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凡是有大树的地方,肯定是曾经的什么地方

 一叶雨林秀 2018-05-16

故乡就是那棵大树

凡是有大树的地方,肯定是曾经的什么地方

山西大槐树众所周知,因为那是许多人先祖的故乡。

我和几个朋友在没有能力走遍中国的情况下,就不再好高骛远,利用节假日游走于华亭大地和周边地域。经多见广了,就有了一点点经验:凡是有大树的地方肯定是曾经的村庄,或者就是村民供奉香火的小庙,经过好多次的验证,没有出过一例差错。

今年阳春三月的一个周末,我们几个到华亭和平凉交界的一个地方游走,在一处空旷平坦的田地,三四个人正忙着苫地膜,为种玉米打基础。田地的中央有一条供人们下地行走的便道,道旁无规则地矗立着三棵青杠树、两棵白杨树和两棵松树,青杠树的直径约莫五十公分左右,白杨树比青杠树粗壮,少说也有六十公分,松树的直径大概有四十多公分,这些树种,松树和青杠树属于生长缓慢的,就它们的树龄而言,都应该在百年以上。

我们几个人就这些树的前世今生开始了揣测:罗兄说这个地方很早以前应该是一个村庄,不知咋回事人们迁徙,留下了这些不能走动的树们;金兄弟则持反对意见,说不可能的,如果是村庄的话,咋能没有村庄的蛛丝马迹呢,这些树就是自然生长在这里的;我的观点是,这里早先年不仅是一个村庄,而且还有一座小庙,那两棵松树的所在地就是庙的遗址。各持己见,不能统一,相持之下,难分难解,忽然看见苫地膜的除了一对中年夫妻和一个女娃之外,还有一个白髯老翁,便一同上前讨教求解。那个回族老人很是热情地给我们做了讲解,这个地方早先就是一个小村庄,住着十来户汉族人家,两棵松树那有一座山神庙,大概在三十多年前,住在这里农户陆续迁移到川道里去了,附近的回族农人将荒芜的庭院和坍塌的土墙逐渐开垦和清理,拓出了一片田地,三四十年的耕耘,彻底消除了村庄的痕迹,唯有那几棵树遗留至今。

凡是有大树的地方,肯定是曾经的什么地方

早些年去庆阳的董志塬和平凉的大寨塬,鲜有房屋的影子,诺大的塬上看到的只有一丛一丛的树,以杨柳树为主,夹杂着槐树、榆树、桐树和其它杂木。走近树丛,你才会发现有树的地方就是人家,因为他们大多住在窑洞里或者地坑庄子里。窑洞挖好住进人之前或者之后,主人就会在窑洞前的院边或地埂上栽上树木,不仅有“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意思,还有为自己的一副棺木做好准备。在一望无际的塬上,循着树找人家成了经验之谈。就是修屋盖舍的村人,不等房屋竣工,就在房前屋后遍植树木,家家户户莫不如此,东西南北概莫例外。你走进任何一个村子,谁家门前屋后没有几十棵树木呢,只是有的人家多植用材木,有的人家喜种果树罢了。

一棵或几棵大树,是一个村庄的标志。

我第一次回静宁老家,当时只有十三岁,独自一个。父亲再三说明了坐车线路之后,又反复强调步行的路线,我记得最清楚的是,下车之后,爬上一道坡,拐过一个弯,看见一棵大树的地方就是爷爷家。根据父亲描绘的线路,我顺利地找到了爷爷家,使得爷爷奶奶惊诧不已。以后每次回静宁,只要瞅见矗立在村头的那棵壮硕的梨树,就浑身轻松一截子——尽管距离家里还有三里多路呢!我第一次回老家时父亲说那棵梨树已经一百多年的高龄了,时间流逝了四十多年,老梨树依然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成了人人敬仰的“罩庄树”。每年梨花盛开的时候,堂妹都要照几张照片发给我,我再翻出来让父亲看,每每这时,年逾八旬的父亲眼睛里会涌出几滴浊泪,然后是长久的遐想,如痴如醉。在静宁县和天水的秦安县交界处,有一个叫三棵树的地方,我曾经跟着爷爷到那里赶过两次集,四十多年过去了,三棵树挺立的姿势依然鲜活于心。

凡是有大树的地方,肯定是曾经的什么地方

漂泊在外的游子,梦中出现最多的情景就是家乡的那棵大树。我的一个朋友远嫁河南新乡,不止一次地和我说起她老家的那棵大梨树,只是那棵梨树是山梨树。在她的叙述中,那棵山梨树早已超过了村庄标志的范畴,简直就是她的灵魂了。哪是怎样的一棵山梨树呢,令她魂牵梦萦?我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两年前的暑假,她带儿子回来探亲,其时她的娘家早已经实施整村搬迁,移民到了山外的新农村,但是她还是坚持要回关山里的老家去看一看那棵山梨树。她邀请我一同前往,恰好穗了我探个究竟的心愿,欣然同往。越野车在山道上颠簸了近三个小时,才到了她的老家麻庵赵家山。老远就看见一个偌大的树冠——一大朵绿色的云,她说那就是她心中的故乡。跟随着她穿过高过人的蒿草,跌跌撞撞地走了二里多路,终于到了大梨树的跟前,一看见它,我们初次到来的都惊诧地张大了嘴巴:这棵两人才能合抱的山梨树,外露的主根宛若龙爪,紧紧抓着一块一间房子大小的石头,拙朴壮观,浑然天成,这就是声名遐迩的树抱石。她的家就在树抱石旁边,她的童年和少年时代,以及青年时代的一部分,都是不能和树抱石割舍的,难怪这棵山梨树融进了她的灵魂。

有树的地方不是村庄就是庙宇,这是中国的特色,这种特色沿袭了数百年甚至上千年,几百代人继承不悖。可是当下城镇化方兴未艾,如火如荼,村庄在迅疾消失,鸡犬之声不再,那些孤零零坚守废弃村庄的老树也会逐渐消亡,再过二三十年,故土就只能是梦中的老树了。

我突然间惴惴不安了:到那时,什么东西才是寄托游子思乡的象征呢,我们的子孙又到哪里去寻根问祖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