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福建第一位女诗人,才貌双全,倾国倾城,安史之乱中不屈殉节

 流长源远 2018-05-17

福建第一位女诗人,才貌双全,倾国倾城,安史之乱中不屈殉节

梅妃,原名江采蘋(710-756),福建莆田江东人,唐玄宗妃子,擅长诗赋、乐器、歌舞,才貌双全。她是福建第一位女诗人,著有《一斛珠》《楼东赋》等传世名作,前者是最早被大文豪歌德翻译为德文的中国古诗之一。而早已失传的《惊鸿舞》,就是梅妃的成名舞蹈。安史之乱时,唐玄宗仓皇西逃,居于冷宫的梅妃坚贞不屈,白绫裹身,投井殉节。

惊世才女

福建第一位女诗人,才貌双全,倾国倾城,安史之乱中不屈殉节

图:莆田网

江采蘋自小爱梅,品性中深深烙下了梅的气节,气度高雅娴静,性格刚中有柔。她天赋过人,9岁时能吟诵《诗经》中《周南》、《召南》等诗篇,并对父亲说:“吾虽女子,当以此为志。”父亲十分惊讶。到了14岁,江采蘋即已写得一手好文章,所作八赋,在地方上传诵一时,是当时有名的才女,被誉为福建第一个女诗人。多才多艺的江采蘋,不仅长于诗文,还通乐器,善歌舞,娇俏美丽,气质不凡,是一位才貌双全的奇女子。

倾国倾城

江采蘋年将及笄,好淡妆雅服,姿态明秀,一颦一笑,倾国倾城,声名远播。唐玄宗开元9年,高力士奉旨下江南,挑选秀女,他轻车简从,从汉江顺流向东,经广陵、钱塘而至闽地,明察暗访,发现了刚刚及笄的江采蘋,惊为天人,如获至宝。立即把她选进宫中。果然,唐玄宗对江采蘋大加宠幸,封其为梅妃,命人在她所住宫中种满各式梅树,并亲笔题写院中楼台为“梅阁”、花间小亭为“梅亭”。

诗如其人

福建第一位女诗人,才貌双全,倾国倾城,安史之乱中不屈殉节

图:若相惜

每当梅花盛开,江梅妃就不畏风寒,流连梅园。她自比东晋才女、名士谢道韫。有一天,唐玄宗与梅妃一同踏雪尝梅,对梅妃说:“早就听说爱妃才高,入宫前所作八赋,翰林诸臣无不赞叹称绝,你既然酷爱梅花,何不即景作一首梅花诗?”梅妃信口吟道:

一枝疏影素,独抗严霜冷;

早晚散幽香,香飘十里长。

玄宗正要夸赞,忽然内臣报岭南刺史韦应物。苏州刺史刘禹锡求见,这两位都是当时著名的诗人,玄宗把梅妃所写咏梅诗让二人品鉴,两位大家读后赞道:“果然诗如其人,是仙中女子呀!”

