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痕跡

 文苑折枝 2018-05-16

晚年讀泰戈爾的《飛鳥集》兼懷念父親 

 

父親走得很早,還是在我讀高中的時候,一場車禍奪去了他的生命。

他養育我們姊妹七個,沒有留下什麼,連一張發黃的相片都沒有,以前還有墳的,就是一個黃土堆,一塊石壁,上面有字,源漢(1920·1·.25——1967· 9·.25),字香花,葬楊家沖蛇形嘴上。

他是被火車撞死的,因身上有個護身符,是他。

出事點剛出火車站,車速應該很慢的。

當我得知噩耗到車站要求解釋時,車站給我的回答是大霧天,能見度差。

村長領著母親抱著不滿一歲的七妹也去了,希望能給點撫恤。

但那個動亂的時候,當官的很冷漠,叫人替給我一個骨灰盒。

晴天霹靂,我和母親兩眼滿是淚。眼前的小小骨灰盒里,裝著七尺男人?裝著父親的遺骸?無奈,母親帶著子女七個一把淚,一抔土把骨灰盒埋了。可後來改田,蛇形嘴被挖了,連同我父親的那個墳,那個骨灰盒,那骨灰。

我多麼希望能看到父親的遺骨。可打開一看,內中只有點黑乎乎的,如黑土。

一點遺骨,一點蹤影,一點痕跡,什麼也沒有。

 
 
 

父親不是源漢么?記得五代汉隐帝刘承祐乾祐元年铸行錢幣,方孔圓錢,四字隶书直读,“漢元通寶”粗犷有力, 制作精良,钱背多有星、月纹。爺爺是個秀才,父親的名是否寄託爺爺的期望,與財源有聯繫?可養我的父親,一生耕種、打短工、進煤棚……篳路藍縷,不名一錢,挺多是個拼爹!

父親不是香花么?他也讀過不少書,因為家裡再窮,不缺藏書滿架,薰染,父親腹有詩書,氣自華,加上他又是鄉里郎中,常常行醫,濟人之急,輕財重義,修路鋪橋,聞名而香,至今鄉里,很有口碑。

據說父親是為擔心文革中的我而上萍鄉的,我有一種內疚,假如沒有那場劫難,假如他不來找我,假如能避開火車,他或許還在。曾發誓要為父親修墳立碑,可一個又一個的變故,化作天上的雲彩。

這到底讓我想起泰戈爾的詩來:

 Chapter 1 
  生如夏花之絢爛 逝如秋葉之靜美  Let life be beautiful like summer 
  flowers and death like autumn leaves. 
  Chapter2 
  離別時 我的愛不曾舊老 
  Farewell my love never old. 
  Chapter3 
  天空沒有留下翅膀的痕跡 但我已飛過 
  I leave no trace of wings in the air but I am glad I have had my flight. Chapter4 
  我們看錯了世界 卻說世界欺騙了我們 
  We read the world wrong and say that it deceives us

泰戈爾在散文詩( Fireflies1926)裏記下的這一段詩句,是最為人所熟知的,正如同三毛引喻為自身的寫照,這也是我所愛不釋手的:天空沒有翅膀的痕跡,而我已飛過。(I leave no trace of wings in the air,but I am glad I have had my flight.

這段詩句是泰戈爾最寶貴,最深遂的智慧的乍現。

雖然我喜歡把它詮釋為:天空沒有翅膀的痕跡,但鳥兒已飛過。可是,意韻並無二致。所想表達的,都是一種如何看待世界的方式。憂傷的歲月總是賦予泰戈爾創作的靈感,像是泰戈爾寫下:

世界在躊躇之心的琴弦上跑過去,奏出憂鬱的樂聲。( The world rushes on over the strings of the lingering heart making the music of sadness.)。

可是,泰戈爾同時也懷抱著對於生命、自然與萬物的尊敬,以及摯愛。

就像是在暴風雨過後,初夏的早晨,推開臥房的窗戶,看到一個淡泊清亮的晨。平時孺弱的小溪無端的雄壯起來,加快了前行的腳步,哼唱著易顯嘹亮的歌。陽光撒落在掛著水珠的樹葉上,那水珠顯得特別的明亮,這明亮把樹葉襯托成一種透明的色彩。泰戈爾迎接可愛的萬物,所以,人生,在泰戈爾眼裏是如此的透明清亮!

