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灸透十二原穴,补充全身动力,调治百病!

 骑乐182 2018-05-17


生命短暂。时间宝贵,为了帮助喜欢艾灸的朋友尽快上手,并取得一定的艾灸养生效果,请大家每天认真学习艾灸配穴,做有效果的艾灸!
大家好,阴阳,五行对应的艾灸配穴分享了基础知识,现在轮到了原穴;这个厉害了,就是“元气”的意思,简单的说,人可以生病;可以不舒服;但是绝对不能没有元气;这是生命赖以生存的唯一。理解嘛。所以我要留在后面分享原穴,重要程度可想而知



开始今天分享

原,含本原、真元之义。原气来源于脐下肾间,是人体生命的本源,是维持生命活动最基本的动力。原气通过三焦输布于全身脏腑、十二经脉,其在四肢部驻留的部位就是原穴,由此可见原穴在人体的重要性,

进一步解释一下,这就是动力,生命的原动力,原气源于肾间动气,作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通过三焦运行于五脏六腑,通达头身四肢,是十二经脉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根本。因此脏腑发生疾病时,就会反映到相应的原穴上来,通过原穴的各种异常变化,又可推知脏腑的盛衰。在临床上,艾灸刮痧针刺原穴能使三焦原气通达,调节脏腑经络功能,从而发挥其维护正气,抗御病邪的作用。(但作为我们普通人,没有学针的艾友,我只建议灸刮;这也是我教给大家最常用的方法,临床效果也非常好。)

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于十二经脉四肢部的腧穴,称为原穴(Yuan-primary point),又称'十二原'。'原'含本原、原气之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为十二经脉维持正常生理功能之根本。十二原穴多分布于腕踝关节附近。阴经之原穴与五输穴中的输穴同穴名,同部位,实为一穴,即所谓'阴经以输为原','阴经之输并于原'。阳经之原穴位于五输穴中的腧穴之后,既另置一原。

还记得我昨天的分享吧,阴经的输穴就是本身的原穴。重要的,我会经常重复的哟。



十二经络   十二原穴背诵歌诀



阳明大肠合谷强

胃经疼痛取冲阳

太阳小肠原腕骨

膀胱原穴京骨上

三焦阳池胆丘墟

肺觅太渊脾太白

心包疾发大陵治

肝原太冲按摩良

少阳心经神门在

肾寻太溪是良方

督脉无原求百会

任脉膻中乳中央

大家背诵不着急,争取一周时间可以背诵;当然,复习和应用才是长久记忆的关键哦

原穴应用

原穴在具体应用时,还可与其他腧穴相配伍。常用的配伍方法有脏、腑原穴相配,原、络相配,原、俞相配,原、合相配等。具体如下:

  1. 原原相配,其配穴原则是阴阳配,少阴配少阳,太阴配太阳,厥阴配阳明。取上下肢相应,是阴阳经同气相求之意。(这又是一种阴阳配的方式)
    脏腑阴阳原穴相配:为五脏原穴与六腑原穴上下的配穴法。适用于内脏有病而症状主要反映在体表器官的病变。从部位上讲,内为阴,外为阳。阴经经穴主治偏重内脏疾患,阳经经穴主治偏重于体表器官疾患,在内脏有病主要反映在体表器官的情况下,取阴经原穴的同时需要配以阳经原穴以增强疗效(这个很重要)


  2. 原络相配,可分为表里原络相配及同经原络相配,是取同一上肢或同一下肢的原络相配的方法,表里经原络相配,适用于某些经有病,兼有表经或里经的病症;具体方法是:某经的病症,先取该经的原穴为主,再配用有关表里经的络穴为辅,原为主,络为客,故又称之为主客原络配穴法。如手太阴肺经发病,出现咳喘,气急,兼见腹胀,肠鸣,大便失调等手阳明大肠经病候,可取肺经原穴太渊为主,辅以大肠经络穴偏历为客。(络穴,我在下一课重点说明,今天你们想了解一下)

  3. 原俞相配:即分别将本脏腑的原穴与相应的背俞穴相配。这是取原穴与俞穴在主治上存在的共性,以相互协同增强疗效的一种配法对阴性病证(包括里证、虚证、寒证)较为适宜。如取肺的背俞穴与肺经的原穴太渊治疗气虚喘咳等。