翩若惊鸿

福建第一位女诗人,才貌双全,倾国倾城,安史之乱中不屈殉节

图:惊鸿舞

梅妃不仅以美貌受宠,更以表演《惊鸿舞》得到乐舞行家唐玄宗的专宠。唐玄宗曾当着诸王之面称赞梅妃“吹白玉笛,作《惊鸿舞》,一座光辉”。据王克芬《梅妃与<惊鸿舞>》一文考证,《惊鸿舞》可能是描绘鸿雁飞翔的动作和姿态,这种模拟飞禽的舞蹈,在我国有着深远的传统,相传原始社会时期“凤凰来仪,百兽率舞”中的“凤凰来仪”,当是人模拟鸟类动作的舞蹈;战国青铜器上有人扮鸟形的舞蹈图像;汉代百戏中有扮大雀而舞的记载;汉画像石中也有人扮鸟形舞蹈的画面,这些舞蹈大都穿着笨重的鸟形服饰道具,舞蹈起来也很不方便。而梅妃的《惊鸿舞》可能着重于采用写意手法,通过舞蹈动作表现鸿雁在空中翱翔的优美形象。唐代诗人刘禹锡在《泰娘歌并引》诗中,描写歌舞伎泰娘云:“长鬓如云衣似雾,锦茵罗荐承轻步。舞学惊鸿水榭春,歌传上客兰堂暮。”看来《惊鸿舞》在当时即已广为流传。唐代人常以“惊鸿”来形容舞态优美轻盈,作为舞蹈美的审美特征。明代裘昌今《太真全史》卷首有幅木刻插图,题为《惊鸿舞》,描绘梅妃身穿长袖舞衣,长裙曳地,肩披长巾,作纵身飞舞动作,犹如惊飞之鸿雁。南宋大诗人陆游晚年重游沈园,写《沈园》以纪念不幸为母休弃的妻子唐琬,“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惊鸿”一词写出唐琬之婀娜多姿,蕴藏着刻骨铭心的眷恋与相思、不堪回首的无奈与绝望。

造就莆仙戏

福建第一位女诗人,才貌双全,倾国倾城,安史之乱中不屈殉节

图:莆仙戏——cjb65

江采蘋入宫后,梅妃之弟曾入宫进觐,获封为国舅,他回莆田时,唐明皇赏赐一部“梨园”,带回家乡欣赏。

原是大明宫著名乐师、琵琶高手的雷海青,受命带着宫廷戏班,不远千里,来到莆田,于是宫廷教坊歌舞传播到莆仙地区,进而演变为莆仙戏。因此,莆仙戏有“集盛唐古曲之精英,留霓裳羽衣之遗响。采宫廷教坊之荟萃,取山村田野之歌调”的美称。

浦口宫中梅妃神像之侧,就有江国舅的塑像;而浦口宫之侧,有祭祀戏神雷海青的飞云庙,这些都印证了莆仙戏与梅妃的渊源。梅妃本人也成为莆仙戏的主角,传统经典剧目《江梅妃》一直传唱至今。这脉从唐代沿袭下来的梅魂,穿越千年,教化一方,已成为莆田文化与精神传承的重要见证。

《一斛珠》

福建第一位女诗人,才貌双全,倾国倾城,安史之乱中不屈殉节

图:一斛珠—— cjb65

无情最是帝王家。唐玄宗夺媳,杨玉环被封为贵妃,集三千宠爱于一身,夜夜笙歌,朝朝狂欢,醉生梦死。梅妃屡谏玄宗以社稷为重,玄宗哪里听得进去,颇不耐烦。梅妃在玄宗心目中的地位逐渐降低,后又被杨贵妃所迫,迁往洛阳东都,独居上阳东宫,长达十年。她在洛阳写出传世佳作《楼东赋》。一日,唐玄宗召见远道前来进贡的扶桑国使者,贡品中有许多晶莹绚丽的珊瑚与珍珠,唐玄宗思念梅妃,悄悄命左右密封一斛贡珠赐给梅妃,以示旧情难忘。梅妃此时,清高孤傲,竟然冒着忤旨之险,把珍珠原封不动地退了回去,同时附诗一首:

柳叶蛾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湿红绡;

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

唐玄宗读后怅然不已,令乐府为诗谱上新曲,曲名《一斛珠》。19世纪,德国大文豪歌德从《百美新咏》中看到梅妃这首诗,把它从英译本译为德文,发表在《艺术与古代》杂志上,这是中国古诗最早译为德文的一首。