 泰戈爾看待世界,如同他寫著:

我看著搖曳的樹枝,想念萬物的偉大。(I look at the swaying branches and ponder over the greatness of all things.)他在哀傷之際,祈禱著 讓我設想,在群星之中,有一顆星是指導著我的生命通過不可知的黑暗的 。(Let me think that there is one among those stars that guides my life through the dark unknown.  ——正當,泰戈爾看見天空沒有翅膀的痕跡,他卻告訴自己,我曾經飛過,我已擁抱,所以無悔。

泰戈爾的詩,給浮躁世界安靜的力量。

他像個天使一般,巧妙地隱去風雨與憂傷,黑暗與苦難。

泰戈爾告訴我們:“不要莫名地覺得不幸福,其實我們根本不知道幸福是個什麼東西。有時候陽光很好,有時候陽光很暗,這就是生活。”當你覺得特別特別辛苦的時候,就蹲下來,抱抱自己,泰戈爾的天空可以包容你所有的委屈。

這委屈的痕跡可以是愛情,可以是事業,可以是功名,甚至是你心儀一輩子的理想。

付出,努力,追求過;可是,你沒有如願,沒有實現,沒有得到,你怎樣看呢?

其實呢?許多東西,不是我們想像的那麼虛無?

 春蠶死了,留下了華麗的羽裳;那羽裳便是蠶的痕跡;

夏荷殘了,留下了溢清的芬芳;那芬芳便是荷的痕跡;

秋菊謝了,卻留下了人比黃花瘦的感傷;那感傷便是菊的痕跡;冬梅落了,卻留下了玉雪為骨冰為魂的風骨,這風骨便是梅的痕跡……當雪花滿天飛舞;當空中雲卷雲舒;當大海潮起潮平;當庭前花開花落;大自然用晝夜四季向我們詮釋更替,又讓萬物都留下它們自身或大或小,或多或少的痕跡。這其中,最醒目的還應數人類的痕跡。

四千年前,我們和埃及人一起,象形文字就是痕跡;三千年前我們和蘇美爾人一起,青銅器就是痕跡;兩千年前,我們和羅馬人一樣開拓疆土,古地圖就是痕跡;還有兩千年以前,我們和歐洲人互通貿易,沙漠、海上絲綢之路就是痕跡,一千多名我們曾經輝煌過,清明上河圖就是痕跡。

 說起痕跡,自然而然地便會想起一連串光輝的名字,一連串輝煌的成就,宛若碧天裏的星星,奪目,絢麗。 

屈原懷白壁自投汨羅以死;那憂愁幽思的《離騷》是他的痕跡;

淮西西之戰宋軍先勝後敗,嶽飛“擁重兵”而“逗留不進”,“坐觀勝負”。趙構害怕諸大將久握重兵,跋扈難制,秦檜趁機向高宗“乘間密奏”,說各行營護軍號稱張家軍韓家軍等,“諸軍但知有將軍,不知有天子,跋扈有盟,不可不慮”,一番狐言,奸臣就將愛國忠臣害死之於風波亭下。那“怒髮衝冠”的《滿江紅》就是嶽飛的痕跡;
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清官可能數明朝的海瑞,他嚴於執法,除暴安良,生活清廉,同情百姓,招撫流亡,注意發展生產,興修水利,限制盤剝,古往今來,有口皆碑就是痕跡。

一個老人在海上捕魚,經歷了與大風大浪搏鬥84天,終於捕到一條大馬林魚。大魚拖著船往海裏走,老人依然死拉著不放,即使沒有水,沒有食物,沒有武器,沒有助手,左手抽筋,他也絲毫不灰心。經過兩天兩夜之後,他終於殺死大魚,把它拴在船邊。但許多鯊魚立刻前來搶奪。他費盡心力將它們一一地殺死,到最後只剩下一支折斷的舵柄作為武器。結果,大魚仍難逃被吃光的命運,最終,老人筋疲力盡地拖回一副魚骨頭。他回到家躺在床上,從夢中去尋回那往日美好的歲月,夢見了獅子,而忘卻殘酷的現實,忘卻了失敗而歸的厄運。

一個農民春天苦苦耕耘,可夏天一場洪水,全被沖走了;沒有望到豐收,可下一個春天還在播種希望。

一個的幻想,經歷多少科學家的努力,許多人失敗了,最終為一個後繼的摘下了成功的果實。

每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都留下了痕跡:第一聲啼哭,那是呱呱落地的出生的痕跡 第一次帶上紅領巾、那是上學求知的痕跡;第一次領到工資,那是參加工作接觸社會的痕跡;第一次為人父母,那是體味愛情,感受責任的痕跡……
晚年了,該留下什麼?其實,走的路,過的河,翻的山就有你的痕跡。

 “雁過留聲,人過留名。”

這聲、這名,便是你在這個世上的痕跡。

泰戈爾看見天空沒有翅膀的痕跡而憂傷,可他卻告訴我們,我愛過,敬仰過。

就像父親,他雖然沒有留下什麼,然而,口碑、心碑,就是豐碑。像天上的明星,即使是夜空,也璀璨。

當仰望父親成為一種追求、理念、習慣,那或許就是父親的痕跡、信仰、偶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