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解决教师应用思维可视化技术时存在的困难和误区?

 jiangnanvqils9 2018-05-16
如何解决教师应用思维可视化技术时存在的困难和误区?

思维可视化与教育教学的有效整合(四)
——如何解决教师应用思维可视化技术时存在的困难和误区?

如何解决教师应用思维可视化技术时存在的困难和误区?《中国信息技术教育》:一线教师教学过程中运用思维可视化时存在一些困难和误区,比如说大部分教师的运用只是简单的使用思维导图,针对这些困难与误区,教师又应在实际的学习与实践中如何解决呢?

 如何解决教师应用思维可视化技术时存在的困难和误区?刘濯源:一线教师在运用思维可视化技术进行教学时存在的误区主要有四种:

1)认为思维可视化就是画画思维导图;

2)认为画图浪费时间;

3)认为画图就是为了提高记忆效率。

4)把关注点仅仅放在“可视化”上,却丢了“思维”。  

关于第一个误区,前面我们已经纠正过了,不再重复;第二误区是老观念及思维惯性在作祟——还是“迷恋”知识的量以及重复次数,还是没有充分认识到发展思维的重要性。第三个误区是对“有效学习原理”的无知,可视化虽然有助于提高记忆效率,但这并非重点,重点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第四个误区是对思维可视化理解的偏差,可视化是手段,思维才是内核,缺乏思维含量的可视化不能称为思维可视化,有人把简单的知识点罗列图称为思维可视化,还有人把动漫、视频教学也称为思维可视化,这些都是很滑稽的。

 

一线教师在运用思维可视化技术进行教学时经常遇到的困难主要有两种:

(1)图画不好(画错或过于简单);

(2)图用不好(不知道如何与具体教学活动相结合)。

图画不好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概括能力及结构化思维能力较弱,解决办法就是多练习,并在练习中不断改进;另一个原因是对所教学科的研究不到位,模模糊糊,停在表层认识上,解决办法就是精研,要把所教学科的知识结构及问题解决策略彻底搞透,画图便是轻而易举的事了。图用不好是属于教学设计的问题:有的教师把思维导图用在呈现自己的教学目标上,这个意义不大;有的教师直接把自己做的图用PPT呈现给学生,一带而过,这个也不会有效果。要把图用出效果来,必须遵守三个原则:(1)必须要让学生去画;(2)必须要给学生展示及改进的机会;(3)必须使图与学科内容深度整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