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4.0时代,教育技术的新变革

 jiangnanvqils9 2018-05-16

刘   濯  

       学术期刊论文原址:《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5年Z2期     2015年08月23日

【摘  要】当下,人类的一只脚已经踏入“信息智能文明”时代,在这个时代,“智本”将代替“知本”,“学力”将重于“学历”,教育目标正悄然从“传递知识”向“发展心智”转变。

另外,教育信息技术及智能设备的快速迭代,必将推动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的改变,进而带动整个教育形态,甚至是教育生态的改变——教与学的时空限制被突破,学校的“围墙”将逐渐被拆掉,优质教育资源可被更广泛地共享。

基于以上变革, 我们基本可以做出这样的判定:教育正从3.0时代向4.0时代迈进。但在“教育4.0时代”,教育技术的变革绝不是仅仅局限在信息技术领域:思维可视化、游戏化、微课程等“心智型技术”将深入影响我们的教学设计及课程开发,使“发展心智”的教育目标得以落实。

【作者简介】刘濯源,思维可视化教育创始人,中国“抢救思考”运动发起人,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教育研究所特聘研究员,思维可视化教学实验中心主任,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思维可视化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课题组副组长,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科研规划课题《中小学生学习力培养的研究》课题组专家组组长。已出版《赢在学习力》、《思维导图高效学习模板》等多部专著。

一、教育即将走进4.0时代

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社会现象,它与人类文明的脚步永远是相伴相随的。每当人类文明跃上一个新的台阶,那么与之相应,这个时代的教育也必将发生重大飞跃——教育目标、教学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将发生相应的改变。而教育目标、教学方式及组织形式是决定教育特质的三大核心要素,当这三大核心要素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我们就可宣布一个教育新时代的到来。

 

依据三大核心要素的变化,我们可以将教育的发展历程(主要以中国教育发展历程为参照样本)大体分为以下四个阶段(见下图):

教育4.0时代,教育技术的新变革

第一阶段:教育1.0时代

此时,人类文明处于“釆摘与渔猎文明”时代。教育以发展学习者的生存技能(狩猎、采集、捕鱼、缝制衣服、战斗)为主要目标,教学方式主要是言传身教,教学的组织形式以群体活动为主。

第二阶段:教育2.0时代

此时,人类已经进入“农牧和养殖文明”时代。教育的主要目标是教人“如何做人”和“如何做官”(学而优则仕)。知识(信息)的主要载体与传播工具是书籍。在这个时代造纸术与印刷术的发展对知识的传播起到巨大推动作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大发展。教学方式主要是“面授”和“自主阅读”活动,其组织形式主要是官办机构(如太学等)和民办学馆(私塾)。

第三阶段:教育3.0时代

此时,人类进入“机器工业文明”时代。社会化大工业生产需要大批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因此教育的主要目标不再是培养“好人”和“好官”,而是要教授现代科学知识及发展专业技能。知识(信息)的载体仍然以书籍为主,但是也出现了广播和电视等载体及传播渠道。教学方式除面授和阅读活动外,还有收听广播,观看视频等多种方式。其组织形式上以国家设立的现代学校为主体,以民办学校及教育辅导机构作为补充。

第四阶段:教育4.0时代

随着互联网及智能终端设备的迅猛发展,人类文明从“机器工业文明”时代跨入“信息智能文明”时代,教育也即将从3.0时代迈进4.0时代。由于知识与技术的更新速度不断加快,“智本”将代替“知本”,“学力”将重于“学历”,教育目标正从“传递知识”走向“发展心智”。信息的主要载体及传播工具由书籍让渡给互联网及智能终端或移动智能终端。教学方式正从“纯线下”转向“纯线上”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其组织形式也从单一的“他组织”(如传统学校)向“他组织”与“自组织”(如学习社群)相结合转变。

二、教育技术的整合与变革

随着“教育4.0时代”的到来,教育技术也将发生系统的、深彻的、巨大的变革。所谓“教育技术”早期主要是指视听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后来是“广播电视教育”,接下来是“教育信息化”建设,当下发展到具有高度信息化和一定智能化水平的“未来教室”,另外MOOC(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与“翻转课堂”的建设方兴未艾,渐成潮流。推动这个潮流的主要技术力量是互联网及智能终端与移动智能终端技术这些技术最大的作用在于突破了束缚大规模开放教育的“时空藩篱”——“在何处学”与“何时学”的问题不再是问题,学习变成随时随地,甚至是按需择取的事,学习资源的获取成本大大降低。

但在“教育4.0时代”,教育技术的变革绝不会局限在信息技术领域:思维可视化、游戏化、微课程、翻转课堂等更关注学习者学习体验及心智发展的,更直接作用于教学本质的新教育技术将深入影响我们的教学设计及课程开发,因为这些技术能够实现教育信息技术、思维开发技术、心理调适技术、学习体验优化技术、有效教学策略及教学内容的高度融合,从而使“发展心智”的教育目标得以落实。因此,在“教育4.0时代”,教育信息技术与思维可视化等新教育技术的整合及整合后的再创新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

三、聚焦“心智型”教育技术

时下教育技术的发展基本还是聚焦在“信息承载与传播”这个点上,但在“教育4.0时代”,这个焦点必须要调整到“心智型”教育技术上来。以“互联网+移动智能终端”为主体的信息技术帮助教育突破了“时空藩篱”,让学习可以随时随地发生。但在知识快速更新的“信息智能文明”时代,知识灌输型课程已经贬值,学会学习(关键在心理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发展)比获取知识更重要,因此发展心智才是这个时代“优质课程”的王道!

发展心智的课程一定是具有较高思维含量,让学生学会思考的课程,也一定是使学生获得良好学习体验,乐学,进而恒学的课程。能够提升课程思维含量并改进学习体验的是思维可视化、游戏化等更关注学习者学习体验及心智发展的新教育技术。尤其是思维可视化技术,它引发的是一场“脑内革命”——在学习过程中,重构大脑的思维方式,发展学习者的系统思维能力。如果说以“慕课”为代表的在线教育拆掉的是学校的“围墙”,那么思维可视化拆掉的则是大脑的藩篱——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再是生硬的灌输,而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思维共振与思想争鸣。思维可视化(Thinking visualization)是指以图示或图示组合的方式把原本不可见的思维结构、路径、方法及策略呈现出来,使其清晰可见的过程,通俗地讲就是把大脑中的思维“画”出来的过程。将思维可视化技术运用到学科教学中,既可提高课程的“思维含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积极正向的学习体验。

一场伴随“信息智能文明”而来的新教育革命正在悄然兴起,那就是以思维可视化技术为代表的“心智型”教育技术与以“互联网+移动智能终端”为主体的信息技术的融合创新。

参考文献

[1]冯忠良、冯姬.《教学新论——结构化与定向化教学心理学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丹尼尔·卡尼曼.《思考,快与慢》.中信出版社,2012.

    [3]张庆林、杨东.《高效率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4]程平源.《中国教育问题调查》.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5]郅庭瑾.《为思维而教》.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6]刘濯源.《赢在学习力》.万卷出版社,200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