殉于叛乱

福建第一位女诗人,才貌双全,倾国倾城,安史之乱中不屈殉节

图:几何线

安史之乱爆发后,长安混乱。唐玄宗携杨贵妃从延秋门逃往西南,妃、主、垦孙在外者,皆弃之不顾。

幽居于上阳东宫的梅妃,于天宝十四年(755)安禄山叛军攻破长安时投井殉节。

唐玄宗回京后,派人四处寻找梅妃。并下诏,只要有人找到,官升两级,赏钱百万。有一宦官献上一幅梅妃画像,皇帝说:“挺像,只恨不是活的啊。”在上面题了一首诗怀念梅妃。

梅妃得宠时,从不迷恋奢华的权势。入宫后,绝不为自己家族多求恩泽。传说唐玄宗曾问她家有何人,欲封为官。梅妃答说:“家中虽有兄长,愿陛下以苍生为重,施恩百姓。”

江东梅影

福建第一位女诗人,才貌双全,倾国倾城,安史之乱中不屈殉节

图:梅妃故里浦口宫—— rainbow

一千多年过去了,人们仍未将梅妃遗忘,她被称为“祖姑皇妃”,并修宫造像给以供祭。

每年正月初三,莆田黄石江东村的村民们都要用精心挑选的鲜红桔子,在唐肃宗至德元年修建的崇祀江梅妃并配祀其兄的浦口宫主殿梅妃神像前,垒起红桔塔。每座桔塔高低不同,共计15座桔塔,搭桔塔时,户数最多的里社要派出30多人的制作队伍,垒起的红桔多达数百公斤。户数最少的只需要6个人就能完成制作,红桔只需数十公斤。桔塔底层由16粒红桔上下相叠,层与层之间用一块八角形层板相间。随着逐层叠加,塔身逐渐缩小,桔塔顶点用四个红桔归结,在塔尖贴上“三春”,并鸣炮庆贺。

“红桔塔”是当地村民纪念梅妃而制作的祭祀“果龛”,是全国独一无二的源于唐代的民间民俗工艺祭品。

福建第一位女诗人,才貌双全,倾国倾城,安史之乱中不屈殉节

图:ptxjs123

正月初七,是江东村元宵的日子,也是梅妃春祭的高潮。这一天,早晨十点左右,大锣开道,铳炮静街。家家户户门前已经摆好供桌,架好稻草,搭上贡银,拖放鞭炮。神驾经过便鸣炮、烧贡银、燃稻草,意在迎神和为出巡的神明烘脚。随后老妪清道,大嫂们挑丁饼,福首捧炉,八班执杖,妆驾乘马,少男提香,少女捧梅,车鼓队、舞龙队一路表演,梅妃、妈祖、钱四娘、江国舅銮驾绕梅亭,巡游江东全境,至宁海桥,迤逦数里。竹枝词有赞“红橘垒塔世间稀,十三里社各高低。梅骨香魂今犹在,携兄绕境佑庶黎。”

元宵过后,正月初八拆“红桔塔”,各里社把红桔按各户人数分发,以表示梅妃给村民们赐福,有送“吉”到家的寓意。

福建第一位女诗人,才貌双全,倾国倾城,安史之乱中不屈殉节

图:rainbow

有关梅妃事迹,见于宋代赵彦励《莆阳志》、李俊甫《莆阳比事》、宋代诗人刘克庄亦有咏《梅妃》诗,明代何乔远《闽书》,明代黄仲昭著福建第一部省志《八闽通志》,明周瑛《兴化府志》以及清《莆田县志》、《福建通志》等著述。明代乌程人吴世美更是根据《梅妃传》创作有《惊鸿记》传奇。明清两代关于隋唐的一些历史小说如《隋唐演义》等均有梅妃故事,清代戏曲家洪升《长生殿》也写到梅妃,蔡东落《唐史演义》写梅妃故事时依据曹邺的《梅妃传》,今日京剧舞台上有《梅妃》一剧。1962年,郭沫若到莆田考察时,也挥笔下“梅妃生里传犹在,夹漈藏书有孑遗。漫道江南风景好,此乡鱼米亦如之”的名句。

(本文参考了江国兴、陈志平等作家的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