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下一个选择:北京

 仙人掌qq 2018-05-17


01


我做过非常多的决定,当时觉得非常艰难,也充满担忧,现在回头看,充满感激之情。


第一个重大选择。


大四的时候,有过两个选择,一是读研究生,二是当公务员。记得,当年考研的成绩是391分,笔试排名第三,五月复试之后,排名第二。同时我公务员的笔试成绩也不错,那会,好好努力下,面试也许能搞定。


那会,我就在想,是继续读书还是去雨花台区某某单位上班。最后选择去读研,一是觉得研究生学历更有价值,二是因为我本能恐惧进入社会,想尽可能把学生这个身份拖延下去。


第二个重大选择。


我研究生临近毕业的时候,本来并不会留校,也没有考虑去考公务员事业单位。最初的想法是去高校教书,当时的国家政策是211以上的高校讲师这个位置已经不接受硕士生学历,我为了能够继续留在高校不进社会,向很多高校的二级学院投递过简历。


面试试讲各种折腾,最有希望进的是杭州一所高校的二级学院,最后被刷的原因很好玩的,校方说已经以邮件的形式发送了终面的通知,但我未回复邮件,并且错过了终面的时间,所以被刷了。


不过,我找遍了我的邮箱,包括垃圾邮件,都没有看到终面的通知。其实那一次如果我据理力争,还是有机会去的,只是我自己内心有了抗拒心理,也就算了。


这之后才遇到留校考试,以及留校工作一周后发现实在不喜欢这样的工作模式,哭了一天,还是辞职了。


毕业找工作是最焦虑的,当班级同学个个都签了三方后,没有找到工作的人会恨不得随便找一个落脚点,只要能先签下来就成,否则感觉自己就成为班级里最丢脸的人。所以当年我把留校这个差事辞掉后,太多人震惊了。


但是,“留校赢得体面的工作”和“不留校以没工作身份毕业”这两个选择,我宁可灰溜溜地重新找工作,也发自内心地觉得自己不喜欢那个工作氛围。


我那个“不愿意委屈自己的内心”的性子,那时候就颇有影子了。


第三个重大选择。


我其实是有机会去杭州档案局的下属事业单位上班的,当时常州这边的面试通过时,杭州的一家事业单位打电话通知我笔试第二名,准备面试。我上网一查,进面试的第一名是浙大的,第三名也是浙大的,一寻思,这个前后夹击比较难突破,选择了放弃,抓紧了最后一段日子好吃好喝去了。


第四个重大选择。


2013年大多数时间,我职场上过得特别不开心,14年年初,辞职的想法都按耐不住,即便那会什么社会经验都没有,职场技能也没有,存款也都搭在股市上,但真觉得自己在那个环境坚持不下去了。我开始悄悄在各大招聘网站上填简历,琢磨辞职后去哪个领域重新开始,心里真的还蛮担忧的,前途后路都看不清楚。


14年春节后,就遇到上级部门领导要借调我的事情,当时自己本能感觉这个机缘会破解职场上的困局,让我摆脱了原来单位的困境,换环境换心态,又让我多争取出时间重新准备未来。


事实证明,人的直觉在关键的时候,是最准的。在借调的2年时间里,我整个人的成长速度是惊人了。


简单概括就是,环境改变后,心态完全不同,我的时间和精力不需要在职场上内耗,反而全部投入到知识储备上,而且努力了两年后,就遇到了自媒体时代红利大爆发,完美踩准了整个机遇期。


哎,多么不可思议的两年,14年4月刚去报道的时候,我想破了脑袋都不可能想到将来的自己会彻底扭转命运。


我一直到现在都非常感谢14年行借调令的老领导,他给了我想要的职场环境,我借他的手,完成了一次命运的重置,改写了后面所有的可能性。


第五个重大选择。


17年的辞职,是万事俱备后的必然选择,我已经对体制内的所有一切都不再有留恋和舍不得了,很多人念叨的稳定铁饭碗等等因素,我也都做了妥善的替代。


回头看,这一路上的五次重大选择,我只需要在任何一个环节上做了其他的决定,命运的轨迹就会彻底发生改变,而我一定不会是现在的三公子,也不会在此时此刻写下这一篇文章。


这种感觉非常的神奇,我清晰地回看过往,看到那个不断改写命运轨迹的人,就是我自己。


过去的那个我,塑造了现在的我。


02


半年前,我开始咨询的时候,向老师提出的第一个困惑就是:


为什么我总有一种奇怪的幸运感,好像自己在时代的洪流中,总会踩到合适的机遇,在同类人的竞争中,我也可以享受到更多程度上的红利。我觉得自己很幸运,身边的人也认为我幸运,但为什么我对这种幸运却感到不踏实呢,好像我获得所有的一切太过轻松了,这让我感到惶恐和不安,我怕自己德不匹位


当时,老师没有告诉我答案,只是在这个困惑下,我们开始了一段漫长的咨询。半年后的最后一次课上,当我终于完成了“人生以第三者的方式重新看一遍,过一遍”的旅程后,我跟老师说:


我终于明白为什么自己会有如此的性格,为什么会变成现在的我,整个成长轨迹中又有怎样的投射和影响。啊,此时此刻,我所呈现的这个状态,谁也怪不得,因为都是我自己选出来,是我和这个世界所有的沟通行为塑造了现在的自己。我说的话,我做的事,我表达的态度,我的喜怒哀乐,都可以在过去行为方式里找到蛛丝马迹。


