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心银行的这一骗术!存单变保单,5年后钱取不出来!

 小蜗牛3 2018-05-17

以前,银行是我们最信任的地方,有钱就存银行也成了大家的一个共识。但明明是去银行存款,结果在你不知道的情况下竟然变成了保单,这个时候不知道你会怎么想呢?

朋友“踩坑”了

先看几个惊悚的标题:

“农民25万存款被划为保险只剩1元 妻子无钱治病去世”

“中国银行疑勾结阳光人寿 老人500万存款变保险以命维权”

“建行储户50万理财变保险 四年后只能拿回30万”

这种标题,达人哥以前看到很多,当时往往都是一看了之,从来没有想过这样的事情会发生的我的身边。直到听了我朋友的经历之后我才深有感触!

达人哥有个朋友,2012年的时候,他去银行办业务,银行柜台的职员向其极力推荐一款理财产品,声称每年只存2万,5年后本息可随意支取,5年内支取需要一定的手续费。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购买这款理财产品还会额外赠送意外险一份,记住哦,是赠送,不花钱的!有了这份保险,平时的磕磕碰碰、猫爪狗咬都能报销。

当时他反复跟银行柜员核实:五年后一定能取?在得到肯定的答复之后,加上柜台人员承诺的利息比银行定期存款要高,还额外赠送一份意外险,他觉得还不错,就按照银行柜员的指导给自己办了一份。

转眼间就到了2017年年底,他去银行取这笔钱的时候才被告知,他购买的是阳光人寿的一份分红险。若现在办理退保,5年总共交了10万元只能拿回6万多

之后的情形估计大家也能猜到,跟银行和保险公司各种撕逼,银行和保险公司之前又各种扯皮、相互推诿。后来实在忍无可忍,他一气之下,将保险公司和银行同时告上了法庭,终于拿到了他的10万元本金和这5年的利息。

维权的过程真的是跌宕起伏,这要有个好编剧,写一部四十集的电视连续剧还是绰绰有余的。为什么这样的事情总是屡禁不止呢?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总结起来无非下面几类:

(1)存款人对金融产品和金融风险的辨别意识差、警惕性不足,对银行又过于信任。‍

(2)有些金融机构出于天生的逐利本性,不顾企业形象,屡屡突破底线,将存款和保险“捆绑销售”,但是却没有对存款人履行相应的告知和提醒义务。

(3)有些银行靠信息不对称玩“障眼法”,“挂羊头卖狗肉”,明明销售的是保险产品,却声称是银行理财甚至定期存款。

对于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不少代表委员都曾在“人代会”上说过。去年6月,终于有了回响,保监会下发《保险销售行为可回溯管理暂行办法》,要求自11月1日起,实现保险销售行为可回溯。

什么意思呢?就是从那以后的保险销售行为如果存在误导,无论过了多久,只要客户追究,保险公司就会被追责。具体的办法就是“双录”,在销售过程中录音录像,以便为以后出现纠纷时有据可查。

没买过,如何防止被忽悠?

下来达人哥来和大家说说,老百姓如何防止“存款变保险”的悲剧发生。

首先,如果你是去银行存款,结果银行柜员让你抄录什么风险提示语之类,里面要是包含“不确定”之类的字眼,那肯定不是存款,要么是理财,要么是保险!

然后,格外小心这句话——“有定期利息,还额外送保险”。

如果有人这样给你介绍某个理财产品时你一定要注意,这很有可能就是保险产品。保险公司又不是慈善机构,你买别的东西他干嘛要送你保险?事出反常必有妖,平白无故给你抛馅饼,实际里面就藏个大陷阱。

事实上,这是很多保险营销员惯用的套路,谎称为用户办理银行存款,保险是免费赠送,等用户掏出钱就偷梁换柱为用户办了保险。等用户去银行取款时才发现,钱可能要到十年后保险到期时才能连本带息取出来。

其实,并不是在银行卖的保险就不能买,前提是他宣传的要和你认识的是一样的根据监管规定,保险产品的期限设计不能少于五年,但是有些保险公司在年底为了揽储,会推出一些现金价值比较高的产品,这种产品还是蛮不错的。

比如某保险公司曾经卖的产品,一年时间不但能拿回本金,还有额外3.5%的收益。因为他在保单上明确显示,1000元的本金,一年退保的现金价值是1035元。现金价值通俗的理解就是那个时候的退保金。

如果想做一年期理财的话,这类产品还是可以考虑的。你别告诉我你不会查保单现价?打客服电话呀!但是要记住:没有高现价支撑的短期性保险理财就是耍流氓。

已经买了怎么办?

首先要回答的就是要不要退保的问题,如果这份产品符合自己的要求,销售过程不错在任何误导,你还要去保险公司“碰瓷”的话!相信我,你是不会成功的!如果确实被误导,产品确实不是自己想要的,这时候再考虑退保的问题。

如果真要退保,先看看保单是不是还在犹豫期内。“保险法”为了保护大家的利益,每份保单都有一个犹豫期,在这段时间内可以全额退保,本金是不受损失的。

如果不幸保单已过犹豫期,那就比较麻烦了,但也不是没有办法。尽量收集之前销售时的误导证据,比如销售人员所做的利益演示,所发的宣传资料等等。这些证据能使你在以后与他们的交涉中占据主动。

关于银行存款变保险的这个坑,达人哥今天就帮你填到这里,如果你有这方面的经历或者更好的“填坑”方法,欢迎留言!

来源:达人说钱

版权归本号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

zlhibit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