  4. 原合相配:可分为表里经原合相配,同经或异经原合相配等多种形式。表里经原合相配,通常是取阴经(里)原穴配以阳经(表)的合穴或下合穴。如脾胃失和所致的恶心、呕吐、腹胀,可取脾经原穴太白,配胃经合穴足三里以健脾和胃,升清降浊。此为表里双治之法。而同经原合相配如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合各配穴曲池,为双调气血,清理上焦,善治头目疼痛、牙龈肿痛。总之,原穴的配伍很灵活,其主治范围十分广泛。

  5. 大家有点明白没有,原穴作为主穴;他是可以配各种穴;但是要深入懂的并运用,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这就是中医的魅力;既可以马上上手;又需要长期积累,大家可以一边学习,一边运用。昨天有艾友留言,说我分享的是不是深奥难懂一些;确实,我是把大家当做是一年后成为艾灸理疗师这样的标准知识体系来分享的,而不是像一般的内容分享简单,表面实用,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经常还是治标不治本,希望大家能了解我的用心。当然我会理论和应用搭配来,谢谢大家的建议!


深入学习

延伸阅读


如果愿意深入学习的,可以继续了解各个原穴的功效和一般的配穴哦!




位置: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局部解剖:有桡动、静脉。分布着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
不建议针,建议刮灸按。


主治:咳嗽,气喘,咳血,咽喉肿痛,胸痛,心悸,腕臂痛。现多用于治疗感冒咳嗽支气管炎百日咳肺结核心绞痛肋间神经痛无脉症腕关节疼痛及周围软组织疾患等。


常用配穴: 


配列缺、孔最,主治咳嗽,气喘,胸背痛;
配内关、冲阳、三阴交,主治无脉症, 把脉时脉象微弱者。

风门穴治咳嗽喘;

合谷穴迎香穴治鼻疾。
单用:补肺气




位置: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局部解剖:有手背静脉网。分布着桡神经浅支。


主治:头痛,颈项痛,目赤肿痛,鼻衄,鼻塞,鼻渊,齿痛,耳聋,面肿,咽喉肿痛,痄腮,牙关紧闭,口眼歪斜,热病无汗,多汗,腹痛,痢疾,便秘,闭经,滞产,小儿惊风,上肢疼痛,痿痹。现多用于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电光性眼炎,近视眼,腮腺炎,扁桃体炎,舌炎,牙龈炎,牙痛,流行性感冒,高血压,皮肤瘙痒,荨麻疹等。


用法:可针,可灸,可刮。孕妇禁用此穴。


常用配穴:  

配颊车,主治牙痛,面痛,面瘫。
配迎香穴:主治感冒,头痛,发热,鼻塞。 配列缺,为原络配穴法;
配太冲,主治癫狂,头痛,眩晕,高血压;
配风池、大椎,主治皮肤瘙痒,荨麻疹,疔疮,疟疾。
配三阴交,有调经活血催产作用,主治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滞产。
可单用


文献摘要: 《铜人》:妇人妊娠不可刺之,损胎气。 《资生》:风疹,合谷、曲池。 《大成》:疔疮生面上与口角,灸合谷;小儿疳眼,灸合谷(二穴),各一壮。






位置:在足背最高处,当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足背动脉搏动处。


局部解剖:有足背动、静脉及足背静脉网。分布着腓浅神经的足背内侧皮神经,深层为腓深神经。


主治:上齿痛,足背红肿,口眼歪斜,足痿。现多用于齿龈炎,癫痫,脉管炎等。


刮灸法:可刮可灸。


常用配穴:

配足三里、仆参、飞扬、复溜、完骨,主治足痿失履不收;
配丰隆,治狂妄行走,登高而歌,弃衣而走。







位置: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一跖趾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局部解剖:有足背静脉网,足底内侧动脉及跗内侧动脉的分支。分布着隐神经与腓浅神经的分支。


主治:胃痛,腹胀,便秘,痢疾,吐泻,肠鸣,身重,脚气。现多用于急、慢性胃炎,急性胃肠炎,神经性呕吐,消化不良,胃痉挛等。


刮灸法:可刮可灸。


常用配穴:

配公孙、大肠俞、三焦俞,主治肠鸣,腹泻;
配复溜、足三里,主治腹胀。






位置:在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局部解剖:血管、神经分布同灵道。


主治:心痛,心烦,怔忡,惊悸,健忘,不寐,癫狂,痫症,痴呆,胁痛,掌中热,目黄。现多用于无脉症,神经衰弱,心绞痛,癔病,舌骨肌麻痹,产后失血,淋巴腺炎,扁桃体炎等。


刮灸法:可刮可灸。


常用配穴:

