青石阶梯和过道,开启着不多的记忆阀门搜索却波澜不惊,以至于大姐说:“怎么我感觉到了这里我比你还激动啊?”我无语,因为语言没有办法透析我此时的心境:斯人已去,物事人非。站在小城的街道,望着来来往往陌生的行人,他们告诉我那是小河边,可那条河它流到哪去了?他们又告诉我,那是你曾读过书的二小,可二小那个坡呢?那个我离开时拉着我的手红着眼说“我真舍不得我班上成绩最好的学生要走了……”的彭老师呢?几十年的日新月异,纳雍的县城于我已是如此的模糊,心里涌起一丝惆怅,我竟不能凝聚那些留在记忆里的碎片。
在毕节的时候,和大姐一起参观了表姐所在的特殊教育学校,听了表姐一堂生动的特殊教育课,和优秀的聋哑学生进行了简单的交流,当我们知道面前这带着耳机虽然吃力但也能和正常人一样交流的红衣少年以540多分的成绩被全国五所重点高等院校争相录取,当我们知道这绿衣少年带着一群学弟们经三个老师的手势指引,在全国中小学生文艺汇演中以舞蹈《鹰之舞》获得教育部颁发的一等奖(注:表姐特别强调了,他们作为特殊教育的学生参加的是和全国所有的正常人学生一起的比赛),当我们坐在课堂里亲眼看到特殊教育的学生们在课堂上的认真专注和另类,看到学校老师们的辛勤和爱心,他们都好不容易,都好棒!他们是值得尊重的,这里还是一句祝福祝福再祝福!
玛瑙红樱桃,是表姐诱惑我和大姐两大吃货直奔贵州的资本,不得不说,表姐的诱惑完胜。我不知道玛瑙红具体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我只知道,它是全国最独有最特别的樱桃,因为一颗一颗形似红玛瑙而得名,只依着这一片山水独自生长。在这姹紫嫣红了一树的季节,我们穿梭在纳雍县维新镇的玛瑙红樱桃林里,伸手为雨,翻手为云,一颗颗一捧捧,放进嘴里就化为了蜜汁,笑着闹着,直到自己的身体再也没有空间容纳,只让清甜腻了整个心房,以至于在北京读书的侄儿淦锅看到我得瑟到朋友圈照片直抓狂。本是冲着百里杜鹃去的,谁知道百里杜鹃未能等到我们的到来,却让我们不经意惊艳了甜蜜的玛瑙红,离开的时候竟不顾路途遥远也要给成都的亲友们带上一框新摘的玛瑙红。
纳雍的山水,就象一副水墨画,清淡而有底蕴,乡音乡情乡食都让人回味无穷。兄弟姐妹们说我的乖蕾蕾有空多回来转转嘛,大姐说千山万水我陪你走,朋友们说杜鹃花开的时候等你回家吃樱桃,再赏赏洁白的鸽子花……
那么,等我,我们相约在银色的月光下,一起醉在大山旮旮的清风里。醉在美丽的鸽子花城…… 晓蕾:个人公众号:梵语浮生,游走在成都的精灵,携一颗简单心在红尘中细细描摹烟火素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