老师跟我说,你现在这个理解,可以回答最初那个“幸运让你惶恐不安”的问题,你担忧自己不配拥有,然而你配啊,因为当你享受到那些红利的时候,过去好几年的自己都在努力中,那些时段里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推动着你走到红利那一天。你没有夺走过别人的东西,你只是拿到“过去自己努力”的馈赠罢了。


那一刻,我终于放下了“幸运”的惶恐:是过去的我,让我拥有了现在的幸运。我也放下了自己对于“好运会不会消失”的担忧:现在的自己,会决定未来的命运,我怎么对待当下的每一个时刻,未来就会给我什么结果。


命运是一环扣着一环的,一个当下的决定,会对生活产生方方面面的影响,也势必会影响到下一个关键节点上的决定。那么,自然也不存在“谁打烂了一副牌”这样的憾事,因为每一张牌都是他自己主动打出去的,再怎么看起来随意任性的行径,本质上都是自己内心深处认可的。


03


老师告诉我,世界上不存在无意义的行为,只要行为存在,就有它的动机。就好像有人会自称随便开开玩笑而已,那些“随便”都不是随便,隐藏着说话者的很多动机,只是当事人不愿意去正视那些动机,而选择用“随意开个玩笑”的方式来掩饰罢了。


那么,衍生开来,我们能相识相知的人,工作生活的城市,都不是随意出现,它们,是被我们主动选择出来的,跟我们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我最初在南京读大学,那是父母选择的城市,我接受和认同父母的看法,本身就是我的主动选择。我到苏州读研究生,那是因为我喜欢的男孩子在苏州。我毕业后选择常州,是因为考试成功了。


我来到上海,是因为我辞职后,需要去一个更大更现代化城市落脚,上海是离我最近的大都市,更重要的因素,我在搬去上海之前,大概率内心深处就想去寻找心理咨询了,只不过这个念想还处在无意识中,但这个无意识冥冥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上个月当我结束了心理咨询后,我对于生命意义的理解,已经完全突破过去认知的局限,现在是一个让人充满期待蠢蠢欲试的状态。在新的认知体系下,我不可能再回到过去的行为模式里,我想重新选择命运的轨迹。


这时候,我隐隐觉得上海的使命要结束了。


我做了第六次重大选择,离开上海,去北京。


我是在五一北京之旅的时候,萌生了这个念头,我在朝阳门附近的星巴克里坐了一下午,想清楚了,也就决定了。


我问自己,喜欢北京吗,心说喜欢,这里的朋友能让我肆意的大笑,不需要伪装任何东西,不需要故意屈就什么,可以自由地表达想法,这里的朋友可以跟我一起讨论事业发展的未来,可以幻想一切可能性。


我问自己,去北京有障碍吗?心说没有,我没有事业发展方向的障碍,没有金钱物质上的障碍,没有生活习惯上的障碍,而内心最恐惧的家庭情感上的障碍,都通过心理咨询化解了,是的,去北京已经毫无障碍了。


所谓空气糟糕、气候干燥以及交通拥堵这些因素,在不想北上的人面前,是最好的拒绝理由,然而对于渴望北上的我而言,这些通通都不是阻碍。


五月底,我会完结上海所有的琐事,六月开始,轻装上阵,来北京。


17年辞职的我,非常感谢14年接受借调的自己;今天的我,非常感谢17年做出辞职决定的自己;而未来的我,肯定会感谢18年做出北上决定的自己。


PS:选择这个事情上,多补充一点,有人说自己的很多选择都是心不甘的,在父母强制下做出了无奈的选择。其实,没有人可以逼我们选择不想做的事情,是我们在那个节点上,认同了父母的“强制”,并且主动选择“屈服于那个强制”罢了。


而我们向往下的那个生活,很遗憾,也是我们自己主动选择了放弃。


每一个选择背后,都要承担责任和义务。当我们选择了屈服于别人的意志力,就必须去接受那种生活的别扭感和憋屈感、也许生活物质上不那么辛苦,但内心世界的不快,就是我们对选择的负责,谁也回避不了。当我们选择了独自去过向往的生活,也必须要承担别人的不理解,家人的抱怨,甚至生活物质上的艰难,但内心世界的愉快、也是生活给我们的馈赠。


人会失去一些东西,同时会得到一些东西。


PSS:我最近对于“重新认识”这个行为有了一些新的想法,过去我会觉得多读书多旅行多接触新的领域,会拓展思维的边界,获得更好的成长。但现在才意识到,如果自身根深蒂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体系出现了问题,带着这样的脑袋去看书看人看世界,是没有用的。因为阻碍人真正成长的因素是自身思维本身。


在深挖下去,就会发现,人骨子里最大的障碍是自身人格的障碍。


我们绝大多数人都在用“作茧自缚”的方式,阻碍着自己的继续成长,真的怪不到别人的身上,哪怕是持续沉浸在过往的悲痛愤恨经历中,这本身也是一种“不放过自己”的表现。


成长的阵痛,真正的痛点就是在“自己亲手撕破茧”的过程,这个痛,没有谁可以绕过去,也没有任何其他方式可以替代。


我当年绕了无数的弯路,就是不想承认“阻碍我成长的最大问题是自己”,也抗拒面对自己,然而事实证明,除非我彻底放弃自己的成长,否则,我唯一能选择的道路,就是“亲手撕破自己的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