配支正为原络配穴法,主治心神失养,健忘失眠,无脉症;
配大椎、丰隆,主治癫狂,痫证。
配关元、中极,主治遗溺,遗精。
配膈俞、血海,主治呕血、吐血、便血。


文献摘要:《甲乙经》:遗尿,关门及神门、委中主之。 《铜人》:治疟心烦。 《大成》:主心性痴呆,健忘。





位置:在手掌尺侧,当第五掌骨基底与钩骨之间的凹陷处,赤白肉际。


局部解剖:有腕背侧动脉(尺动脉),手背静脉网。分布着尺神经手背支。


主治:热病无汗,头痛,项强,指挛腕痛,黄疸。现多用于口腔炎,糖尿病等。


刮灸法:可刮可灸。


常用配穴:

配通里,为原络配穴法,主治高热,惊风;
配太冲、阳陵泉,主治黄疸,胁痛,胆囊炎;
配足三里、三阴交,有健脾滋阴增液的作用,主治消渴。









位置:在足外侧,第五跖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处。


局部解剖:血管、神经分布同金门。


主治:头痛,项强,腰腿痛,痫证。现多用于小儿惊风,神经性头痛等


刮灸法:
可刮可灸。


常用配穴:

配风池、天柱,主治头痛,项强。







位置: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局部解剖:前方有胫后动、静脉。分布着小腿内侧皮神经,当胫神经经过处。


主治:咽喉干痛,齿痛,耳聋,耳鸣,头晕,咳血,气喘,消渴,月经不调,不寐,遗精,阳痿,小便频数,腰脊痛。现多用于支气管哮喘,肾炎,膀胱炎,慢性喉炎,神经衰弱,贫血,下肢瘫痪等。


刮灸法:可刮可灸。


常用配穴:

 配少泽,主治咽喉炎,齿痛;
配飞扬,为原络配穴法,主治头痛目眩;
配肾俞、志室,主治遗精。阳痿,肾虚腰痛。




位置:在腕横纹的中点处,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局部解剖:有腕掌侧动、静脉网。深层为正中神经本干。


主治:心痛,心悸,胃痛,呕吐,癫狂,痫症,胸闷,胁痛,惊悸,失眠,烦躁,口臭。现多用于心动过速,胃炎,扁桃腺炎,精神分裂症,腕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等。


刮灸法:可刮可灸。


常用配穴:

配神门、列缺,主治腕下垂;
配心俞、膈俞,主治心血瘀阻之心悸;
配丰隆、太冲,主治气郁痰结型之癫狂。




位置:在腕背横纹中,当指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处。


局部解剖:有腕背静脉网,腕背动脉。分布着尺神经手背支及前臂背侧皮神经末支。


主治:肩臂痛,腕痛,疟疾,耳聋,消渴。现多用于腕关节炎,风湿热,糖尿病等。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配伍:配外关、曲池,有行气活血,舒筋通络的作用,主治前臂肌痉挛或麻痹;配少商、廉泉,有清热通络利咽的作用,主治咽喉肿痛;配脾俞、太溪,有疏调三焦,养阴润燥的作用,主治糖尿病。





位置:在足外踝的前下方,当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


局部解剖:有外踝前动脉分支。分布着足背中间皮神经分支及腓浅神经分支。


主治:颈项痛,腋下肿,胸胁痛,呕吐,嗳酸,下肢痿痹,外踝肿痛,疟疾。现多用于胆囊炎等。


刮灸法:可刮可灸。


常用配穴:

 配风池、太冲,主治目赤肿痛;
配昆仑、申脉,主治外踝肿痛;
配阳陵泉、期门,主治胆囊炎。



 





位置:在足背侧,当第一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局部解剖:有足背静脉网,第一跖骨背动脉。分布着腓深神经的分支。


主治:头痛,眩晕,失眠,目赤肿痛,郁证,小儿惊风,口喎,胁痛,崩漏,疝气,小便不利,痫证,内踝前缘痛。现多用于高血压,尿路感染,乳腺炎,精神分裂症等。


刮灸法:可刮可灸。


常用配穴:

配合谷,主治头痛,眩晕小儿惊风,高血压;
配足三里、中封,主治行步艰难;
配气海、急脉,主治疝气。


感谢

以上取穴配穴来自这些文献摘要:《甲乙经》 《千金方》《黄帝内经素问》 《铜人》《大成》《金鉴》黄帝内经灵枢 《圣惠方》 《循经》《大成》 等中医古书;感谢!

温馨提示,以上原穴可单独配穴艾灸刮痧;艾灸补;刮痧泻;一补一泻平衡阴阳补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